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闕春早

杜少陵詩雲:“步蟾倚杖看牛鬥,銀漢遙應接鳳城。”人們因傳說中秦穆公女兒弄女吹笛引鳳的故事,習慣上把帝京稱作鳳城。北京是明、清兩代的皇都,現存的故宮,就是明代永樂時營建的宮闕。所謂鳳閣龍樓,因而北京仍然可以叫作鳳城,舊時春到北京,人們常叫作鳳城春色。這是很漂亮的詞句。這個鳳城春色從哪裏開始呢?有一個不大為人們所注意、卻能預先透露京華春意的地方,年年歲歲,每到這樣的季節裏,總要引起我無限的相思……這個地方在哪裏呢?就在俗稱五鳳樓的午門牆下。

試從南池子北口、北池子南口、東華門大街上,往西向著東華門走去,走到門口,不要進去,折而向南,沿著紫禁城的城牆走過去,走到轉彎處,再向西拐,再走幾步,不要走了,就在紫禁城的城牆下麵找塊斷碣殘磚坐下,如果找不到,就靠牆站著,蹲著也都可以。這時你會覺得有一股強烈的春天的暖意向你身上撲來,如再放眼向周圍望去,就會感覺著京華的春意提前來此報到了。

為什麼這裏得春偏早呢?首先這裏的地勢好,這裏正是在午門的東南,城牆在這裏又是曲尺形,午門上麵的高大的五鳳樓和兩麵的紫禁城牆,把西北風全都擋住了,按照北京的說法,這是最背風的地方。既擋住了凜冽的西北風,卻又能照得著充足的太陽光,因而便要早逢春了。這裏的樹木不多,但發芽卻早,坐在紫禁城下一邊曬太陽,一邊隨意閑眺,會猛看到這些樹枝上,已經綻出嫩芽;再向前一看,太廟後麵筒子河中的冰閃閃發光,已經開始消融了;太廟後麵筒子河沿上的柏樹林也泛著蒼翠的顏色,而且枝葉間浮動著上升的透明的霧氣,那是春天的地氣在浮動了;南池子人家養的鴿子可能正在“起盤”,帶著響亮的鴿鈴,繞著這些龍樓鳳闕一圈又一圈地飛著,對著這些,你能不感到京華的春情在激蕩嗎?一位善於想象的人,麵對著這無限生機,遙望著柏林南麵的太廟正殿的閃耀在陽光中的黃琉璃瓦屋頂,那就會油然想到說不盡的前朝往事了。

你不妨回過頭再看看吧,如果你緊貼那紫禁城牆根,抬頭向上看,隻是灰色的城牆一層層地向上壘起,在那磚縫中孳生出來的小草小樹也都發芽了,你凝神注視,會看到那小小的枝椏中浮動著一派綠色的光,你會感到這隻是一團春意,而渾然忘了這是在禁城闕下。因為這樣筆直向上看,還望不到午門上巍然的屋簷,你還必須跑遠一些,斜著望上去,才看到午門巍峨建築的一角。《宸垣識略》所謂“明廊翼以兩觀,傑閣四聳,與中相輔,俗稱五鳳樓”的,就是這裏。這是紫禁城的正門,毛奇齡詩所謂“嵯峨閶闔啟雙環,帝闕遙看彩仗班。伏地敢違階咫尺,瞻天隻在殿中間。……”,這是從正麵看午門,但我不喜歡從正麵看,那似乎太壓迫了。我喜歡在此窺其一角,領略那一角春光。

幾十年前,在沙灘讀書的時候,常常到此領略春情,北京有名的宮苑勝跡數不清,春光來得早的地方自然很多,但那些地方不是人多就是路遠,找一個路又近、春光又早、又十分安靜的地方,再莫過於這紫禁城的一角了。這裏雖然連接著東華門大街,但卻很少有人在此駐足觀賞,隻有善於發現情趣的人,才能領略其佳趣啊!這畢竟是推翻皇帝老兒的好處,如果在那鳴鍾待漏、朝視百官、頂戴花翎由左右掖門魚貫而入的時候,我又如何能背靠這紫禁城牆,曬著早春的太陽,領略鳳城的春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