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潛伏期自4天到1年以上,一般為7-14天。臨床可有下類型、
1.無症狀型(排包囊者、原蟲攜帶狀態),約有2/3病人可回憶起增有不定的腹部適、腹脹或大便異常,回盲部及肝膽部位有壓痛,平時多便考飲食稍有不當便有非痢疾樣腹瀉,此時大便中可檢出滋養,有時可有頭暈、頭痛、腰酸腿等神經衰弱表現,這些臨床表可持續查出滋養體經抗阿米巴治療後乃消失。也可以發生髒等並發症。本型在流行病學上有重要意義。
2.普通型起病多緩慢,以腹痛、腹瀉開始,大便次數漸增多,每天大便數次至10次左右,中等量,呈暗紅每糊4如巧克力樣,含有粘液及血液,有腐敗臭味,鏡檢有滋養右有時表現為單純性腹瀉。排便時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和裏急重,病變部位較高則多有腹痛、病變在直腸段多有明顯的裏後重。兩下腹部或右下腹部壓痛。一般不發熱或僅有暫短熱,全身中毒症狀較輕。一般持續數天或數周上述症狀自行解,若不徹底治療,易於複發。
3.暴發型為數較少,以惡寒、高熱開始,大便日達數次,以至失禁,呈水樣便或血水樣便,奇臭,含有大量活動型養體。惡心、嘔吐、腹脹、腹痛、裏急後重均較明顯,腹部有顯壓痛。全身中毒症狀明顯,可有不同程度的脫水,電解質甚至休克。思並發腸出血、腸穿孔。若不積極搶救,於1-2內可因毒血症或並發症而死亡。本型多見於體弱及營養者。
4.慢性型常因普通型治療不徹底所致,可遷延數月至數年不愈。腹瀉反複發作,時輕時重,或與便秘交替出現。便每月不超過3-5次,為黃色-狀便,帶粘液及血液,有腐味,常伴周及下腹疼痛,可持續存在或有間歇,間歇期長不一。間歇期內可無症狀。常因疲勞過度、受涼、酗酒、飲食當、暴飲暴食而複發。久病者常有貧血、乏力、消瘦、肝腫大、經衰弱等。易並發闌尾炎及肝膿腫等。糞便檢查有滋養體包囊。
(實驗室檢查)
檢查為確診的重要依據,典型糞便外觀呈暗色果醬樣或巧克力樣,含血及粘液,糞質較多,有特殊生理鹽水塗片鏡檢可見大量粘團的紅細胞及少量白胞。有時可見活動的、吞噬有紅細胞的滋養體,及棱形的夏一雷登結晶具有確診意義。慢性病人成形糞便中一般隻能檢出包囊,采用硫酸鋅離心或碘醛離心沉澱法濃集後,再作碘染色檢查包囊,可提高陽率。同時標本必須新鮮。采集後立即送檢,多次反複檢查亦提高陽性率。血象白細胞總數一般正常。但暴發型、混合細菌感及有腸穿孔等並發症者,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均可增。
人工培養近年來阿米巴純培養已獲成功,但對多急性或慢性病例陽性率不高,而且要求嚴格、操作複雜,前尚不能作為常規檢查。
腸鏡檢查常用乙狀結腸鏡或纖維結腸鏡。可見腸有大小不等的散在潰瘍,表麵覆蓋有黃色膿液,潰瘍與潰瘍之間有正常的粘膜,刮取物質或材料可發現滋養體,並對其他疾病有鑒別診斷意義。
肺阿米病可分為原性(血源性)和肝源性兩和腸源性肺膿腫在阿米巴腸病中的發病率占繼發性肝膿腫者的32%。
腸源性肺膿腫因腸壁中大滋養體經中、下痔靜脈、下靜脈或自淋巴道進入上腔靜脈入肺,形成肺炎或肺膿腫。X檢查兩肺有多個病灶,頗似肺結核或血性肺化膿症。痰多濃性的。
肝源性肺膿腫,多見於右下肺,由肝膿腫穿過膈肌,造膿胸、肺炎或肝支氣管炎。此肺、同時受累而彼此間直接關聯者,很可能是繼發於肝膿腫。
心包阿米巴病多數來自左葉肝膿腫穿破所致,穿時可有突發性胸前區疼痛、呼吸急促、乏力、煩躁不安等心髒填塞症狀及心包積液的體征。同時還有腹痛、肝大等肝膿腫表現。如為肝左葉膿腫穿破所致,X線可見左働橫膈抬高。心包穿刺引流,從巧克力色膿液中有能找到滋養體。本病經抗阿米巴治療及心包穿刺引流預後好。但如引流不暢或已成縮窄性心包炎者,應采用外科手術療。
胃阿米巴病較少見,約占肝膿腫穿破,因肝膿腫向胃穿破所引起。
皮膚阿米巴病是由直腸病變延伸至肛門周圍產肉芽腫樣病變或肝膿腫穿破胸腹壁引起皮膚病變。可表現阿米巴皮炎;阿米巴皮疹,散布在四肢或軀幹,呈濕疹、毛炎、蕁麻疹等阿米巴皮膚潰瘍。
