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廉潔奉公辦事公道(1 / 3)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根本要求是為人民服務。這就要求每個職業勞動者在工作中摒棄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和拜金主義,不徇私情,不搞特殊化和不正之風,自覺地做到廉潔奉公,辦事公道。

廉潔是中國傳統道德的一個基本規範,被視為“國之大維、仕者之德”、“人生大綱”。何為廉潔呢?古人曰:“不受為廉,不汙為潔。”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不貪財貨,立身清白,就是清正廉明,不謀私利,不居功自傲,不徇私舞弊,不貪汙腐化,不奢侈浪費,不以權謀私,不貪贓枉法。奉公,就是公道,正派,堅持原則,不講關係,不分親疏,不徇私情,不假公濟私,能嚴於律己,秉公辦事,事事處處都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重。廉潔奉公,辦事公道就是指從業者要勤政清廉,一心為公,一身正氣,一塵不染,不借職務之便損公肥私,多貪多占,而應兩袖清風,自覺奉獻,甘做人民的公仆。廉潔奉公,辦事公道既是“為政之本”、“為官之寶”,又是為人之道。廉潔奉公,辦事公道既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優秀品質,又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具體規範。

一、廉潔奉公,辦事公道的重要性

(一)廉潔奉公,辦事公道關係到黨風和社會風氣

我國古代有所謂“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管子?牧民》),這充分說明道德的盛衰與國家的安危有著密切的關係。這裏的“禮”,就是行應有章,人們要約束自己的言行合於規章製度和道德規範。這裏的“義”,就是行應其宜(宜的意思是應當的、應該的),即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一定要符合道德標準。如果道德原則與自己的利益發生了矛盾,寧可犧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去維護道德。“窮不失義”、“舍生取義”、“大義滅親”,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這裏的“廉”,就是有所不取,告訴人們有些東西是不能拿的。這裏的“恥”,就是有所不為,指出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禮義廉恥”,就是人在心靈深處為自己設定的界限,以便約束自己的行為,而任何人一旦到了不講禮義廉恥的地步,就失去了對自我的約束和控製,內心裏鼓蕩的就隻有無法滿足的欲望,那就什麼事情都可以幹出來。如果一個人思想上始終有禮義廉恥之心,他就會認真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公道地行使自己的職權,在自己的職業生活中公事公辦,不刮“人情風”,不走後門,不搞特殊化,不以權謀私和搞錢權交易,對所有工作對象都能一視同仁,不偏袒,不歧視,真正做到在政策、法律、製度麵前人人平等。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黨風和社會風氣,工作、學習、生活環境就會寬鬆和諧,社會文明的進程就會大大加快。所以從業者能否做到廉潔奉公,辦事公道,不僅影響到個人品德和形象,更直接影響著黨和政府的聲譽,影響著整個社會的道德風氣。因為人民群眾總是通過各行各業的每一個從業者的工作來認識和評價我們黨和政府以及整個社會的。陝西省銅川市印台區紅土鎮惠家溝村黨支部書記郭秀明,自任黨支部書記以來,廉潔奉公,辦事公道,帶領全村人民向貧困宣戰,綠化荒山,發展養殖,平田修路,建校興學,千方百計提高群眾生活水平,苦幹八年,把一個昔日貧窮落後的小山村初步領上了致富路。在他身患癌症,與病魔抗爭時,仍堅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八年中他不但沒拿過公家的一分錢,而且還把自己家的五六千元用於了集體事業。他說:“不把共產黨的陽光送到群眾手裏,我死不瞑目。”“共產黨員不應死在槽頭,應當死在泥溝裏。”群眾就是通過他的大公無私的精神,讚頌我們黨好,社會主義好。北京天壇醫院的名譽院長王忠誠從事腦外科工作47年,做過開顱手術已超過萬例,他視病人如親人,處處為病人著想,多次為隻有一線生機的特殊病人做手術,使這些病人一一獲得了新生。手術成功後,病人親屬為了感謝他,給他送來各種各樣的禮物和錢財,王忠誠一概拒收。他說:“我如果收下你們的紅包,你們安心了,但我卻虧心了。”“醫生的經驗是病人付出血的代價甚至生命換來的,我怎能做對不起黨和人民的事,收病人的救命錢?”王忠誠廉潔奉公,辦事公道,醫術精湛,心向人民的事跡感動了不少人,有的患者在感謝信中說:“王院長清正廉潔,為民辦事,是我們黨和國家興旺發達的表現,是我們社會風氣好轉的具體體現。”孔繁森總是把自己看成是黨的人,是人民的公仆,當組織需要他離開妻兒老小到西藏工作時,他無條件地服從了組織的安排,一去就是十年。他在阿裏地區任地委書記,心裏裝的全是藏族同胞,他用自己的工資撫養著三個藏族孤兒,三次賣血供這三個孤兒上學。他每次回家探親總要籌借幾千塊錢帶回西藏,分給最困難的群眾。他說:“我這樣做,盡管是一點一滴,但可以讓群眾感受到黨的關懷和溫暖。”他死後人們清理他的遺物,在他的身上隻清出了八塊六毛錢。這就是我們一位地委書記給家人留下的遺產。然而他死後,舉國上下都在懷念他,歌頌他,向他學習。他的廉潔奉公,辦事公道,為我們黨風和社會風氣樹起了一麵旗幟。

