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己"傳作"其"。
(二)鐸按:程本作"龍圉",文選桓溫薦焦秀表注引傳同。漢書人表作"厖圉"。
(三)"柏"傳作"伯"。鐸按:柏、伯古字通。上文"伯因",人表作"柏因"。郭璞注穆天子傳雲:'古"伯"字多從木',謂伯仲字多作"柏"也。
(四)"於"傳作"其"。
(五)匿,讀為"慝"。鐸按:傳作"慝"。
靡奔於有鬲氏(一)。浞因羿室生澆及,恃其讒慝(二)詐偽,而不德於民,使澆用師,滅斟灌及斟尋氏,處於過,處澆於戈,(三)使椒求少康。逃奔有虞,為之胞正(四)。虞思妻以二妃(五),而邑諸綸,有田一成,有眾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謀,以收夏眾,撫其官職。靡自有鬲收二國之燼,以滅浞,而立少康焉。乃使女艾誘澆,使後杼誘(六),遂滅過、戈,複禹之績,祀夏配天,不失舊物(七)。十有七世而桀亡天下(八)。
(一)鐸按:傳無"於"字。水經淮水注引傳作"逃於有鬲氏","於"字不省,與此同。
(二)本書"慝"皆作"匿"。按爾雅釋訓:"謔謔、謞謞,崇讒慝也。"釋文雲:"慝,諸儒並女陟反,言隱匿其情以飾非。"是"讒慝"正當為"讒匿",此疑後人所改。
(三)按傳,、澆當易置。
(四)"胞"傳作"庖"。按胞、庖古通用。列子楊朱篇:"胞廚之下",釋文雲:'"胞"本作"庖"。'莊子養生主篇:"庖丁為文惠君解牛",釋文雲:'"庖"崔本作"胞"。'庚桑楚篇:"湯以胞人籠伊尹",釋文雲:'"胞"本又作"庖"。'漢書百官公卿表少府屬官有胞人,東方朔傳:"館陶公主胞人臣偃",顏師古注並雲:'"胞"與"庖"同。'王方伯雲:'禮記祭統雲:"夫祭有卑輝胞翟閽者。"又雲:"胞者,肉吏之賤者也。"亦以"胞"為"庖"。'(五)"妃"傳作"姚"。
(六)"後"傳作"季"。杜注:"季杼,少康子後杼也。"
(七)"夏道浸衰"以下,本襄四年、哀元年左傳。鐸按:"夏道浸衰"至"處澆於戈"、"靡自有鬲"至"立少康焉",襄四年。餘皆哀元年。
(八)史記三代世表雲:"從禹至桀十七世。"夏本紀集解:'徐廣曰:"從禹至桀十七君十四世。"'漢書律曆誌雲:"夏後氏繼世十七王。"
武王克殷,而封其後於杞(一),或封於繒(二)。又封少之胄於祁(三)。
(一)禮記樂記雲:"武王克殷反商,下車而封夏後氏之後於杞。"
(二)周語雲:"有夏雖衰,杞、繒猶在。"韋昭注:"杞、繒二國,夏後也。"
(三)王先生雲:'"祁"當作"郯"。'昭十七年左傳:'郯子來朝,昭子問少昊氏鳥名官何故?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繼培按:路史國名紀二,少昊後有祁國,即承潛夫論誤本言之。
澆才力蓋眾(一),驟其勇武而卒以亡。故南宮括曰:"羿善射,奡蕩舟,俱不得其死也(二)。"
(一)漢書鄒陽傳雲:"眾不可蓋",顏師古注:"蓋,覆蔽也。"項羽傳雲:"力拔山兮氣蓋世",季布傳雲:"布弟季心氣蓋關中",義並同。鐸按:史記貨殖傳:"田農拙業,而秦陽以蓋一州",義亦同。
(二)論語。"奡"與"澆"同。
姒姓分氏,夏後、有扈、有南、斟尋、泊、辛、褒、費、戈、冥、繒,皆禹後也(一)。
(一)史記夏本紀論雲:"禹為姒姓,其後分封,用國為姓,故有夏後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尋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戈氏。"索隱雲:"係本"男"作"南","尋"作"鄩","費"作"弗",而不雲彤城及褒。又斟戈氏,左傳、係本皆雲斟灌氏。"此文"褒"舊作"襄",據史記改。"戈"上無"斟"字,疑脫。"泊"不見於史,蓋即"彤城"之誤。鐸按:有男氏逸周書史記篇作有南氏,與世本同。水經注以為有南之國在南郡,則作"男"者乃同音借字。以上少,金德,後嗣禹。
搖光如月正白,感女樞幽防之宮,生黑帝顓頊(一)。其相駢幹(二)。身號高陽,世號共工(三)。代少氏。其德水行(四),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五)。承少衰,九黎亂德,乃命重黎討訓服(六)。曆象日月,東西南北(七)。作樂五英(八)。有才子八人,蒼舒、隤凱、搗演、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達,齊聖廣淵,明允篤誠,天下之人謂之八凱(九)。共工氏有子曰勾龍,能平九土,故號後土,死而為社,天下祀之(一0)。
(一)禦覽七十九引河圖雲:"瑤光之星如蜺,貫月,正白,感女樞幽房之宮,生黑帝顓頊。"初學記九"蜺"作"虹",又二引詩含神霧雲:"瑤光如蜺貫月,正白,感女樞,生顓頊。"此雲"搖光如月",誤。"搖"與"瑤"、"防"與"房"古字並通。
(二)禦覽七十九引春秋元命苞雲:"顓頊並幹,上法月參。集威成紀,以理陰陽。"三百七十一引作"駢幹"。
(三)禮記祭法雲:"共工氏霸九州",鄭注:"在太昊、炎帝之間。"魯語韋昭注同。漢書律曆誌雲:'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言雖有水德,在火木之間,非其序也。任知刑以強,故伯而不王。'淮南子原道訓雲:"共工與高辛爭為帝。"兵略訓雲:"共工為水害,故顓頊誅之。"按共工為顓頊所誅,不當襲用其號。漢書律曆誌以高陽為有天下號,此雲身號亦異。昭十七年、廿九年左傳共工氏,此並以為顓頊事,或出左氏家舊說也。
(四)漢書律曆誌雲:"金生水,故為水德。"
(五)昭十七年左傳。
(六)楚語:'觀射父雲:"少之衰也,九黎亂德,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使複舊常,無相侵瀆。"'"服"上疑脫"不"字。"訓"與"馴"同,史記索隱雲:'史記"馴"字,徐廣皆讀曰"訓"。訓,順也。'(七)下有脫文。大戴禮五帝德篇雲:"顓頊乘龍而至四海,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趾,西濟於流沙,東至於蟠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礪。"
(八)"英"當作"莖",詳上。
(九)文十八年左傳"隤凱"作"隤敳","搗演"作"搗戭","八凱"作"八愷"。按說文"戭"字下引春秋傳"檮"亦從手。誌氏姓篇"演"作"戭",與傳同。鐸按:尨降程本作龍降,誤。王氏廣雅疏證一雲:"自庭堅以上皆以二字為名。爾雅:"厖、洪,大也。""洪"與"降"古同聲。大臨、尨降,或皆取廣大之義與?"
