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禦覽三百六十八引春秋元命苞雲:"武王駢齒,是謂剛強。參房誅害,以從天心。"
(六)詩武。
(七)漢書律曆誌雲:"武王伐商紂,水生木,故為木德,天下號曰周室。"五行誌雲:"昔周公製禮樂,成周道。"
(八)僖廿四年左傳。"成"作"郕","邗"作"邢","茆"作"茅","祚"作"胙"。茆,讀為"茅",詳交際篇。
(九)"息"舊作"自",據路史國名紀五、後紀十改。隱十一年左傳疏引世本:"息國,姬姓。"說文作"鄎"。
(一0)廣韻二十六桓"潘"字注雲:"周文王子畢公之子季孫食采於潘,因氏焉。"
(一一)僖五年左傳雲:"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疏引賈逵雲:"虢仲封東虢,製是也。虢叔封西虢,虢公是也。"按"虢公"僖二年公羊傳作"郭"。鐸按:公羊釋文雲:"郭,音虢,又如字。"
(一二)"楊"重見。後紀十載姬國有陽,在楊上。上文"楊"字蓋"陽"之訛。此"楊"字當從手,襄廿九年左傳雲:"虞、虢、焦、滑、霍、揚、韓、魏,皆姬姓也。"鐸按:左傳"揚"當從木,辯見洪亮吉春秋左傳詁。
(一三)"觚"疑"狐"。晉語雲:"狐氏出自唐叔。"鐸按:狐氏,晉姬姓。見下篇。
(一四)"鱗"當作"鮮"。昭十二年穀梁傳"晉伐鮮虞",範寧注:"鮮虞,姬姓,白狄也。"疏雲:"世本文。"鄭語雲:"北有衛、燕、狄、鮮虞",韋昭注:"鮮虞,姬姓國。"
(一五)國名紀、後紀"王"作"主",以"主"為國名。按太子晉之後為王氏,見誌氏姓篇。
(一六)鐸按:以上伏羲,木德,後嗣嚳、棄。
有神龍首出常羊,感任姒(一),生赤帝魁隗。身號炎帝,世號神農,代伏羲氏(二)。其德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三)。是始(四)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耨。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五)。
(一)舊脫"羊"字,"任"作"妊"。禦覽七十八引帝王世紀雲:"神農氏母曰任姒,有喬氏之女,名女登。為少典妃。遊於華陽,有神龍首感女登於常羊,生炎帝。"又引孝經鉤命決雲"任已感龍生帝魁",注雲:'魁,神農名。"已"或作"姒"。'(二)淮南子時則訓雲"赤帝祝融之所司者萬二千裏",高誘注:"赤帝,炎帝,號為神農。"漢書律曆誌雲:'易曰:"炮犧氏沒,神農氏作。"以火承木,故為炎帝。教民耕農,故天下號曰神農氏。'(三)昭十七年左傳。
(四)"始"舊作"以",依下文例改。
(五)易係辭。按"揉木為耒耨",與釋文或本同。
後嗣慶都,與龍合婚,生伊堯(一)。代高辛氏。其眉八彩(二)。世號唐(三)。作樂大章(四)。始禪位(五)。武王克殷,而封其胄於鑄(六)。
(一)初學記九引詩含神霧雲:"慶都與赤龍合婚,生赤帝伊祁堯。"按隸釋帝堯碑雲:"帝堯者,其先出自塊,翼火之精。有神龍首出於常羊生赤爰嗣八九,慶都與赤龍交而生伊堯。"成陽靈台碑雲:"昔者慶都兆舍穹精氏,姓曰伊,遊觀河濱,感赤龍交,始生堯。"淮南子修務訓高誘注:"堯母慶都,蓋天帝之女。寄伊長孺家,年二十無夫。出觀於河,有赤龍負圖而至,奄然陰雲,赤龍與慶都合而生堯。"按誘說本春秋合誠圖,禦覽八十引之。
(二)禦覽引春秋元命苞雲:"堯眉八彩,是謂通明。曆象日月,璿璣玉衡。"
