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網絡無限大,我心自由飛(3 / 3)

大學生理性的網絡行為,主要表現在網絡行為的“有風度”、“有益處”和“有節製”。首先,大學生上網應該有“風度”。網絡為大學生所鍾愛,他們在網上能夠充分展現自我,自由伸展。但網絡不應該成為他們“大鬧天宮”的所在,在網上不應該忘乎所以、肆意妄為。其實,大學生都很在乎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他們注重自己的衣著打扮、言談舉止,希望給人留下好的印象。可是一到網上就毫無顧忌,出口成“髒”者有之,假話連篇者有之,故意搗亂者有之。也許這些行為的目的在於引起別人對他的關注,或者是因為破壞性欲望在現實中被壓抑,於是在網上尋找出口發泄。但是,不管怎樣,網絡既然是公眾的,就需要有一定的秩序,而不應該成為製造混亂的場所。即使在網上也還是要注意自己的形象,這不光是取一個好聽的網名,設計一個酷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在網上的言行要有風度,表現出大學生應有的素養。

其次,網上行為必須要“有益處”,就是上網不隻是讓你玩,更不是讓你幹壞事,而是應該有正當目的,還要有一定的收獲。現在,大學課堂不僅僅在教室和圖書館,更多的是在教室和圖書館外,網絡就是很好的教師,可以通過各種輕鬆有趣的方式進行教學,寓教於樂。而且,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可以提高大學生的自學能力。如果上網僅僅是為了好玩,一上來就直奔遊戲,或漫無目的到處瞎逛,或偷偷瀏覽色情網頁,那麼網絡的功能就隻發揮了一成,而且還是負麵的。網上有很多可以學習的東西,而不僅僅是玩,更不是做壞事。在網上要學會發現對自己有益的信息,每一次上網都應該有新的收獲。

最後,“有節製”是大學生們最應牢記的一點。一方麵,現在大學生的課餘時間比較充裕,那麼不上課的時候幹什麼好呢?大多數人都在電腦前端坐,而且一坐就是半天。要是遇到周末,網吧門前還會排著長長的隊伍。即使在期中或期末,仍然有不少人堅守網吧不肯撤退。在網上,玩就要玩個痛快,管它玩多久,管它花多少錢。錢用完了再想辦法,找家裏人要也好,借也好,偷也好,甚至更可怕的念頭都會出現,終於釀成大錯。另一方麵,在網上接觸到不健康的內容,明明知道不該看,卻又忍不住想看。這一看就無法抗拒誘惑,以後每次上網都想再看。看到最後,弄得自己整天魂不守舍,無心學習,還產生了更罪惡的念頭。可見,大學生上網是缺乏節製的,隻是為了滿足自己一時的心理需求。理性的網絡行為卻不是為了一時的滿足感,而是讓人的生活更充實、更有情趣。一味滿足對網絡的渴求並不會感到真正快樂,而有節製的網絡行為,才會讓人覺得樂趣無窮、收益無窮。就好比吃飯,飯菜很香,讓你胃口大開,可是如果讓你一頓就吃掉幾天的飯,你還會覺得香嗎?“過猶不及”,隻有把握好網上行為的度,才能從中得到最大的益處。而當在網上碰到有害的信息時,哪怕它看起來再有誘惑力,也要克製自己不要動心,更不要尾隨其後。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不是理性的網絡行為。

(二)正確理解網絡行為規範和網絡道德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規範來維護自己的秩序和正常運行,以及與其他事物之間的協調。網絡也是如此,有一係列相應的網絡行為規範。作為大學生網民,也需要遵守這些“遊戲規則”,才能在網絡這個“遊戲場所”站穩腳跟。

要遵守網絡行為規範,首先,大學生網民要了解有關的法律規範,看看目前國內都有哪些網絡管理法律法規出台。國務院於1996年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1997年6月發布了《中國互聯網絡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也於1997年6月發布了《中國互聯網域名注冊實施細則》;公安部於1997年12月30日出台了《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2000年12月第19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國務院2000年9月又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這些法律規範都是針對國際互聯網管理、信息安全、國際通信、域名注冊以及密碼管理等方麵的規定,其中明確規定了不得利用計算機聯網進行各種違法行為,用戶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到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利用國際互聯網侵犯用戶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為了對網上信息進行有效管理,國務院於2000年10月1日頒布實施了《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其中對提供信息服務的不得製作、複製、發布、傳播的各類信息做出了明確規定。信息產業部也於2000年10月頒布了《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另外,隨著網絡管理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完善,針對網絡知識產權、網絡隱私權、電子商務、網站經營等各方麵的管理規定也陸續出台,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信息產業部於2000年11月共同頒布的《互聯網站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管理暫時規定》等。

