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僅僅是為了娛樂,大可以勸自己適度上網,畢竟娛樂的方式還有很多,別讓網上娛樂喧賓奪主,最終成為你唯一的樂趣,那樣的話,人生未免也太蒼白了。就像有的人對網絡遊戲癡情無限,從上網打到下網直到走出網吧,踉踉蹌蹌、麵色蒼白、還念念有詞,簡直慘不忍睹。再比較一下,從操場上運動下來,走在路上雖然滿身臭汗,卻容光煥發、笑容滿麵。二者哪一個更健康、讓人一看更覺得舒服呢?畢竟大學生是一個充滿青春活力的群體,需要多種方式來釋放熱情和活力,整天坐在電腦前又如何能滿足他們全部的需要?
至於網上越軌行為就更別提了,你就打住吧。那些色情內容除了讓你滿腦子胡思亂想、精神萎靡、思維遲鈍、想像力扭曲之外,根本沒有任何好處。如果真的想了解性方麵的知識,完全可以通過其他正規途徑,比如有關的書籍、教材、教學錄像,等等,還可以直接請教老師和醫生。竊取別人的機密本來就是不道德的,如果用盜來的密碼和賬號揮霍別人的錢財更是違法行為。而製造病毒,給別人造成各種損失的案件現在已經不止一起了,這些年輕的“電腦高手”都為他們的行為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網絡再精彩,也不可能完全取代真實的世界,我們最終還是要回到這個現實世界。可以將網絡為我所用、為我所娛,但要明白自己要做的是什麼,應該怎樣做,不要被網絡光怪陸離的外表迷住雙眼,看不見自己走路的方向。年輕的大學生網民,你可要擦亮自己的雙眼啊!
(二)做快樂真實的自己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會:遇到不順心的事,又一時不知道該怎麼辦,心煩意亂、一籌莫展之下,便上網去了。這一去,就不知要去多久。如此幾次,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條件反射,就像巴甫洛夫實驗中的狗,一聽到鈴聲就分泌唾液一樣。每到時候,你就想上網,在網上東拉西扯也好、不務正業也好,就是不願意麵對現實。本來,網絡有它自己的正當功能,可是很多時候,卻被當作逃避現實、發泄消極情緒的工具,成為“避風港”和“出氣筒”。殊不知這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下網後,煩心的事依然煩心,沒有辦成的事也還在那裏等著,早晚還得自己去想辦法解決。
所以,當你感到無聊的時候,心煩的時候,孤獨的時候,不知所措的時候……請不要輕易選擇上網作為逃避方式。“借網消愁愁更愁”,而且這種條件反射一旦形成,就會比較頑固,且很難擺脫掉。這種時候,你最好選擇其他方式來舒緩情緒,比如散散步,聽聽音樂,或者和好友說說話,向他(她)求教,哪怕隻是找個人傾訴一番,也會使你心裏舒服許多。平時喜愛運動的同學,還可以約上一些人出去打打球,跑跑步,登山,遊泳。在自己喜歡的活動中,那些消極情緒也會漸漸散去。此時再回過頭來看看,事情也許就顯得不那麼難辦了,甚至在排遣煩惱的過程中,你靈機一動,想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不是比躲在網上消極等待要好得多嗎?
除了遇到問題時慎重上網以外,平時還要有意識地塑造自己健全的人格,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像晚會、舞會、運動會、聚餐、郊遊,等等。在這些活動中結識新朋友,他們當中的有些人會教給你許多知識,啟發你的思維,開闊你的視野。大家成為好朋友以後,在一起相處會覺得更加愉快,哪裏還會想到網上去尋找感情寄托呢?尤其是性格本來就內向的同學,更應該多和性格活潑的人相處,讓自己也變得開朗大方,不要像林妹妹一樣整天多愁善感,難得一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習別人的優點,取長補短,在人格上對自己加以完善,才能更好地適應現實生活,也才能夠在網上的虛擬社會中讓自己的各種“社會關係”達到和諧狀態。試想一個小心眼、動不動就發脾氣的人,在網上能夠一直保持心平氣和嗎?網上誰會在乎你生不生氣,大家的言論更加自由,想怎麼說你就怎麼說你,甚至於肆無忌憚,這樣不是整天在網上也得跟人吵個不休嗎?
