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建立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共享機製。中小企業受自身條件限製,可能無力自主完成技術創新的全部流程,而采用外聯方式與其他企業、單位共同開發,共同分享科技成果,則可起到1+1>2的效果。
(5)完善西部技術市場。技術成果是一種商品,它可以用來轉換成開發企業更需要的東西,降低科技研發風險。要積極培育和規範技術市場,保護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要發展技術交易中介機構,幫助中小企業實現技術融通。
有了條件、環境之後,企業還要通過自身努力,為技術創新營建微觀條件。
首先,要培育創造性思維。人的行為都是在一定的思維方式的引導下發生的,有的理性化,也有的非理性化。創造性思維是指找出一種新方式,用以處理、對待、表述某種事物的過程。創造性思維主要有抽象思維、靈感思維和形象思維三種例式。創造性思維具有獨到性、靈活性和流暢性三個特質。
所謂獨到性是指某個思維對研究對象有符合“物理”的他人未曾見過的認識,精辟、本質地刻畫了事物,它同時具有科學性和先進性。所謂靈活性是一種思維跨越的能力,是要求達到由此及彼的能力。例如當年美國兩位藥劑師在配製藥品時,沒有配製出想要的東西來,但他們發現這種藥品口味不錯,便將他們的成果轉變為飲料配方,配製出了飲料巨子可口可樂。再一個就是思維的流暢性,這是指速度問題,敏捷問題。“思如泉湧”、“一發而不可收拾”等形容的正是思維的流暢性。創造性思維主要有演繹思維、歸納思維、逆向思維、多角度思維等形式。在實踐中,這幾種形式是融合在一起,綜合運用的。
如何培育創造性思維呢?一是要具有科學探索的精神,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態度來看待問題,要自覺應用各種方法論;要認真學習哲學,體會思辨和實證的綜合運用;要實事求是,探求事物固有的、內在的、必然的聯係。二是要敢於解放思想,推陳出新。看問題要全麵,要有理有據,要敢於打破舊的、傳統的、習慣的束縛。三是構建良好的思維品質結構。人的思維品質結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的思維品質的優劣。一個優良的思維品質結構應具有廣泛性、深刻性、獨立性、靈活性和敏捷性。
其次,促進創造性行為。創造性行為需要良好的個體環境,包括社會、單位、家庭三個方麵。社會是否鼓勵學術爭鳴,各抒己見,這是出現“百花齊放”的大環境。單位中的人際關係、氛圍同樣對人的思維側重點有著重要的影響。家庭成員之間是否相濡以沫,相互關懷,也對人的思維速度產生一定的影響。
企業中的科技創新從邏輯上分為幾個步驟:①命題假說。這要符合企業對自身技術發展方向的要求,要有針對地提出。②製訂方案驗證假說。這一階段要求集思廣益,深入探討。③抽象總結。對整個研究過程、成果進行提升概括,形成書麵化的技術文件。
6.3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戰略
6.3.1什麼是企業技術創新戰略
明確的技術創新戰略對於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住腳並求得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它是企業根據自身條件、市場環境和科學技術內在規律而製定的,是係統的、長期的企業技術發展規劃。
1.技術戰略是技術創新的綱領性文件。它著眼於使企業技術係統與外部經濟環境相適應。中小企業是直接麵向市場、依靠市場的。在今天知識經濟時代,市場的競爭、產品的競爭,實際上就是企業綜合實力的競爭,而其最具能動性的部分,也是技術的競爭。這便是製定技術創新戰略的目的所在。
首先,製定與實施技術戰略,使企業技術創新有了組織依據,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態度,有助於提高企業的技術意識及技術研發、應用和管理水平。其次,技術戰略是企業整體戰略的有機構成部分,它為公司的綜合運營戰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再次,技術戰略有助於中小企業準確把握產品開發和技術發展的方向。這裏需要指出的是,以滾動式模式製定技術發展戰略較為理想,因為這樣能把最新的發展動態反映到戰略中去,更加有利於把準技術發展的脈象。
2.技術創新戰略的主要特征。它作為一種戰略,除了具有戰略共有的特征(宏觀性、長期性、引導性等)外,還具有以下幾個特別的性質:(1)風險性。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事情不是簡單的線性聯係。技術戰略是對未來事物狀態的推測與安排,這就帶有不確定性,而技術戰略的實施是需要大量成本投入的,一旦失敗損失頗重,風險較大。但風險與收益成正比,一旦成功也是一本萬利。所以企業在製定技術戰略時,一定要有謹慎思想,提高戰略製定水平,同時又要有一定的冒險精神,有所作為。(2)超前性。科技的發展來自生產實踐的推動,又反過來極大地推動了生產的發展。當人們認識到這一規律的時候,就要主動預測生產發展的未來特征,在技術上早做準備,以免“臨時抱佛腳”,在企業急需新的技術支撐時卻一時拿不出合適的技術來。
6.3.2技術創新戰略的分類
對一個客觀事物分類,角度不同則分類結果不同。我們從中小企業在自主創新和模仿創新的不同組合的角度,可以把中小企業創新戰略分為三種:引領戰略、跟蹤戰略、協同戰略。
1.引領戰略。領先戰略者試圖通過新產品的開發和新工藝的設計而占有獨享優勢,這種方略的實施需要企業在技術條件方麵具備一定的基礎。對於初創期的中小企業而言,有一定的難度。但引領戰略是側重於某一個點的引領,而非全麵起動。正是這一點,才使得技術引領對中小企業而言有一定的意義。而這一側麵的選擇不是主觀臆測的,必須靈敏地從市場變動中去捕捉信息,感知和把握住市場的脈搏。
領先戰略是中小企業獲得爆炸性發展的主要原因。通過領先戰略的成功實施,中小企業能夠開發出新的市場,在一段時期內是相對獨占的市場。
2.跟蹤戰略。引領戰略固然是一種理想的技術創新方略,但對大多數中小企業而言,實行起來還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通過引進、學習、消化、吸收,邊際創新這一路子來提升中小企業的發展是較為可取的做法。我們不能盲目地、抽象地談論模仿,跟蹤還是自主、引導,要看這一方略是否與自身優勢實現了優化組合。
事實上,當一項全新的技術出籠後,在工業設計、質量監管、成本控製、生產組織、市場營銷等方麵還有許多的環節需要加以投資,這為模仿者提供了很多跟蹤創新的著力點,並且跟蹤者有一定的後發優勢。所謂旁觀者清,引領者可能對自己技術的認識比較詳細,但難以以一個“旁人”的觀點來看待它,而跟蹤者恰好天然就有這一角度。因而跟蹤者的模仿往往能起到一個杠杆的作用,使產品在實用等方麵因一點而亮起一麵。同時,一項被模仿的技術,應該在選擇之前就已被模仿跟蹤者觀察比較了一番,因而市場潛值應當相對確定。這樣,模仿跟蹤者所要付出的風險也較引領者低得多。事實上,不僅中小企業,即便是一些較大型的企業,在技術發展上麵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模仿跟蹤的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