以上這些法規對合法的網絡行為做出了詳細的規定,對違法的網絡行為也做出了明確的界定,大學生對這些法規應該有清楚的了解,以指導自己的網絡行為,避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糊裏糊塗地違反了網絡行為規範,給他人造成損害,也給自己帶來麻煩。

其次,大學生在確保自己的網絡行為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同時,還要注意不能違反學校、院係、班級以及網絡組織和設置部門的有關紀律。比如按時下網、不要高聲喧嘩、保護計算機硬件設施等。不論是在網吧還是在寢室上網,都要有良好的秩序,有的同學一玩起遊戲來就忘乎所以,一邊玩一邊還不停地說話,一會兒喜出望外,一會兒捶胸頓足,弄得周圍的人都無法安寧。有的人上網時總覺得時間飛逝,沒多久電子閱覽室就要關門了,管理員催了一遍又一遍也不肯離開。還有的同學為了爭奪上網的計算機和別人發生爭執,以至於大打出手。這些行為都談不上違反網絡管理法規,但卻是不文明的表現,也不符合網絡行為的紀律規範,同樣不值得提倡,而應盡量杜絕,以便使大家都有一個舒適愉快的上網環境。

網絡道德也是網絡行為規範的一部分。人們常說:“喝酒需有酒品.打牌要講牌德”,講的都是“圈內道德”。同樣,上網也要有好的“網德”。網絡道德和社會公德一樣,都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而隻能依靠個人的道德約束。真實社會中,人的不道德行為在很多時候可以被別人發現,也隨時有社會輿論作為監督。然而網絡不道德行為則很難被及時發現,造成的後果更嚴重,性質也更惡劣,因此,網絡道德更需要網民的自我約束。網絡道德最主要的體現就是在網上的誠信和自律。可以說,在網絡監督管理技術還不完善的情況下,在網上說什麼、做什麼,做一個什麼樣的網民,完全取決於你自己,即使做一個無惡不作的黑客,也需要不少時間才有可能被繩之以法。一個人的網德如何,在這個時候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甚至由此可以窺見他的真實道德品質。有的人會試圖偷窺別人的隱私,盜用別人的成果,假話連篇,欺騙網友的感情,製造混亂局麵,等等。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有的純粹是為了好玩或無聊,有的卻可能隱藏著見不得光的念頭。在網上誰也不真正認識誰,上網的時候也沒有人在一旁看著,所以也就沒有顧忌,平時沒有的一些不甚光明的想法就冒了出來,並且付諸行動。殊不知,古人早已說過,君子要“慎獨”,越是一個人的時候,越要注意自己的品德,不要因為沒有旁人.就降低對自己德行的要求。我們的祖先仿佛早已預見了今天,於是就說了那樣大智慧的話,對我們提出警告,人們在網上仿佛進入了無人之境,尤其需要這樣的道德操守自律。當然,要讓自己的道德境界達到“慎獨”這一崇高境界,並不是輕易的事,但是每一個大學生網民都應該把它作為自己的道德目標去追求,在自己的網絡行為中實踐,加強自律意識,讓即使是“天知、地知、你不知、我知”的行為也光明磊落起來。

現在,網上已經建立了“網絡道德法庭”網站(網址是http//wlddft.topcoolo.net/),以此來對網民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和引導。2001年11月22日,團中央等部門發布了《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作為廣大青少年的網絡行為道德規範。中國人民大學的學生代表當天還向全國青少年發出倡議,要大家遵守《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爭做網絡道德的模範、網絡文明的使者、網絡安全的衛士,上文明網,文明上網。《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的內容包括: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這為大學生的網絡道德行為規範提供了一個導向,使他們可以用來作為判斷自己網絡道德的基本標準,調整自己的網絡行為。

(三)網絡行為規範和網絡道德的養成

具備良好的網絡道德和網絡行為規範,做一個遵紀守法的文明網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需要從日常的一點一滴做起,在長期的堅持中逐漸養成。

首先,需要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合理安排上網的時間,把握好上網時間的長度,對於網上的有害信息和垃圾信息要自覺抵製,更不要在網上侵害別人的權利,做到誠實守信。自覺維護公共的網絡設施,為創造健康的上網環境出一份力。有的人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蓬頭垢麵地查看一番郵箱,打開QQ,這才肯去洗漱。這種“上網第一,其他第二”的不良習慣應該糾正過來,以免時間一長,形成對網絡的畸形心理依賴。萬一哪一天早上起來發現停電或網絡不通,豈不是百爪撓心?還有的人好奇心太強,一到了網上就總想刺探別人的秘密,開始是小小的試探,慢慢地就變成了不擇手段,違反了網絡法規。總之,養成好的上網習慣,既不要讓上網影響自己和別人的正常生活,也不要在網上對自己和別人造成傷害。習慣成自然,隻要養成了好的習慣,做起來也就不會覺得困難了,反而不這樣做還別扭。

