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人
年年過年要逛廠甸,前麵已經說過,因此叫“再逛廠甸”。
廠甸先是讀書人神往的蓬山,同治《都門紀略》廠甸竹枝詞雲:
新開廠甸值新春,玩好圖書百貨陳。
裘馬翩翩貴公子,往來多是讀書人。
從乾、嘉以來,二百餘年中,在京的碩儒名士、詩人學者,從李南澗到繆藝風,從翁方綱到端午橋,從黃丕烈到傅沅叔,從林少穆到張香濤,從越縵堂主人到苦雨齋主人,那數不清的大師名儒、經學家、史學家、金石家、書家、畫家,真可以說是沒有一位不是和廠甸結了不解之緣了。李越縵在北京住了幾十年,沒有一年不去廠甸,《越縵堂日記》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年)正月初五記雲:“下午偕允臣及美臣遊廠甸,至火神廟,買砂子燈三。”十一日記雲:“下午同予恬遊廠甸。是日為今春第一佳日,鈿車寶馬,香溢街廛,蓋廠事極盛時矣。以錢二千買翠瓷茗碗兩枚,又於火神廟書攤賒得郝蘭皋先生《爾雅義疏》一部,王石臞先生《讀書雜誌》一部,明代合刻馬、陸兩家《南唐書》一部,計鈔二十六緡。”十二日記雲:“日下舂後,複與予恬遊廠市。”
其後十三日、十五日等日連去,單舉越縵堂這一年正月逛廠甸的例子,就足以說明廠甸與學人關係之密切了。
廠甸又是都城婦女正月裏摩肩接轂的遊樂勝地,最早在乾嘉時,得碩亭《群珠一串》竹枝詞就寫到:
琉璃廠甸又新開,異寶奇珍到處排。
婦女摩肩車塞路,都言看象早回來。
注:每逢得辛,過象之日,車馬尤多,故雲爾。
廠甸有數不清的首飾攤、玉器攤、各種玩藝、各種甜食,數不清的遊人,愛趕熱鬧的都城仕女,大正月裏,哪一個不爭著去逛逛呢?清代光緒中葉之後,曲院勾欄都移至南城,即各種文獻中所謂之“八埠”,世俗所謂之,“八大胡同”者,離開廠甸近到咫尺,近人陳蓮痕《京華春夢錄》雲:
每當辰巳之交,遊人已集,勾欄姐妹,輒薰沐靚妝,至此招搖,少年好事,又多追隨香車,甚至夾轂調笑,亦所不禁。
廠甸更是兒童和青少年盼望了一年的樂園,正月裏,學校裏放假,家中無事,每個人口袋裏又多少有幾個“壓歲錢”,逛廠甸去,買“黑鍋底”、“大沙燕”,買“步步噔”,買空竹,買大糖葫蘆,買“江米人”,買“鬼臉”,買“刀槍劍戟”……總之有買不完的玩藝,有的是爺爺帶著孫子,姥姥帶著外孫女,大一點的孩子,自己相約,三個一群,五個一夥。男女老幼,呼親喚友,似乎整個京華九陌,皆傾城而出,擁到廠甸來了。
因為遊人是從不同的方向擁來的,有的從北往南,有的卻從南往北,再有東麵的人往西走,西麵的人往東走,所以廠甸的遊人,並不都是順著一個方向遊玩,而是南北東西,各走各的路,大家以海王村門前為中心,簇擁著浮動著,隻看見迎麵是人,左右也是人,後麵又是人,人擁人,人擠人,人看人,人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廠甸,這就是年年廠甸的遊人。
夕陽西下,廠甸路上遊人絡繹歸去,有的乘車,有的步行,但都扛著大糖葫蘆、大風車,在撲撲的春風中,嘩嘩亂響,個個都像得勝回朝的將軍一樣。廠甸給予人們的歡樂,還洋溢在他們臉上被春風——也可能是大黃風吹拂著,不是吹起漣漪,也不是吹來花香,而是吹拂著廠甸的氣氛。
海王村
廠甸以海王村公園內外為中心,這裏是東西琉璃廠中間,因為舊時有橋,故名“廠橋”,清乾隆三十五年(一七七○年)琉璃廠窯工在廠中掘地取土,發現遼代李內貞墓誌銘,上刻埋葬於京東燕下鄉海王村字樣,才知這裏是遼代的海王村,同時也可證遼代京城地址,在明清北京城之西。民國六年,錢能訓作內務總長時,在這裏窯廠舊址修了個“海王村公園”,說是公園,其實並無風景花木,隻是一進大門有點山子石,有些刺柏冬青樹,四周是一圈半中半西的房子,最北麵有座兩層樓,是“工藝局”,最早負責人黃思玉,承造琺琅、雕漆、栽毯等。四周房屋都租給人開小書鋪、古玩鋪,張篁溪替康有為開的“長興書局”就在這裏。平時並無遊人,隻是一到正月裏廠甸廟會時,這裏就熱鬧得無法形容了。
自從錢能訓修了海王村公園直到三十年代“七七事變”,是廠甸最整齊的階段。民國二十四年《群強報》有老人寫文章說:“北平廠甸,是南城繁華之地;先年廟市,聚在琉璃廠窯門,記得五十多年以前,尚是一片極汙的空地,而在香車停處,還有一道大溝,有一首竹枝詞上說:‘溝沿遊人一桁齊,對車指點碧琉璃。掀簾反罵東風惡,吹得頭顱盡向西。’”上推五十年,是光緒初葉,正是李越縵逛廠甸的時候了。
海王村四周一圈,麵對麵擺的都是玩具攤子,形成一條五光十色的玩藝小街,由西門進來往南是捏江米人的、京戲臉譜鬼臉的、彩蛋的、仙鶴香的、泥鐵儀仗執事的,每種或一二攤或數攤不等。到南門折而東,是蠟製水果鴨梨、蘋果攤、玻璃柿子、葡萄攤,紙蝴蝶、泥鳥攤,錫製刀槍劍戟攤。過東門往北,燒磚亭台樓閣攤,秸稈亭台樓閣攤,辛夷猴戲攤,料器博山茶杯、飛禽走獸攤,樂器胡琴、三弦攤。走到頭再由北麵繞到西北,是盔頭局刀槍劍戟攤、鬃人攤、弓燕攤、糊爐粢(煤爐灰中煉在一起的爐渣)、西洋景攤、氫氣球攤。這條玩藝小街如運動場跑道,是橢圓形的,四麵都有路口,北對工藝局,東、南、西三麵都對著門通向外麵。南門外是中心的中心,是風車、空竹、步步噔、倒掖氣、大糖葫蘆等代表廠甸特征的集中地,是沸騰著色彩、音響、人流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