(三)漢書律曆誌雲:"帝堯封於唐。蓋高辛氏衰,天下歸之。木生火,故為火德,天下號曰陶唐氏。"
(四)白虎通雲:"堯樂曰大章。"
(五)孟子雲:"唐、虞禪。"
(六)禮記樂記雲:"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帝堯之後於祝。"鄭注:'"祝"或為"鑄"。'續漢書郡國誌:"濟北郡蛇邱有鑄鄉城",劉昭注:"周武王未及下車,封堯後於鑄。"按鑄、祝聲相近。淮南子俶真訓:"冶工之鑄器",高誘注:'鑄,讀如"唾祝"之"祝"。'含始吞赤珠,克曰"玉英生漢",龍感女媼,劉季興(一)。
(一)藝文類聚九十八引詩含神霧雲:'含始吞赤珠,刻曰"玉英生漢皇",後赤龍感女媼,劉季興也。'"克"與"刻"同。史記高祖紀索隱引王符雲:"太上皇名煓。"此書無之,蓋小司馬誤也。漢書律曆誌雲:"漢高祖皇帝伐秦繼周,木生火,故為火德。"鐸按:以上神農,火德,後嗣堯。
大電繞樞照野,感符寶,生黃帝軒轅(一)。代炎帝氏。其相龍顏(二),其德土行(三)。以雲紀,故為雲師而雲名(四)。作樂鹹池(五)。是始製衣裳(六)。
(一)藝文類聚二引河圖握矩起雲:"大電繞樞星,照郊野,感符寶而生黃帝。"禦覽七十九"符"作"附",初學記九引詩含神霧同。大戴禮五帝德篇雲:"黃帝曰軒轅。"鐸按:初學記九引帝王世紀:"黃帝母曰附寶。"
(二)禦覽七十九引春秋元命苞雲:"黃帝龍顏,得天庭陽。上法中宿,取象文昌。戴天履陰,秉數製剛。"
(三)史記五帝紀雲:"有土德之瑞。"漢書律曆誌雲:'易曰:"神農氏沒,黃帝氏作。"火生土,故為土德。'(四)昭十七年左傳。
(五)白虎通雲:"黃帝樂曰鹹池。"
(六)係辭。
後嗣握登,見大虹,意感生重華虞舜(一)。其目重瞳(二)。事堯,堯乃禪位,曰:"格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厥中,四海困窮,天虞永終(三)。"乃受終於文祖(四)。世號有虞(五)。作樂九韶(六)。禪位於禹。武王克殷,而封胡公媯滿於陳,庸以元女大姬(七)。
(一)禦覽八十一引詩含神霧雲:"握登見大虹,意感生帝舜。"史記五帝紀雲:"虞舜者,名曰重華。"
(二)禦覽三百六十六引春秋元命苞雲:"舜重瞳子,是謂滋涼。上應攝提,以象三光。"禦覽多誤字,據白虎通聖人篇訂正。
(三)論語。"格"今作"谘","厥"作"其"。
(四)書堯典。
(五)漢書律曆誌雲:"帝舜處虞之媯汭,堯禪以天下。火生土,故為土德。天下號曰有虞氏。"
(六)白虎通雲:"舜樂曰簫韶。"呂氏春秋古樂篇雲:"舜乃令質修九招、六列、六英,以明帝德。""招"與"韶"同。
(七)禮記樂記雲:"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帝舜之後於陳。"襄廿五年左傳雲:"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諸陳。"王先生雲:'"大姬"下脫"配之"二字。'鐸按:以上軒轅,土德,後嗣舜。
大星如虹,下流華渚,女節夢接,生白帝摯青陽。世號少(一)。代皇帝氏,都於曲阜(二)。其德金行(三)。其立也,鳳皇適至,故紀於鳥。鳳鳥氏(四)曆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祝鳩氏司徒也,雎鳩氏司馬也,屍鳩氏司空也,爽鳩氏司寇也,鶻鳩氏司事也。五鳩,鳩民者也。五雉為五工正,利器用,夷民者也(五)。是始(六)作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七)。有才子四人,曰重,曰該,曰修,曰熙,實能金木及水,故重為勾芒,該為蓐收,修及熙為玄冥。恪恭厥業,世不失職,遂濟窮桑(八)。
