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
磺胺類磺胺藥已較少用,可增強效,減少磺胺用量,減少副用,降低或延緩耐藥性。常用者每次2片,每日2次,首次可加倍5-7天為-療程。耐藥率也逐年增加。應注意觀察血象變化。對磺胺過敏、白細胞減少及肝腎功能不全者忌用。
辨證施治:如濕重於熱者,應利濕清熱選用胃茶湯加熱電於濕者,宜清熱利濕,選用白頭翁湯加減濕熱者清熱解毒,苦寒燥濕,但裏熱者,應表裏雙解,選用根連湯加減。
一般治療生活要有規律,適當進行體力活動,進富於營養,易於消化、少渣無刺激性食物。積極治療並存甶腸道疾病及腸道寄生蟲病。
七、中毒型細菌性痢疾
中毒型細菌性痢疾簡稱毒是急性菌痢的最危險重3多見於平素健康的2-7歲兒童,主要表現為突然高熱、驚廣昏迷,迅速出現休克和呼吸衰竭,病死率較高。近幾年來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均顯著降低。
(病原學)
本病多見於兒童,常為平素身體健壯者,而營養不良,腦發育不全的小兒和成人少見。說明發病與個體體質有關,機體對疾病的反應性與體質有關,小兒過敏體質多,刺激便會發生強烈反應。因此認為,本病的發生可能與個體應性有關。而與感染菌群、菌型、等的關係不大,目前多張,本病發病與微循環障礙有關。
痢疾杆菌通過胃進入腸道繁殖,侵入粘膜固有層,使粘細胞發生變性壞死,同時因機體的免疫反應所致,使大量細裂解,釋放出大量的內毒素及多種生物活性物質,進入血液環,引起全身各器官組織細胞損傷,尤其是腦、肝、腎以及腎腺及微血管的細胞膜和線粒體膜的通透性增加,線粒體腫使生成減少,細胞膜功能障礙。
進入細胞內逸出細胞外,造成細胞水腫,同時由於毒素所致過敏反應,引起血管活性物質(兒茶酚胺,5—羥色等)分泌增加,以及因微小血管痙攣,組織缺血缺氧,隨之無代謝增強,酸性代謝產物堆積,組織胺、綏激肽釋放增加,引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漿外滲,組織水腫,有效循環血量少,回心血量減少,導致休克。同時內毒素損傷血管壁,促使細血管內發生凝血及微小血栓形成,出現最終導致微血管麻痹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尤其以腦缺氧缺血所致腦水形成,致使顱內壓增高,甚至腦疝形成,表現為驚厥,昏迷及吸衰竭等。
(臨床表現)
潛伏期數小時7天,一般為1-2天,多見於2-7歲童,成人及老人亦有發生,臨床主要表現嚴重的毒血症,起急驟,突然高熱,反複驚厥,嗜睡萎靡,昏迷,休克和呼吸症候群。胃腸道症狀,早期常不明顯或僅有嘔吐,腹瀉常於發病後數小時或十多小時後出現,需經灌腸或肛門拭子便檢查才能發現異常,初為稀便,1-2天後約有膿血每日十多次或數十次,腹痛、裏急後重等。
早期表現常有精神萎靡或煩躁不安,有時小兒尖聲,其後轉為安靜,嗜睡,麵色蒼白,口唇發紺,驚厥,呼吸促,頻繁嘔吐,有時呈噴射性嘔吐,嬰兒前門隆起飽滿,血正常或稍升高,眼底及甲皺毛細血管改變與休克型早期相晚期表現驚厥頻繁、昏迷,瞳孔忽大忽小或大小不等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最後瞳孔散大固定,呼吸深淺不均,節律不齊,雙呼吸,歎息樣呼吸,下頷5吸或呼吸反複暫停,呼吸減慢,甚至暫停,肌張力增強,肢體旋、強直、陣陣發緊、脈洪大,血壓升高,但最終下降,眼底及皺毛細血管改變同休克型晚期。
肺型較為少見,多發生於休克型和腦水腫型的晚期常於發病後15-20小時出現。
早期表現常見煩躁不安、麵色暗紅,呼吸加快,進行呼吸困難兩肺呼吸音略低,X線檢查肺部有網狀陰影。
腦水腫型的治療治療原則,積極降溫止驚,脫水壓,改善腦微循環灌注,興奮呼吸中樞。
降溫止驚高熱可引起或加重驚厥,而頻繁驚厥又使體溫升高及窒息,導致缺氧性腦損傷,加重腦水腫,故應降溫止驚。
物理或藥物降溫可用30%溫鹽水流動對於不能自行排便,中毒症狀較重者可反複進行,還可采用敷、酒精擦浴或冰袋、冰帽置於頭、頸側、腋窩及腹股溝處溫、藥物降溫可用複方奎寧等小劑量解熱劑,必要時使用皮激素,或者物理與藥物降溫聯用。