當你內心充滿矛盾和衝突的時候,也不要急著去上網,靜下心來仔細想一想,原因到底在哪裏,用理性的態度來分析自己的心理狀態,打開心結,豁然開朗。情緒低落或生氣的時候,學會調節和控製自己的情緒,提高自己的“情緒智力”,也就是管理和調節自己情緒的能力,每天多對自己笑幾次,營造一個愉快的心情,哪怕遇到再麻煩的事情,也要學會以良好的心態去麵對,所謂“風雲起而波瀾不興”,並不是麻木不仁,而是一種成熟的處世態度。人生是美麗而短暫的,需要少一些煩憂,多一些笑聲。電影《美麗人生》中的父親正是靠著樂觀和堅強的品格,使一家三口在集中營的苦難生活中感到了一絲甜蜜溫馨,更使他的兒子一一個在集中營裏度過了童年的5歲男孩,以為這一切隻是一個遊戲。這就是奇跡!相信吧,微笑著麵對生活,你也一定會使奇跡發生。
總之,盡量讓你自己多去感受真實生活中的幸福和快樂,而不是網絡上虛擬而短暫的快感;擁有健全的人格,做快樂真實的自己,你也就不會把自己不負責任地交給網絡聽之任之了。
(三)讓第三隻眼睛睜著
上網既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麼,怎樣才能讓這一部分變得既精彩又不會喧賓奪主呢?這就需要我們對上網這個頗有吸引力的行為具有相當的自控力,也就是讓你的第三隻眼睛——監督之眼,睜得大大的,來對你失控的上網行為加以製止。
當明明沒有正當理由,你不由自主地又想上網打發時間時,要有勇氣對自己大聲說“不”。沒有正當的理由,就不要讓自己上網,所謂“看看有沒有郵件”“看看有誰掛在網上”,等等,都不能成其為理由,在這種情況下上網,無異於浪費生命。盡管在網上能得到一些樂趣,但實際上你什麼也沒有得到。你不妨先找一件別的事情做,並對自己說做完這件事再上網。等到做完以後,再找另一件事來做,如此多做幾件事,也許你對上網的渴望就不那麼強烈了。或者幹脆直接考考自己的耐性,看在半個小時內能不能不上網,成功以後,再接再厲,把時間一次一次地延長。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你對自己上網的自控力會大大增強.不會在上網的念頭一起,就急不可待地直奔電腦而去了。
經常上網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本來隻想上一會就下來,可是每一次都要耽誤半天。看看郵件,讀一讀新聞,還有許多一開始沒有想到要打開的網頁,於是就賴在網上了,本來隻打算上半小時,結果變成一個小時甚至幾個小時。對待這種情況,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在上網之前,最好想一想你上網要做什麼,列一個具體的清單,明確要做的每一件事,同時盡量刪去那些沒必要做的事。然後再計算一下做這些事情大概需要多長時間,要盡量客觀地估計時間。做這些要花費你幾分鍾時間,但是絕對值得,因為它可以為你節省更多的時間。要知道,好的計劃,就等於成功了一半。現在,你可以按計劃上網了。如果預算半個小時完成的事提前做完了,你想把省下的時間用來作為對自己的獎勵,那就錯了,因為這一獎勵,可能又要花去更多的時間,最終半個小時的計劃還是要泡湯,還不如用別的方式進行獎勵。爭取每次上網都提前完成任務,這樣,你上網的效率就會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保持了一種健康的上網心態,對上網時間的要求不會越來越長,避免網絡成癮。
可是,如果你現在已經在網上耽誤了太久,還沒有下來的話,問題就有點嚴重了。一般這種時候,你不會做什麼正事,不是聊天打遊戲就是看電影之類,正陶醉其中,要想一時半會兒結束還有點困難。這時候尤其需要你用理智的聲音告訴自己:Stop!該離開了,不能再逗留了,網上的內容再精彩也該有結束的時候。強製自己離開,雖然有些痛苦,但這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如果你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以後上網超時的時候也就能夠比較容易地說服自己離開了。切記不要姑息自己,一旦開了這個先例,以後就很難控製了,一次次容忍自己的行為,最終還是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更加覺得網絡不可抗拒。大學生並不是沒有行為自控能力,隻是有時候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也忘了用意誌力約束自己。隻要有意識地控製自己的上網行為,隨時提醒自己,就不會對網絡形成過分依賴的心理,也不會被它所束縛,就像魚兒能在水中自由地遊卻不會被水嗆著一樣。
當然,當你按計劃上網的時候,千萬不要在網上東看西看,那樣很容易跑題。網上新鮮的東西層出不窮,見到那些富有誘惑力的召喚,你也許想去一看究竟。看的結果就是“亂花漸欲迷人眼”,讓你一時想不起來自己本來要做的事,迷迷瞪瞪地被牽著鼻子越走越遠,等到想起正事來,已經晃蕩半天了。所以,上網之後要直奔主題,該幹什麼就幹什麼,別耽誤時間,別碰那些與正事無關的東西。還有對自己在網上的行為要負責,遊戲室、聊天室、BBS論壇上經常是髒話滿天飛,話不投機的人就相互謾罵,動不動就進行人身攻擊,“用語言鬥毆”,其實別人看了也會覺得不雅。有的玩遊戲作弊,曝光後更是被罵得狗血淋頭。聯眾遊戲的聊天室裏曾經出現過這樣一首打油詩:“打牌不怕輸,就怕兩頭豬。一頭出牌慢,一頭要退出。”這本來是勸誡大家遵守遊戲規則,文明打牌,卻先罵起了人,讓人哭笑不得。你有沒有過網上的不文明行為呢?網絡給了我們充分的自由,但並不是絕對的自由。盡管規範網絡行為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即使再完善,終究還是需要網民自身的道德約束和監督。那些認為網上無限自由的人,剛好忘記了這一點,所以才為所欲為,露出種種可憎麵目,也弄得網上烏煙瘴氣。但維護文明的網絡氛圍不僅僅是版主、管理員的職責,更是每一個網民的義務,管不了別人,可以管好自己啊。從自己做起,做文明健康的網民,這並不難,是每個網民都可以辦到的事。