在職業活動中,有些人利用手中的權力違法亂紀,謀取私利,不廉潔奉公,不公道辦事,這必然導致社會財富分配失衡,社會公正的規則喪失,經濟生活秩序混亂,黨風和社會風氣遭到破壞。而且這種腐敗往往會伴隨產生黃、賭、毒和各種犯罪增加等社會問題,這些問題都會引起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不滿,嚴重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早在建國初期,毛澤東同誌就曾尖銳地指出:“治國就是治吏,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將不國,如果臣下一個個都寡廉鮮恥,貪汙無度,胡作非為,而國家還沒有辦法治理他們,那麼天下一定大亂,老百姓一定要當李自成,國民黨是這樣,共產黨也是這樣。”他還說:“隻要我們黨的作風完全正派了,全國人民就會跟我們學,黨外有這種不良風氣的人,隻要他們是善良的,就會跟我們學,改正他們的錯誤,這樣就會影響全民族。”由此可見,黨風、民風、社會風氣,三者是相輔相成的,互相聯係和互相影響的。

(二)廉潔奉公,辦事公道關係到職業形象

職業道德要求人們要以一定的思想、感情、態度和行為去待人、處事、接物,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如軍人就應“服從命令,英勇善戰,保衛祖國”;醫生就應“救死扶傷,實行人道主義”;教師就應“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行政幹部就應“勤政廉潔,作風正派”;司法人員就應“執法如山,鐵麵無私”;從商人員就應“文明經商,童叟無欺,買賣公平,信譽第一”;所有服務行業的工作者都應“熱情真誠,文明禮貌,優質服務”……從這些行為規範和職業形象中我們悟出一個道理――就是社會主義的所有職業,都體現了一個“公”字,反對一個“私”字,張揚一個“廉”字,杜絕一個“貪”字。不廉潔奉公、辦事公道,就會貪贓枉法,以權謀私。不按規章製度辦事,這樣就難免會出劣質產品和提供劣質服務,這不僅會影響單位的經濟效益,而且會破壞企業和產品的社會形象,甚至會斷送掉個人前程,受到法律的嚴懲。原沈陽市委副書記、市長慕綏新、原沈陽市常務副市長馬向東等人置黨紀國法於不顧,大肆收受賄賂,貪贓枉法,涉案金額之大,所造成的後果之嚴重,都是建國以來罕見的。其中慕綏新受賄人民幣664.1萬元,並有269.5萬元巨額財產來源不明。馬向東單獨受賄人民幣341萬元、美元23萬餘元、港幣11萬餘元和價值人民幣10萬餘元的股票,夥同他人共同受賄人民幣78萬元,美元50萬元,夥同他人貪汙美元12萬元,挪用公款39.8萬美元,並有價值人民幣1068.6萬餘元來源不明。這些腐敗分子既毀了自己,又給國家和人民財產造成巨大損失,他們都理所當然地受到了嚴懲。

在我們社會主義社會,人人都是服務對象,人人又都是為他人服務的,人們之間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關係。如果我們每個從業者都能廉潔奉公,辦事公道,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這個已有幾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就會充滿和諧和友愛。隻要每個從業人員都廉潔奉公,辦事公道,就會在各行各業形成良好的職業形象,讓人們處處感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就像在三尺櫃台上創造“一團火”精神的張秉貴,“救死扶傷,無私奉獻”的好醫生趙雪芳,“紮根山寨,燃燒自己”的教師田沛發,“辛苦我一人,方便千萬家”的徐虎,“崗位做奉獻,真情為他人”的李素麗,以及心係百姓疾苦的優秀信訪幹部吳天祥等,他們立足本職,愛崗敬業,廉潔奉公,公道辦事,以良好的職業道德贏得了榮譽,也樹立了良好的職業形象,是值得各行各業人們學習的。

(三)廉潔奉公,辦事公道關係到個人前途

從古到今,公正廉潔是判斷個人品德操行的一個重要尺度。為人民服務的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基本原則,更要求每個職業工作者做到廉潔奉公、辦事公道。能否做到廉潔奉公、辦事公道,對個人的進步、個人的前途是十分重要的。後漢會稽太守劉寵,操守廉政,深得人心,離任時,當地老人拿了一百錢為他送行,劉寵不肯收,百姓不讓他走,後因盛情難卻,隻好收下一錢作為紀念。於是“一錢”太守的美稱就傳開了。明代範景文,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書等職,清正廉潔,當時許多親朋好友登門相求,範均一一謝絕,並在府門上書六個大字:“不受囑,不受饋”。從此,百姓誇獎他廉潔公正,稱他為“二不”公。清代楊斌,曾任嶺北道台,三年為政,每日三餐以豆腐湯作肴,百姓看他十分簡樸、清正,便送他“三湯”道台之美稱。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我們國家出現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引起強烈社會反響的人物:一個是中共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委書記孔繁森,一個是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王寶森;一個勤政為民,清正廉潔,恪盡職守,無私奉獻,他的逝世,舉國悼念,萬民痛哭;一個濫用職權,貪汙腐化,十惡不赦,死有餘辜。造成他們之間這樣天壤之別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他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不同,就是他們一個廉,一個貪;一個清,一個濁;一個把“愛人民,拒腐蝕,永不沾”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和最高境界,一個把“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有權不用,過期作廢”作為自己的為官準則,這就決定了他們一個將流芳百世,一個將遺臭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