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魯迅翁去西單商場時,正是建成開放後不久。當時場內有正街兩條,仿東安市場的樣子,兩邊是鋪房,中間擺貨攤,前門在大街上,後門對太仆寺街,出後門往南有極狹小巷,名“西牛角胡同”,通堂子胡同。臨街鋪麵最好,可以兩邊開門,一邊開在商場內,一邊開在大街上。經營商場的人,把鋪房、貨攤位置出租給商家,開各種店鋪,商場收房租。臨街正門北麵是三益祥綢緞莊,三大間門麵,是這一帶最大的買賣,南麵是半畝園糖果點心鋪,最後麵就是富慶樓飯莊。已經到了後門邊,出門直走太仆寺街,右拐西牛角胡同,左拐背陰胡同,不遠就是醫學院附屬醫院了。

北京冬天冷,在商場裏逛最好,好像在屋裏,又擋風,又防寒。還可以看看兩邊的貨攤,所以越到冬天越熱鬧。我冬天下學回家,背著書包由口袋胡同出來,就穿過大街,進商場前門,穿後門出去,經背陰胡同回家。商場南麵,連著好幾個小商場,在桃李園樓下一帶,都是書鋪、書攤,因而下學進商場逛書攤,消磨上一兩個鍾頭,也便成了我的常課了。緬懷往事,雖說前塵如夢,但也似得到不少安慰。

過去北京商業界有句“火燒旺地”的說法,這可能也是從經驗中得來的說法吧,越是熱鬧的地方越容易著火,燒了還可以重蓋,蓋得比原來的還好。由華僑黃樹滉、軍閥萬福麟他們投資蓋得西單商場,於一九三六年十二月間被火燒了,起火的時候,是在晚間八九點鍾。我家離商場不遠,記得在大院中看過,西南半天裏一片紅光,雖望不到火苗,但其猛烈可想見了。足足燒了一夜,把一大片商場全部燒光了,隻剩下四周的牆頭。早上七點多鍾我上學時,消防隊還沒有走,我站在馬路西交通銀行辦事處門口看了一會兒,隻見那臨街三層樓牆還未倒,牆上濕淋淋的,窗戶隻剩下洞了。

西單商場火燒後半年多,就是“七七事變”。在此期間,於北麵一塊雜耍場子空地上,搭了不少小棚子,安置火燒後商家,叫“臨時商場”,一度也非常熱鬧。還留一小塊地方作雜耍場子,說相聲的高德明、湯瞎子、張傻子在此作場。

淪陷後第三年,重建西單商場,不知是誰的資本,但大批的日本商人跟著侵略的軍隊來了。東京銀座大百貨公司“高島屋”在臨街一麵開了分店。重建的三層樓上又修了一間四層,裝了個大字霓虹燈,遠看又像“商”、又像“高”,我說是“高”,我父親說我不通,但他老人家哪裏懂侵略者的名堂呢?這是第二代西單商場。後來西單商場又改建了,算來這是第三代西單商場,這隻是百貨公司,已無過去商場的味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