現在,你對自己做一個正常健康的網民有沒有信心?隻要首先做一個健康快樂的大學生,堅持按照健康的行為方式上網,讓自己始終處於“第三隻眼”的監督之下,網絡成癮、網絡孤獨症等網絡心理障礙就無從談起。這個時候,網絡才是你的密友而不是損友。
三、不依規矩,不成方圓——樹立正確的網
絡行為規範和網絡道德
網絡給了我們充分的自由,卻因為缺乏統一的網絡行為規範和網絡道德準則,以至於網上的自由泛濫,遠遠超出了社會寄予大學生的行為準則,使他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放鬆了自我道德的約束和社會道德規範。網絡削弱了大學生的道德責任感,傳統的價值觀念被淡化,自由意識泛濫。現在,網上的不規範和不道德行為比比皆是,這樣的觀念和行為很容易由網上遷移到現實中。因此,大學生正麵臨著一場嚴重的道德危機。
有人把網絡道德危機現象概括為“黃”、“毒”、“假”、“黑”、“詐”五個方麵。“黃”是指設立黃色網站、發布黃色圖片資料、提供網上色情服務等;“毒”是指人為製造和傳播計算機病毒;“假”是指發布虛假信息,人為編造新聞等;“黑”是指非法侵入他人網絡、有針對性地攻擊或破壞政府或企業的重要網絡係統等;“詐”就是利用網絡進行欺詐、詐騙。
從大學生本身的角度探究其原因,一方麵是大學生對網絡的認識還不夠深刻和全麵,僅限於對網絡功能的了解和使用。有的人以為網上和現實是兩個完全無關的世界,現實社會中的各種準則和道德原則可以拋到腦後,為所欲為。然而,網絡上的社會雖然是虛擬的,但仍然是真實社會中各種關係的折射,是社會關係的另一種表現形式。隻是由於網絡的特殊性,網上行為規範和網絡道德的維護方式也比較特殊,尤其需要網民的自我約束。另一方麵,在網絡寬鬆自由的環境下,網絡行為具有很大的隱蔽性,所以即使在意識到網絡道德問題以後,有的人也會不自覺地放鬆道德界限,反正別人也看不見,正好幹點見不得人的壞事。因此在網上,大學生的道德意識容易被削弱、自我約束放鬆。另外,大學生正處於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由形成向成熟過渡的時期,各種觀念還不穩定。而網絡的開放性、自由性和全球性,使各種不同的思想觀念得以在網上自由傳播,不同的曆史文化背景、民族、宗教信仰、不同的價值觀體係,都在這裏有形或無形地標榜自己,衝擊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使傳統的價值觀被動搖、淡化,形成多元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又沒有得到及時整合。因此,大學生的價值體係處於某種程度的混亂當中,道德判斷也存在多重標準,沒有穩定的信仰和清晰的道德準則,即使有違背網絡道德的行為,自己也不以為然。
因此,我們不但要做健康的網民,還要做守法的網民、高尚的網民。而要做到這些,除了建構健康的網絡行為方式以外,正確的網絡行為規範和網絡道德也很重要。
(一)理性認識網絡和網絡行為
在這個e時代,既然我們無法避開網絡,就要對網絡有正確的認識,以指導我們的網絡行為,使之理性化。網絡是科學技術的巨大進步,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表現,它已經變成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講,網絡使人們的生存方式發生了重大改變。目前對於大學生而言,網絡主要是起著工具的作用一搜尋資料的工具、學習工具、娛樂工具、發揮特長和興趣的工具。網絡對於我們很重要,但並不是全部。它僅僅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一個人不能僅僅在網絡上存在,而是首先要作為一個正常的現實中的社會成員而存在,維持各種正常的社會關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因此,不能過分誇大網絡的作用。
而且,和現實世界一樣,網絡世界也不是純潔完美的烏托邦,其中魚龍混雜,真君子者大有人在,偽君子、真小人者更為數不少。然而由於網絡高度的隱蔽性,讓人真假莫辨,無數雙居心叵測的眼睛在屏幕前詭異地閃爍。而大學生常常對此毫無防備,對網上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和好感,以為都是好的;或者想看看是好是壞,不知深淺地到處亂闖,等到發現誤人歧途時,已經晚了。這說明大學生不善於在網上自我保護,尤其是女生。研究發現,她們比男生更期望自己和別人在互聯網上的活動與網下的活動是一致的,期望網上和網下的道德規則是相同的。但當她們在網上受到傷害或看到不道德的事情發生時,她們卻更少地尋求解決。因此,作為大學生網民,要能夠辯證地看待網絡,正確對待網絡上浩如煙海的各種信息,學會選擇正確、有益的信息,過濾無用的、有害的信息。既不要談網色變,也不要唯網是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