(一0)昭廿九年左傳:'蔡墨曰:"共工氏有子曰勾龍,為後土。"'魯語:'展禽曰:"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後土,能平九土,故祀以為社。"'此合二書言之。鐸按:漢書郊祀誌作"能平水土"。
娀簡吞燕卵生子契(一),為堯司徒,職親百姓,順五品(二)。
(一)史記殷本紀雲:"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商,賜姓子氏。"禦覽八十三引尚書中候雲:"玄鳥翔水,遺卵於流,娀簡拾吞,生契封商。"注:'玄鳥,燕也。翔水,徘徊於水上。娀,氏也。簡,簡狄也,契母名。商,國名,詩雲:"天命玄鳥,降而生商",是也。'禮記月令鄭注亦稱娀簡。
(二)書堯典。"順"今作"遜"。殷本紀作"訓"。淮南子人閑訓:"五品不慎",禦覽五十九引淮南子作"不順"。
扶都見白氣貫月,意感生黑帝子履(一),其相二肘(二)。身號湯,世號殷(三)。致太平。
(一)禦覽八十三引河圖雲:"扶都見白氣貫月,意感生黑帝湯。"注雲:"詩含神霧同。"禦覽脫"意"字,據藝文類聚十補。鐸按:孫誌祖讀書脞錄據大戴禮少閑篇"商履代興",白虎通姓名篇"湯王後更名,為子孫法,本名履也",謂湯名天乙,又名履,自無可疑。劉氏論語正義說"予小子履"亦雲:"潛夫論亦稱子履,是履為湯名也。"
(二)禦覽八十三引雒書靈準聽雲:"黑帝子湯長八尺一寸,連珠庭,臂二肘。"又引春秋元命苞雲:"湯臂二肘,是謂神剛。"按論衡骨相篇亦雲:"湯臂再肘。"白虎通聖人篇作"三肘"。禦覽三百六十九引元命苞又雲:"湯臂四肘。"藝文類聚十二引元命苞、初學記九引帝王世紀、宋書符瑞誌並同。鐸按:"四肘"合兩臂言之。"三肘"誤。
(三)漢書律曆誌雲:"湯伐夏桀,金生水,故為水德。天下號曰商,後曰殷。"孟康曰:"初契封商,湯居殷而受命,故二號。"
後衰,乃生武丁。即位,默以不言,思道三年,而夢獲賢人以為師。乃使以夢像求之四方側陋,得傅說,方以胥靡築於傅岩。升以為大公,而使朝夕規諫。恐其有憚怠也,則敕曰:"若金,用汝作礪;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若時大旱,用汝作霖雨。啟乃心,沃朕心。若藥不瞑眩,厥疾不瘳;若跣不視地,厥足用傷。爾交修餘,無棄!"故能中興,稱號高宗(一)。及帝辛而亡,天下謂之紂(二)。
(一)"武丁"以下見楚語。"大公"楚語無"大"字。鐸按:"夢像"楚語作"象夢",誤倒,王念孫據此訂正之。
(二)史記三代世表雲:"帝辛是為紂。"
武王封微子於宋(一),封箕子於朝鮮(二)。
(一)禮記樂記雲:"投殷之後於宋",鄭注:"投,舉徙之辭也。時武王封紂子武庚於殷墟,所徙者微子也。後周公更封而大之。"按史記殷本紀雲:"周武王崩,武庚與管叔、蔡叔作亂,成王命周公誅之,而立微子於宋,以續殷後。"宋世家同。
(二)史記宋世家。
子姓分氏,殷、時、來、宋、扐、蕭、空同、北段,皆湯後也。(一)(一)史記殷本紀論雲:"契為子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殷氏、來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索隱雲:"按係本子姓無稚氏,北殷氏作髦氏,又有時氏、蕭氏、黎氏。"按稚氏即黎氏之誤,此文又誤"黎"為"扐",誤"殷"為"段"。同、桐古字通。髦氏,隱元年左傳疏引世本作比髦。鐸按:世本比髦蓋北髦之訛,乃一氏,路史後紀四亦誤分之。以上顓頊,水德,後嗣契。五德表列於左:
伏羲木德帝嚳棄神農火德堯軒轅土德舜少金德禹顓頊水德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