(一)初學記十引河圖雲:"帝摯少昊氏,母曰女節,見大星如虹,下流華渚,既而夢接,意感生白帝朱宣。"禦覽引帝王世紀雲:"少昊帝名摯,字青陽。"按漢書律曆誌以摯為黃帝子青陽子孫,與此異。
(二)定四年左傳"封於少之虛",杜注:"少虛,曲阜也。"帝王世紀雲:"都曲阜。"
(三)漢書律曆誌雲:"土生金,故為金德。天下號曰金天氏。"
(四)"鳥"舊脫。
(五)昭十七年左傳"鳳皇"作"鳳鳥","利器用"下有"正度量"一句。又雲:"九扈為九農正,扈民無淫者也。"此亦當有之。
(六)"始"舊作"故"。
(七)係辭。
(八)昭廿九年左傳無"恪恭厥業"句。
後嗣修紀,見流星,意感生白帝文命戎禹(一)。其耳參漏(二)。為堯司空(三),主平水土,命山川(四),畫九州,製九貢。功成,賜玄圭,以告勳於天(五)。舜乃禪位,命如堯詔(六),禹乃即位。作樂大夏(七)。世號夏後(八)。
(一)"戎"舊作"我"。禦覽八十二引尚書帝命驗雲:"禹白帝精,以星感。修己山行,見流星,意感栗然,生姒戎文命。"注雲:"姒,禹氏。禹生戎地,一名文命。"按禦覽引帝王世紀及宋書符瑞誌"紀"並作"己"。孝經鉤命決作"紀",亦見禦覽。
(二)禦覽八十二引雒書靈準聽雲:"有人大口,兩耳參漏。"注雲:"謂禹也。"白虎通聖人篇雲:"禹耳三漏,是謂大通。興利除害,決河疏江。"
(三)書堯典。
(四)書呂刑"命"今作"名"。
(五)書禹貢。"圭"今作"圭"。說文雲:"古文圭從玉。"
(六)論語雲:"舜亦以命禹。"
(七)白虎通雲:"禹樂曰大夏。"
(八)漢書律曆誌雲:"伯禹,虞舜嬗以天下。土生金,故為金德。天下號曰夏後氏。"皇侃論語義疏引白虎通雲:"夏以揖讓受禪為君,故褒之稱後。後,君也。"又雲:"夏得禪授,是君與之,故稱後也。"
傳嗣子啟。啟子太康、仲康更立。兄弟五人,皆有昏德,不堪帝事,降須洛汭,是謂五觀(一)。
(一)楚語:'士亹曰:"啟有五觀。"'韋昭注:'五觀,啟子太康昆弟也。觀,雒汭之地。書曰:"太康失國,昆弟五人須於雒汭。"'按漢書古今人表"下中太康",注:"啟子。兄弟五人,號五觀","下上中康",注:"太康弟。"按太康、仲康不在五觀之數。此幷言之,蓋誤。鐸按:史記魏世家正義:"觀國,夏啟子太康第五弟之所封也。"以五觀為一人。此以為五人,與書序合。
孫相嗣位,夏道浸衰。於是後羿自鉏遷於窮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滅相。妃後緡方娠,逃出自竇,奔(一)於有仍,生少康焉。為仍(二)牧正(三)。
(一)"奔"襄四年左傳作"歸"。
(二)"為仍"舊作"仍妃",據傳改。
(三)按襄四年傳"以代夏政"下接"恃其射也",滅相乃浞事,見哀元年傳,傳文"滅夏後相"至"為仍牧正"在"伐斟、鄩"下。此文敘事,有乖先後。
羿恃己(一)射也,不修民事,而淫於原獸;棄武羅、伯因、熊髡、尨圉(二),而用寒浞。浞,柏(三)明氏讒子弟也。柏明氏惡而棄之。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為己相。浞行媚於內,施賂於外,愚弄於(四)民,虞羿於田,樹之詐匿(五),以取其國家,外內鹹服。羿猶不悛,將歸自田,家眾殺而烹之,以食其子。子不忍食諸,死於窮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