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友中最妙的是沈從文師,湘西鳳凰縣鄉音一直保持著。與他老先生談話,開始說得慢還好,能勉強說幾句帶著鄉音的北京話。後來越說越高興,越快,鳳凰話也越多,聽的人也越來越不懂了。有一次,我笑著問先生何時到京,夫子莞爾笑曰:“一九二一年……”說這話時已七十年歲月過去了,仍保持鄉音,說不來北京話,你說有趣不有趣呢?
鄉音
如果有一位廣州人,喬寓在北京,每天早上起來,左鄰右舍,不論大人小孩,一張嘴都是“好……”一口廣州沉重的鄉音,那該多麼好呢?使你雖居異地,卻如在故鄉,絲毫沒有客中之感。這種設想,如果在現在,恐怕很難辦到,沒有一個機會,是按籍貫分配房子的。如在二三十年代,那就好辦了,你可以搬到會館裏去住,在那個環境裏,那你周圍便都是可愛的鄉音了。
廣東人在北京,當年有大範圍的廣東會館、湖廣會館,也還有小範圍的各縣的會館,在那裏,你可以聽到最標準的鄉音。你是廣州人,那你就住進草場頭條廣州會館去,你也可以住進宣武門外上斜街的番禺會館去,番禺是清代廣州府的首縣,番禺話也就是廣州話。你還可以住進騾馬市大街米市胡同南海會館去,南海也是廣州府的首縣,同廣州實際也是合二而一的。這是戊戌政變的曆史紀念地,是當年康南海居住過的地方,你住進去,不但是滿耳鄉音,而且可以思念前賢。你在那破舊的三間大門前麵,你可以想象一下維新百日時,這門前的車馬纓簪的盛況;也可以想象一下,被袁項城出賣後,康南海秘密出亡時的緊張氣氛,在永恒的曆史長河中,隻是轉瞬間耳;而在現實生活中,則已是渺茫的故事,難以想象了。
廣東的鄉音多,潮州話,客家話又迥不同於廣州話,那也沒有關係。你可以住進打磨廠的粵東會館、潮郡會館。也可以住進延壽寺街的潮州會館,在這裏你便可以天天聽到地道的潮州話、客家話了。
清代北京做官的,除去八旗親貴一律都京片子而外,其他外地的人,在官場中,都說一種通行的官話,俗名“藍青官話”,表示它顏色不純。因了這樣的話,便有了“打官腔”的說法,這話一直使用到現在。這種“官腔”不同於普通話,現在很難聽到了,隻有在京戲中,衙役說話以及說書先生口中,尚可聽到。當時官吏中南方人最多,在官場中和見外省人時都說藍青官話,一回到家中,或遇見同鄉時,一定要說家鄉話。如果見到同鄉,還說藍青官話,人家便要笑你,甚至說你官不大,架子倒不小,這樣便要得罪人。因而鄉人見麵,一定要說家鄉話,分外親切,謂之“打鄉談”。各地會館,是打鄉談的最好的地方,那裏湖廣方言、吳儂軟語,到處都有你可愛的鄉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