泌尿係統阿米巴病多由阿米巴肝病向右腎穿破阿米巴腸病穿入膀胱所致。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腎區叩及壓痛,尿色深如醬油,尿鏡檢有紅細胞、膿細胞及滋養體舍
男性生殖器阿米巴病因嚴重包莖、直腸性交所致。陰莖因炎症腫脹及潰瘍,類似於陰莖癌,有排尿痛表現。睾丸或附睾阿米巴病由血行播散所致,局部有腫痛。
阿巴原蟲所致者,病理所見為亞急性或慢性肉芽腫改變,發展緩慢。病程1-2周。有些例僅表現為眼部病變,重者可有失明。
原發性阿米巴腦膜腦炎病死率高,一般抗阿米巴藥物效。目前認為,二性黴素、利福平等可能―定療效。以聯合用藥為宜。
(診斷與監別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資料,以及腹痛、果醬樣大便、腥臭等,可疑及本病。類便中可見夏一雷晶體及溶組織內阿米巴養體或包囊,便可確診。腸鏡檢查見腸粘膜有散在潰瘍,潰瘍間粘膜正常及血清學檢查、阿米滋養體等均有助診斷。
本病應與下列疾病鑒別
1.細菌性痢疾參閱菌痢節。
2.潰瘍性結腸炎病史長,腹瀉、膿血便以血為主,與性阿米巴腸病不易區分。但左下腹痙攣性痛,內窺鏡檢查可結腸粘膜廣泛充血、水腫、潰瘍而易出血,多次病原學檢查性,鋇劑灌腸X線檢查腸粘膜皺紋消失,後期結腸變短,管變小,可見狹窄區。
3.抗阿米巴診斷性治療無效等有助於血吸蟲病本病急性期和慢性期均可有痢疾樣大並有流行區疫水接觸史,肝脾腫大,血嗜酸粒細胞增多,糞中找到血吸蟲卵或孵化發現毛蚴,腸粘膜活組織檢查有血蟲卵等。
4.大腸癌一般發病年齡較大,排便習慣改變並有不感,糞便條變細且含有血液,漸進性腹脹。乙狀結腸鏡纖維結腸鏡檢查、活組織檢查、診斷性治療等進行鑒別。
(防後)
本病一般預後良好,若有腸道加雜症和治療不徹底者易複發。暴發型患者預後較差,有嚴重腸出血、腸穿孔、彌漫腹膜炎等並發症者,則預後不良。
(治療)
1.治療急性病人應行腸道隔離至症狀消失或連續3次檢查未見病原體為止。急性期應臥床休息,予以流或半流質飲食。暴發型應給予輸液、輸血等支持治療。慢性病應加強營養,增強體質。
2.病因治療確診後應盡快開始抗阿米巴治療,主要消滅大小滋養體。但因各種藥物的藥理學特征不同,應結合情,酌情選用下列藥物之一。
吐根堿類吐根戚(依米丁)對大滋養體有直接殺作用,但對小滋養體及包囊無作用。由於該藥毒性較大,治量和中毒量較接近,且有積極作用,能致心肌損傷,目前已其衍生物一去氫吐根堿(去氫依米丁)所代替。後者作用同根堿,但排泄快,對心髒毒性低。成人每日60-80毫升,分2次或1次肌肉注射,6天為一療程。
該口服吸收差,但腸道濃度高,主要作用於腸內阿米巴,適用慢性病例,對於重症病例應與甲硝咪唑聯用。劑為0.5克,每日3次,連用10天,亦可用30%溶液100-150毫升作保留灌腸。主要副作用有腹瀉、惡心、腹部不適,對碘過敏:有甲狀腺疾病者忌用;羥基喹啉毒性較低,腸道濃度高,對阿米巴腸病療效較為佳。劑量0.68,每日3技15-20天為一療程。
阿米巴滋養體與腸道內細菌營共居生活,滋養體以並從腸道細菌的代謝產物中獲取營養而生長繁殖。抗生素類藥物能抑製腸道內共生細菌,間接抑製阿米巴的:長繁殖,尤其對阿米巴腸病合並細菌感染者,療效最佳。每日4次口服巴龍黴素0.5克,每日4次。
3.各種臨床類型的治療為了取得最佳療效,上述藥5多采用聯合治療,結合臨床類型選擇用藥。
排包囊者及輕型滅滴靈為首選藥,或以碘製劑、巴龍黴素、平等任選一種,用1個5程,必要時更換藥物再用1療程。
普通型首選甲硝咪唑,治愈率達90%,如用去根堿療效亦佳。為提高療效,控製複發,可與下列任一種聯合應用:碘製劑、砷製劑、抗生素、中藥等。
暴發型可選用甲硝咪唑或去氫吐根堿治療。因並細菌感染,可加用慶大黴素或青黴素、巴龍黴素治療。作應積極糾正酸中毒、抗休克。
慢性根據病情,既往用藥情況,酌情選用未月的或使用有效藥物治療。必要時聯合用藥,保留灌腸或中蒼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