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
從報紙上得知,吃飯用筷子的日本,有些小孩子卻已不會用筷子,為此還要加以特殊的訓練才能使之學會用筷子,這條消息使人感慨萬端。現代西方科學衝擊著東方,東方固有的文明往往被忽略了,慢慢有所改變,甚至消失、淪亡。從維護民族傳統來說,這是很值得憂慮的。
吃飯用筷子,是中國、日本、朝鮮、越南等東方民族的傳統,單純說北京的筷子,卻也沒有什麼好說的。隻是過去家中,有幾副帶綠鯊魚皮套的清代官場行路用的筷子,比較特殊,一麵插一把八寸多長的割肉刀,一麵槽中插一雙鑲銀象牙筷子,實際這是清代滿人祭堂子吃白肉用的。隨身所帶,用刀子割肉,用筷子夾肉。現在一般不知是派什麼用場,三十多年前,有一次在東四市場一個人拿這種刀筷賣給收舊貨的,而收舊貨的不敢要,說這是凶器,試想當時誰敢收買“凶器”呢?北京的筷子,除以上所說外,也隻和江南、湖廣一樣,高級的象牙筷子、烏木筷子,一般的漆筷子、竹筷子,而且大部分都是南方出產,販運而來的。北京筷子,真是沒有什麼好說的了。隻是想起一個有關筷子的故事。
吃飯用筷子,直到今天,仍不失為東方生活古老文明之一端,從衛生、便利、靈巧諸方麵來說,都是遠勝刀叉等餐具。自然用筷子吃飯,一直為西方人所不解,他們甚至感到很奇怪。
聞一多先生在美國留學時,寄居在一位美國老太太家中,夥食也是居停主人代辦,每天晚飯在餐桌上總要談些家常,這是西方生活中很有情趣的事,大家這時邊吃邊談,感情最融洽,為此聰明的社會活動家便利用這種機會進行社交活動,謂之“餐桌社交”。聞先生每晚和這位美國老太太一家同桌用餐,這位老太太總愛問一些中國的風俗,尤其是吃飯的情況,什麼菜呀、魚呀、李鴻章雜碎呀,而且常常要問一句:
“中國人真是用兩根棍子吃東西嗎?”
聞先生說“是呀”!但過了兩三天,這位老太太又提出同樣的問題,聞先生照樣回答“是呀”!有一次這位老太太又提出這一問題,聞先生回答後,老太太想了半天,忽然又慎重地問道:
“那麼吃通心麵時怎麼辦呢?難道也用兩根棍子嗎?”
聞先生聽了先是一呆,後來反複交談,聞先生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位美國老太太一直以為中國人用筷子是一隻手拿一根,像西方人拿刀叉一樣,拿小棍戳菜或挑麵吃。她們無法理解我們用筷子夾、扒拉、拌等等十分簡單、便利,卻又十分高超的動作。聞先生是習以為常的,自然未多解釋,卻料不到大洋彼岸的老太太如此不理解東方生活方式,無法想象用筷子夾菜的動作。這樣才產生出中國人感到不可思議、而西方人卻感到很合理的一隻手拿一根筷子的怪想法。
這似乎是東西方思維的主要差別造成的。一個是藝術的、隨意的,一個是機械的、認真的;一個是多用自己之力的,一個是多借外物之力的,表現在筷子的故事上,不是很明顯嗎?筷子正名為箸,又作筯。箸古義是“”。《史記》記“紂為象箸,而箕子唏”,可見中國人用筷子是很古老的了,能不珍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