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赴南京參加編遣會議。
6月,邀馮玉祥到山西。
1930年(民國十九年) 47歲
3月15日,被反蔣聯合陣線擁戴為“中華民國陸海空軍總司令”。
5月,中原大戰爆發。
9月9日,在北平宣誓就任國民政府主席。隨即,軍事失利,戰敗下野。
12月,避居大連,韜光養晦。
1931年(民國二十年) 48歲
8月,以探視“父疾”為名,由大連秘密潛回山西。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 49歲
1月29日,被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推舉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
2月20日,被國民政府正式委任為太原綏靖公署主任。
12月,編定“山西省政十年建設計劃案”,在“造產救國”號召下,推行十年省政建設。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 50歲
5月1日,正式開工修築同蒲鐵路。
8月1日,正式組建西北實業公司。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 51歲
11月,在太原接待前來視察的蔣介石一行。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 52歲
4月2日,被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授予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
12月,就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 53歲
攔截東征紅軍;組建犧牲救國同盟會;發動綏遠抗戰。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 54歲
8月1日,組建新軍——“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
8月20日,接受國民政府任命,就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奉命統領晉綏軍務。
9月20日,組建“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
10月,組織指揮忻口戰役。
11月12日,山西省城太原淪陷,率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部及綏晉兩省署撤至晉南臨汾。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 55歲
部署反攻太原;試行敵後“遊擊”;組建“民族革命同誌會”;移駐陝西宜川。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 56歲
3月25日至4月22日,在宜川秋林主持召開第二戰區軍政民高級幹部擴大會議(“秋林會議”)。
12月,部署冬季攻勢;發動晉西事變。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 57歲
5月24日,移駐吉縣南村坡(克難坡),建設“克難城”。
7月,實行“田賦改征食糧”。
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 59歲
在“實行經濟中心的抗戰政治”口號下,推行“新經濟政策”。
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 60歲
在轄區實行“兵農合一”。
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 61歲
派主力第61軍,保安第5、第9兩團,以及縣、區、村行政幹部,向汾東抗日根據地“開展”政權。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 62歲
8月15日,日本天皇發表《停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
8月30日,在撤出八年之後重返太原。
10月,兵敗上黨。
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 63歲
夏秋兩季,在解放軍的淩厲攻勢下,遭遇了一連串的失敗。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 64歲
實施“平民經濟”;汾孝戰役失敗;運城失守。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 65歲
5月,臨汾失守。
7月,晉中慘敗。
1949年 66歲
3月29日,應李宗仁之邀,飛赴南京。
4月24日,太原解放。
5月8日,撤往廣州。
6月13日,在廣州宣誓就任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
12月8日,敗走台島。
1950年 67歲
2月9日,申請辭職。
3月15日,正式卸行政院長任,就任總統府資政、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評議委員。
8月,移居台北陽明山之菁山草廬,鄉居十年,讀書寫作。
1960年 77歲
5月23日,病逝。
12月6日,葬於菁山草廬右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