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大事年表
1883年(清光緒九年) 生年
10月8日(農曆九月初八)生於山西省五台縣河邊村(今屬定襄縣轄)。
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 5歲
母親曲月清病逝,寄居於小堡外祖父家。
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 6歲
入小堡曲氏公立私塾,開始接受啟蒙教育,師從曲近溫。
1892年(清光緒十八年) 9歲
春,轉入祖父閻青雲所辦的大堡義塾,繼續接受舊學教育。
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 14歲
結束了在大堡義塾的學習,到五台縣城自己家開的“積慶長”商號裏經商習藝,開始接觸社會。
同年臘月,與徐竹青完婚。
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 15歲
歲末“打虎”失敗,商號“積慶長”倒閉。
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 16歲
再入義塾學習。
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 17歲
義和團運動發生,被舉為村中“糾首”。
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 18歲
春,入太原“裕盛”商號當夥計,結識“四海店”的夥計黃國梁、張瑜,三人義結金蘭。
秋,考入山西武備學堂。
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 21歲
山西武備學堂畢業,公派赴日本留學,入東京振武學校。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 22歲
加入同盟會,追隨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 23歲
秋,振武學校修業期滿,轉入日本弘前步兵第31聯隊實習。
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 24歲
夏,實習期滿,進入日本士官學校學習。
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 25歲
加入秘密軍事組織“鐵血丈夫團”。
1909年(清宣統元年) 26歲
日本士官學校修業期滿,畢業回國,被任命為太原陸軍小學堂(原武備學堂,1906年改稱陸軍小學堂)教官。
11月,在北京參加士官學校畢業生會試,名列上等,被授步兵科舉人、協軍校軍銜。
12月,任暫編陸軍第43協(旅)第2標教練官(副團長)。
1910年(清宣統二年) 27歲
任暫編陸軍第43協(旅)第2標標統(團長)。
1911年(清宣統三年) 28歲
10月29日(農曆九月初八),參與組織發動反清起義,光複太原,被推為山西都督。
11月4日,在娘子關與吳祿貞會晤,商談共組“燕晉聯軍”。
12月16日,率部撤出太原,轉戰綏包。
1912年(民國元年) 29歲
3月15日,由時任臨時大總統袁世凱正式任命為山西都督。
9月,在太原接待前來考察鐵路的孫中山先生一行。
1914年(民國三年) 31歲
續娶徐蘭森,作為二房太太。
1915年(民國四年) 32歲
2月,應袁世凱之召到北京述職。
1917年(民國六年) 34歲
7月,派所部第1、第3兩個混成旅參加討逆,討伐張勳複辟軍。
9月,兼任山西省長,集山西軍政大權於一身;出兵湖南,落敗而歸。
同年,開始推行“村製”與“六政三事”。
1918年(民國七年) 35歲
頒布《山西省施行義務教育規程》,推廣國民教育。
1925年(民國十四年) 42歲
推出“厚生計劃”,進行實業建設。
8月,擊敗攻晉的樊鍾秀部。
1926年(民國十五年) 43歲
擊敗國民軍,綏遠與山西實現共治。
1927年(民國十六年) 44歲
4月1日,宣布將所屬山西、綏遠各部隊改稱“晉綏軍”,自任總司令。
6月6日,在太原就任“國民革命軍北方總司令”。
9月29日,發表討奉通電,出兵討奉。
1928年(民國十七年) 45歲
4月,所部被編為第3集團軍,二次舉兵討奉。
6月4日,被南京國民政府特任為京津衛戍總司令。
1929年(民國十八年) 4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