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贈別芝麓先生(二首)
清·陳維崧
其一
四十諸生,落拓a長安,公乎念之!正戟門b開日,呼餘驚座;燭花滅處,目我於思。古說感恩,不如知己,卮酒為公安足辭c?吾醉矣!才一聲河滿,淚滴珠徽d。
昨來夜雨霏霏,歎如此狂飆世所稀。恰山崩石裂,其窮已甚;獅騰象踏,此景尤奇。我賦將歸,公言小住,歸路銀濤百丈飛。氍毹e暖,趁銅街似水,賡和f無題。
【題解】
陳維崧(1625—1682),字其年,號迦陵,宜興(今屬江蘇)人。此詞雖寫離愁別緒,但粗獷之氣溢於字裏行間。這裏詩人特意點出自己四十歲,恐怕與古人“四十而不惑”的說法有些關係。因為這時詩人落拓他鄉,這裏的長安當是代指當時的京城南京。詞人回憶了與朋友的一些生活細節,認為擁有知己比懂得感恩更寶貴,既然如此,為了給你送別,我又怎麼會不多喝一杯呢。酒入愁腸,想到了“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他不禁淚花撲簌。詞人回憶昨天晚上,是一個風雨大作的夜晚,就像山崩石裂,獅子和大象在騰踏跳躍一樣,這樣的光景真是奇特呀。我要離開了,而你還要暫時住些日子。我歸去的水路恐怕風浪不小,趁著現在的激動心情和美好景色,我聊吐片言,以寄存心。
【注釋】
a落拓:窮困潦倒,寂寞冷落。
b戟門:太廟戟門,尚為明代規製。
c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此句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d珠徽:精美的琴徽,亦為琴的美稱。
e氍毹(qú shū):一種織有花紋圖案的毛毯。
f賡(gēng)和:續用他人原韻或題意唱和。
其二
歸去來兮!竟別公歸,輕帆早張。看秋方欲雨,詩爭人瘦;天其未老,身與名藏。禪榻a吹簫,妓堂說劍,也算男兒意氣揚。真愁絕,卻心憂似月,鬢禿成霜。
新詞填罷蒼涼,更暫緩臨歧b入醉鄉。況仆本恨人c,能無刺骨;公真長者,未免沾裳。此去荊溪,舊名罨畫d,擬繞蕭齋e種白楊。從今後,莫逢人許我,宋豔班香f。
【題解】
全詞一氣嗬成,酣暢淋漓,盡情抒發胸中的蒼涼與失意。此詞是詞人醉到酣處揮毫而作。這一首和前一首略有不同,上一首著重寫詞人對人生的感慨和送別時的氣候、心情,這一首則是著重說自己歸去後的情況,是對別後生活的設想。上片詞人說他自己因寫詩而變瘦,愁絕得鬢禿了,頭發也白了。雖然也有上一首的吹簫說劍的男兒意氣,但是畢竟還是無法掩蓋內心的惆悵。下片是寫填詞完畢,離別也就更近了,詞人雖然有些話說得很激烈,那都是因為有太多的遺憾與苦悶無處排遣。朋友是真正的長者,聽了他的嘮叨也不免掉下淚來。最後詞人說了自己要回去的地方,他打算回去後在房子周圍種上白楊樹,並且希望朋友不要在人麵前誇讚自己的文才,說自己像宋玉和班固一樣。
【注釋】
a禪榻:僧人坐禪之床。
b臨歧:本為麵臨歧路,後亦用為贈別之辭。
c恨人:失意抱恨之人。
d罨(yǎn)畫:即荊溪,在今宜興境內。
e蕭齋:梁武帝造寺,令蕭子雲飛白大書一“蕭”字,至今一“蕭”字存焉。
f宋豔班香:謂文辭華麗。宋指戰國時宋玉,班指東漢時班固。
送蓀友
清·納蘭性德
人生何如不相識,君老江南我燕北。
何如相逢不相合,更無別恨橫胸臆。
留君不住我心苦,橫門a驪歌b淚如雨。
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c。
江流浩淼江月墮,此時君亦應思我。
我今落拓d何所止,一事無成已如此。
平生縱有英雄血,無由一濺荊江e水。
荊江日落陣雲低,橫戈躍馬今何時。
忽憶去年風月夜,與君展卷論王霸f。
君今偃仰g九龍間,吾欲從茲事耕稼。
芙蓉湖上芙蓉花,秋風未落如朝霞。
君如載酒須盡醉,醉來不複思天涯。
【題解】
納蘭性德(1655—1685),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人,為清初宰輔明珠長子,初名成德。這首送別詩作於容若的好友嚴繩孫辭官離開的時候,用詞淒豔,哀傷動人。開頭是詩人的牢騷語,因為認識和離合而產生離別的痛苦,作者就說還不如不相識,或者相識了也不會再遇到。這都是想要留住朋友而不能夠留住時的“心靈苦語”,詩人唱著離歌,淚流滿麵。詩人想象朋友去後芳草萋萋、桃花也大半要凋謝。當朋友經過浩淼的江麵,看到月亮的時候,大概會想起自己吧。再接過來詩人表達了自己一事無成的苦悶,希望能夠橫戈躍馬,建功立業。轉而回想起曾經和朋友談論天下大勢,可是如今的現實卻是朋友辭官離去,官場黑暗,他也動了歸隱的念頭,希望和朋友一樣享受一份生活的寧靜,如有機會,願意和朋友一醉解千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