其次,是要增強網絡行為規範和網絡道德的意識。可以多去聽聽學校組織的各種關於網絡知識和技術、網絡行為規範的講座或討論活動,強化自己的網絡行為規範和網絡道德意識。時常提醒自己,在網上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隻有當你從心裏相信某一件事,你才會去認真地做。因此,要把網絡行為規範和網絡道德的理念理解透徹、完全接受,並內化為自己的信念,而不僅僅是外在的規則。這樣,才能在上網行為中貫徹執行,用來指導自己的行為。古人尚且“一日而三省吾身”,大學生網民們更要不時自問自己的網絡行為是否合法、守紀,有沒有做不該做的事,如果有,在以後的行為中該如何改正?隻要堅持這樣的自我強化、自我監督和自我調節,就會不斷提高自己的網絡道德修養、規範自己的網絡行為,在網上成為一個有“德”之人。

再次,在網絡行為中要有責任感和是非感。網上的內容紛繁複雜,良莠不齊,大學生除了要有一雙慧眼明辨是非,不受其害之外,還要大力號召其他人也遵守網絡行為規範,提倡網絡道德,不要在網上製造垃圾和混亂,大家共同打造一個幹淨純潔的網絡世界。大家不都喜歡在網上灌水嗎?那就不要再說一些不關痛癢的廢話,隻顧風花雪月,無病呻吟。多上傳一些有思想、有價值的文章,讓人讀了有所收獲,尤其是要喚起人們的是非感和責任感。網絡是大家的,需要大家來共同愛護。如果大家都把網絡當作可以任意作為而不需要負任何責任的場所,網絡就是名副其實的垃圾場和黑社會了。但這並不是人們製造網絡的本意,更不是網絡的使命,它的目的是使人們的生活更便捷也更美好。因此,每一個大學生網民都要牢記,“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己所欲,亦慎施於人。”如果大家都把網絡像自己的心愛之物一樣愛護和珍惜,一起關注網絡文明,抵製不良網絡行為,那麼網絡就會成為一片清靜之地,一塊真正的樂土!

最後,不要忘了緊隨我們的主流文化,傳承中華文明。自從計算機和網絡出現以後,掀起了網絡和計算機技術的熱潮,而且經久不息。大學生們一提起網絡技術就津津樂道,如果有誰還不懂得BBS,怎麼使用E-mail,在他們眼裏簡直就是火星上的來客。這在很大程度上激起了大學生學習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熱情,對促使他們主動要求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同時,大學生對人文科學的關注明顯地減少了很多,再加上多元的網絡文化現象紛紛湧現,網絡文學大行其道,而且大多是一些快餐文化,沒有多少深度和價值,隻企圖用語言刺激人的感官,卻激不起思想的浪花。在這樣的情形下,中國傳統主流文化的影響被大大削弱,很多大學生可以一字不漏地重複痞子蔡對“愛與不愛”進行闡釋的經典語言,熟練地用《大話西遊》中的對白進行對話,卻很少能完整地朗誦一首唐詩,更不能深刻體會一首宋詞的意境。長長的中國古今名著清單上,當今的大學生們拜讀了幾篇?所謂“國學”,已經沒有幾個人問津了,這種現象讓人憂慮。大學生是一個民族的精英,是本土文化傳承的最重要力量,如果連他們都脫離了主流文化,再過一兩代,恐怕就沒有人知道李白是誰了。因此,在網絡帶來眾多非主流文化的時候,我們大學生更要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緊跟主流文化,關心我國的文化發展動態,多讀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學一學國學精粹。這樣並不表明你就跟不上時代潮流了,相反,從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吸取精髓,會使你更加心明眼亮,在網絡的花花世界中胸有成竹,穩如泰山。把我國五千年的優秀文化帶到網絡中,讓我們的主流文化得到更廣泛的傳播,這才是網絡的一大功勞。

親愛的大學生朋友,網絡是一個好東西,但就看你怎麼使用它。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希望讀了本章以後,你能夠自信做一個好的舵手,不管風浪有多高,你都能在網上自由穿行而不被顛覆。凡事隻怕無心,隻要用心去做,你就一定是一個優秀的網民,而網絡,則會使你的生活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