艾森豪威爾認為,心理戰是國家安全戰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多次聲稱“完全的實戰要比我們在政治鬥爭的前線所麵臨的危險少得多”,他強調需要在國家層麵上進行強有力的、各部門充分協調的心理戰。需要指出的是,艾森豪威爾並沒有將心理戰僅僅局限於宣傳。他認為,與蘇聯的意識形態競爭中,美國的行動和政策帶有重要的心理戰意義,心理戰並不是美蘇對抗中一個邊緣角色,相反,他認為爭奪“人類心靈和意誌”是冷戰的主要戰場之一。在給朋友的信中艾森豪威爾寫道,“事實上人都是情感動物,他們對於多愁善感會作出反應,對於統計數據和邏輯同樣會作出反應。”正因為如此,“所有人的思想都會受到外界的影響”。在日記中他寫道:“民間的領導人談起某個國家的士氣就好像它是某種不能控製的事件或現象,就像閃電或寒冬一樣。而軍隊的領導人將士氣看作最重要的因素,一種他能夠采取行動的因素。”
對於艾森豪威爾來說,心理戰與領導藝術、教育和傳達一種“對於事實的基本理解”有關。那些受到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影響的人被誤導了,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共產主義隻是意味著克裏姆林宮的奴役和統治。關於第三世界,他認為“我們必須向那些相信共產主義的許諾的人們揭露共產主義的罪惡,要使人們確信,他們如果想要維護所獲得的獨立就必須與自由世界合作。”在很多場合艾森豪威爾都強調,美國的力量不僅依靠經濟和軍事因素,而且有賴於其精神財富。他認為因為蘇聯的專製主義在道德上是敗壞的,因此從長遠來看自由的吸引力必將獲勝:“自由世界對抗共產黨專政的最強大的武器就是自由對人類心靈和精神的吸引力……我們的體製將來必將勝過共產主義的說教。”
因此到了1952年艾森豪威爾參加總統競選時,就已經發展了一整套關於心理戰在美國的冷戰中的重要性的理論。在8月到10月的一係列演講中,他不斷呼籲要 “巧妙地、持之以恒地以事實的力量”來對抗共產主義的“可怕的疾病”,強調“共產主義和自由之間的戰爭就是意識形態之爭”,認為“美國必須充分發展……我們可以使用的心理武器。”
艾森豪威爾10月8日就美國外交政策的演講尤為重要,其主題便是心理戰。在演講中,他建議聽眾不要擔心“心理戰”一詞,因為心理戰是“爭取民眾思想和意誌的戰爭”在演講中,艾森豪威爾沒有將心理戰限定在狹義的範圍內(狹義的心理戰隻是側重於宣傳),相反他強調要將心理戰略融入政府的每一項活動之中,以便取得最大的心理效果。他婉轉地批評了杜魯門政府沒有給予心理戰足夠的重視,指出在他的心理戰中包含了外交、經濟援助、貿易、人員往來,甚至體育賽事。他認為,美國需要一個連貫的國家安全戰略,要將心理戰延伸到政府部門和宣傳機構之外。“僅僅通過增加國會對美國之音的撥款我們無法贏得這場爭奪思想和心靈的戰爭……相反,我們必須利用能夠吸引世界各地的男人和女人們的各種有效的方式。”艾森豪威爾指出,真正的心理戰必須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應該計劃和協調政府的每一項有意義的行動以產生最大的心理效果。為了贏得這場戰爭,美國必須要調動宣傳之外的一切力量來進行與美國的外交有關的活動,包括傳統外交、經濟援助、貿易、友好交流、體育賽事以及媒體。他說,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件事,我們沒有說的話或者沒有做的事,都會在其他國家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