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協同戰略。這種戰略是基於實現資源的跨組織組合,通過共同的努力,實現技術創新。這一點對中小企業也較為實際。因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投入一般較少,不能吸引優秀科技人才,通常很難通過自身力量實現技術創新目的。特別是我國由於受傳統計劃經濟影響,企業模式以生產為主,這種模式至今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相當多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我國的科研力量主要在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國家的技術創新資金主要流向這兩個方麵。因此,走合作創新的協同方略之路,通過各不同單位的資源鏈接,組成一條創新協作鏈,不失為一條解決技術創新問題的辦法。
協同創新中要注意處理消極麵。人們常說“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又說“可以共打天下,不能共享天下”,到底怎麼處理這個問題?一旦失敗了,損失怎麼計算;一旦成功了,成果如何分割?這在達成協同之前,就應以文件的形式予以說明。
6.3.3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戰略的特點
1.生存位置。中小企業創新頻率要遠低於大企業,同時中小企業也較少利用外部知識成果。中小企業的創新更多地依賴於其原材料和機械、設備的供應商,這些供應商正是中小企業創新賴以存在的基礎。顧客、供應商和內部管理是創新的三個主要來源。中小企業的創新機會受其供應商的革新的影響,與供應商和客戶的私下關係及地理位置上的接近,會加強中小企業的創新效果。由此可見,中小企業的創新強烈地受到所處的地域環境的製約,例如我國的中關村就是創新性中小企業集中的地區。
2.拓展方向。中小企業在技術發展道路方麵,更傾向於其技術能力和產品幅度的專門化,著力於創新鏈條上的某一節。
3.實現過程。在中小企業裏,企業家精神往往會對企業的成長和發展發揮令人難以置信的巨大作用。高級管理者的特性如教育、資曆、責任心和關係網等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很多情況下,這些精英們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技能,將決定其是否有能力把某項技術成功地商業化並贏得競爭優勢。
我國西部地區隨著西部大開發,必將有更多的中小型企業湧現,因而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日益為人關注。技術創新是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壯大的首選道路。在技術創新過程中,對創新做出正確的戰略選擇又是決定創新成功的關鍵。而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戰略的三個特點有助於中小企業明確自身所處的位置,選擇要走的技術發展道路和采取適宜的組織和管理,最終實現技術創新,發展壯大。
6.4中小企業從生產型到技術創新型的轉變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產業界發生了兩大變化,一是由短缺的、供方的經濟轉變為過剩的、買方的經濟;二是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經濟轉變為集約型經濟,也就是說企業之間的競爭由量轉變到質即技術上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信息化浪潮的推動及我國加入WTO後麵臨的挑戰,更是加劇了技術在競爭中的作用。
6.4.1傳統生產型企業模式的困境
所謂傳統生產型企業模式,是過去高度計劃體製下的模式,及在它的示範作用下建立的和它大致相同模式的一大批企業。應當說它們的產生適應了我國當時的曆史條件,但是在新的時代,它們產生了一些問題:(1)產品單一、質量不高。產品的型號、功能、價格等屬性長期不變,產品檔次低,附加值不高。(2)忽略成本意識,能耗高,原材料浪費嚴重。(3)生產易受市場衝擊,企業經營波動較大。特別是許多中小企業往往發生短命的現象:市場看好就活,市場不好就停。(4)國有中小企業由於經理層的任期限製使得企業經營隻關心任期產值,而不關心企業長期利益,因而產品開發往往被輕視。
雖然有不少企業是與時俱進的,但應當看到還有許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尚未脫離傳統生產型窠臼。但他們對其他一些方麵進行了改進,主要是:(1)重視營銷管理包括渠道構建,品牌形象鑄造、廣告策略等。(2)意識到顧客的選擇趨向的重要性,研究市場需求。(3)開展對外合作。利用對方的技術、資金和自身的基礎設施相結合。這都是一些積極的變化,但還沒有抓住要害,把握關鍵。其根本問題主要在於區別源與流的問題。渠道設計的再寬,找不到水,還是不能解決缺水問題。且有些合資項目特別是對外合資項目,在國家或地方的優惠政策扶持下,不用提升技術,就很有競爭力,很有市場,這會抑製企業的技術創新。如當年英帝國的衰落,由於它占有世界上最廣大的殖民地,因而擁有豐富而廉價的原材料產地和廣闊的銷售市場,即使不改進技術,它也會很優越地存在下去,因而英國經濟逐漸被後來者如德國、美國居上。所以我們必須實現傳統型的企業模式的轉變,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
6.4.2向以技術創新為特征的現代企業模式轉變
向以技術創新為特征的現代企業模式轉變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在價值規律的作用下,企業都在想辦法提高生產率,以期取得競爭優勢。今天生產率的概念已經泛化,它不單指通過量的杠杆實現低成本進而獲取利潤,它也指生產出來的東西有沒有人要,有沒有人來選擇。否則,生產的越多,虧損的越大,也就是說生產率愈益把效益、效果因素包涵進來而組成為一個全新的生產率概念。其次,技術進步、產業升級的高速度要求企業不斷吸納新技術,並把它們轉化成生產率,這同樣是技術創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以技術創新為特征的現代企業模式的內涵主要是:①隨著生產概念的變化,企業在觀念上在實務中產值數量的多少不是衡量企業經營水平的標誌核心,這一核心是企業的自我更新能力、轉換能力、適應能力,對創新技術的實現和把它納入實用並創造出新的生產率。在這種狀況下,企業的科研開發、管理、市場等部門互為連動,規模膨脹,這是現代西方發達國家白領階層人數超過藍領階層的原因。②管理係統靈敏地鏈接市場與技術是一項根本性的課題。這是保證技術創新做到有的放矢的關鍵。這個事情理論上容易講清,但運作起來是很難的,因為市場信息來自於消費者的集合,如何從中提煉出有經濟價值的、轉為普遍的、將成為潮流的信息是十分複雜的。企業要研究市場調查的方式、方法,研究、分析的方式、方法。③以技術創新為軸,形成核心競爭力。現在大家都在講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各種資源的協調整合。要善於抓住重點,把技術創新工作抓緊,又要兼顧一般,把生產、營銷等各個環節、各個層次調動起來,形成合力也就是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