過高熱伴有躁動不安,反複驚厥或有驚跳者應給亞冬眠療法複方冬眠靈,注或分2-3次靜滴,待病人入睡後再加用物理降溫,初為2-4小時1次,病情穩定後可改用每4-6小時1次,共1次,爭取短時間內將溫度降至36-37度,冬眠時間為12小時,體溫控製後仍有躁動不安或驚跳者,可加用安定妥鈉,以防發生驚厥。亞冬眠療法,安全可靠,方便實用,冬眠療法簡便易行,現已取代冬眠療法。
莨菪類藥物療法對於消除腦水腫,改善腦循環改善呼吸衰竭有良效。對於伴有興奮躁動、頻繁驚厥的呼吸竭者,東莨菪堿療效最佳,它即能興奮呼吸中樞,無其他鎮靜解痙藥的中樞抑製的弊病,是其最大的優點,其參考前述。
腎上腺皮質激素其作用參見前述。大劑量(藥理量)能緩解內髒及腦血管痙攣,改善腦微循環障礙,減輕腦腫等,大劑量短程療法,氫化考的鬆,第二天用2/3劑量,第三天僅用1/3劑量,止驚及降低吸衰竭的發生率均有較好療效。而地塞米鬆療效優於氫化的鬆,與脫水劑聯用,可以增強脫水劑降顱壓的療效,不宜然停藥或迅速減量,否則有可能加重腦水腫。
脫水劑緩解腦水腫療效顯著,對腦疝亦有一定療3常用甘露醇、山梨醇等。臨床上多首選甘露醇,持續時間短,故應每4-6小時1次,為防止其反跳用,其間可加用1次50葡萄糖液,劑量與療程酌情而定,梨醇為甘露醇的同分異構體,療效較甘露醇稍遜,其他如油、尿素等均可酌情選用。
利尿劑強力利尿劑具有強力利尿、降低顱內壓,減腦水腫等作用,常用者如速尿、利尿酸鈉等,效力強,作用七持續時間短,易引起電解質紊亂,體位性低血壓等,用於預和治療腦水腫,對於頻繁驚厥者,雖無顱內壓增高先兆,亦於藥物驚後,預防性使用1劑利尿劑。
肺型的治療
此類藥應用原則為大量、角不超過3天八早期。常用地塞米鬆20-30毫升,每8小時銷滴注1次,早期應用有較好的療效,其他同類藥品亦可使月利尿劑為消除肺部淤血、肺水腫可積極利尿,利尿酸鈉等藥。率,每分鍾通氣量,吸氣壓力等指標,先將吸入氣中氧濃度至40以下,然後逐漸撤除吸氣末正壓呼吸,改為1渡到完全撤離機械通氣,如出現撤除呼吸機後呼吸紊亂,應意有無代謝性酸中毒或堿中毒,或電解質紊亂,必要時限製及輸液量,適當使用利尿劑。混合型的治療參閱休克型,腦水腫型及肺型的治療。
針刺治療可酌情選用人中、十宣、浦泉穴,足三裏等穴耳穴可取交感、腎上腺、內分泌、心、肺等5位,手法為強刺激留針。電針可用足三裏、合穀等,對輕型或期休克型病人有一定療效。
八、細菌性食物中毒
細菌性食物中毒是指由於進食細菌或其毒素汙染的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中毒,具傳染性。病原菌常為沙門菌屬變形杆菌、副溶血弧菌等,並具有毒素性,如葡萄球菌,因臨床表現不同,分為胃腸型和神經型食物中毒兩類。
(一)胃腸型食物中毒
胃腸型食物中毒較常見,潛伏期較短,集體發病為3點,常突然暴發,以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炎表現為常見於夏秋委節。
(病原學)
本病以沙門菌屬、副溶血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用菌等較為常見。變形杆菌等,而由黴菌所致者較為少見。
1.沙門菌是引起本病最常見的致病菌,其中以脣寒沙門菌、腸炎沙門菌、豬霍亂沙門菌,鴨沙門菌,病牛沙較多見,病原學特征參閱沙門菌感染節。
2.副溶血性弧菌參閱副溶血性弧菌腸炎節。
3.大腸杆菌參閱致政瀉大腸杆菌腸炎節。
(流行病學)
1.傳染為被沙門菌屬,副溶血弧菌,金黃色葡萄菌,變形杆菌,大腸杆菌,芽胞杆菌等感染的動物和人,中家禽、魚類、和鼠類是本病主要的傳染源,而病人因帶菌間較短,作為傳染源的意義不大。
2.傳播途徑為消化道傳播,因進食被上述細菌及汙染的食物而感染。,而沙門菌、大腸杆菌等食物中毒,蠅、蟑螂亦可作為傳播媒介。
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患病後免疫力較弱,持續時不長,故可重複感染。
4.流行特征多發生於夏秋季節,因該季節氣溫較高,利於細菌生長繁殖常突然發病。潛伏期較短,發病時間集不超過該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最長潛伏期發病僅限於進食一種被汙染的食物者,病情輕重與進食量的多少有關在單位常呈爆發流行,當停止供應和食用被汙染食物時,流行可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