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德化(3 / 3)

(四)春秋繁露俞序篇雲:"教化流行,德澤大洽,天下之人,人有士君子之行而少過矣。"

(五)"之"字據治要補。

(六)孟子雲:"天下之良工也。"說文雲:",酒母也。或作鞠。""曲"與、鞠同。豉,說文正作"敊",雲:"配鹽幽也。"史記貨殖傳雲:"糱曲鹽豉千答。"

(七)漢書卜式傳雲:"以時起居。"禮記儒行鄭注:'"起居"猶"舉事動作"。'(八)呂氏春秋侈樂篇雲:"寒、溫、勞、逸、饑、飽,此六者非適也。凡養也者,瞻非適而以之適者也。"

(九)說文雲:"窨,地室也。"徐鍇雲:"今謂地窖藏酒為窨。""蔭"與"窨"通。齊民要術雲:"作豉法,先作暖蔭屋,坎地深三二尺,密泥塞屋牖,勿令風及蟲泉入也。"又雲:"作麥曲法,其房欲得板戶,密泥塗之。"說文:"豉,配鹽幽",徐鍇雲:"幽,謂造之幽暗也。""暗"與"窨"義亦同。鐸按:詩七月:"三之日納於淩陰。"陰、蔭、窨並同。今北人謂之"地窨子"。

(一0)史記匈奴傳:'中行說曰:"漢所輸匈奴繒絮米糱,令其量中必善美。"'(一一)"遇"舊作"愚",據治要改。

(一二)孟子雲:"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

(一三)"捐"舊作"損",據治要改。

(一四)新書過秦上篇雲:"履至尊而製六合。"淮南子原道訓高誘注:"四方上下為六合。"鐸按:"由"與"猶"同。

(一五)禮記祭義雲:"以為黔首則",鄭注:"黔首,謂民也。"

(一六)易係辭下傳。

(一七)漢書刑法誌文帝詔雲:"牧民而道之以善者吏也。"公孫弘傳雲:"先世之吏正,故其民篤。今世之吏邪,故其民薄。"禮樂誌雲:"世衰民散,小人乘君子,心耳淺薄,則邪勝正。"

(一八)"與"舊作"則"。

(一九)論語雲:"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後漢書楊終傳雲:"上智下愚,謂之不移。中庸之流,要在教化。"荀子王製篇雲:"中庸民不待政而化",楊倞注:"中庸民易與為善,故教則化之,不待政成之後也。"

(二0)"篤"疑"笵"之誤。王先生雲:'疑是"從革"。'鐸按:作"笵"是也。下言"隨鎔",金曰鎔,竹曰笵,對文則異,散文則通。

(二一)春秋繁露實性篇雲:"中民之性,待漸於教訓而後能為善。"漢書董仲舒傳雲:"夫上之化下,下之從上,猶泥之在鈞,惟甄者之所為;猶金之在鎔,惟冶者之所鑄。"

是故世之善否(一),俗之薄厚,皆在於君。上聖和德(二)氣以化民心,正表儀以率群下,故能使民比屋可封,堯、舜是也(三)。其次躬道德而敦慈愛,美教訓而崇禮讓,故能使民無爭心(四)而致刑錯(五),文、武是也。其次明好惡而顯法禁,平賞罰而無阿私(六),故能使民辟奸邪而趨公正,理弱亂以致治強,中興是也(七)。治天下(八),身處汙而放情(九),怠民事而急酒樂(一0),近頑童而遠賢才(一一),親諂諛而疏正直,重賦稅以賞無功,妄加喜怒以傷無辜(一二),故能亂其政以敗其民,弊其身以喪其國者(一三),幽、厲是也。

(一)"否"治要作"惡"。

(二)"德"字舊脫,據上文補。

(三)新語無為篇雲:"堯、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紂之民可比屋而誅者,教化使然也。"漢書王莽傳雲:"明聖之世,國多賢人,故唐、虞之時,可比屋而封。"論衡藝增篇雲:"儒書又言堯、舜之民可比屋而封,言其家有君子之行,可皆官也。"

(四)昭六年左傳雲:"民知有辟,則不忌於上,並有爭心,以征於書,而徼幸以成之。"

(五)上作"措"。

(六)孝經雲:"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韓非子五蠹篇雲:"明其法禁,必其賞罰。"漢書金日磾傳雲:"亡所阿私。"呂氏春秋貴公篇高誘注:'"阿"亦"私"也。'(七)毛詩序雲:"烝民,尹吉甫美宣王也。任賢使能,周室中興焉。"史記周本紀雲:"宣王位,二相輔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遺風,諸侯復宗周。"

(八)下有脫文。

(九)文選古詩雲:"蕩滌放情誌。"治要載桓範政要論節欲篇雲:"儉者節欲,奢者放情。放情者危,節欲者安。"

(一0)大戴禮少閑篇雲:"荒耽於酒,淫泆於樂。"

(一一)鄭語:'史伯曰:"侏儒戚施,實禦在側,近頑童也。"'(一二)治要載六韜文韜篇:'太公曰:"賢君之治國,其政平,吏不苛,其賦歛節,其自奉薄,不以私善害公法,賞賜不加於無功,刑罰不施於無罪,不因喜以賞,不因怒以誅。"'(一三)詩抑雲:"天方艱難,曰喪厥國。"毛詩序雲:"衛武公刺厲王。"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我則改之(一)。"詩美"宜鑒於殷,自求多福"(二)。是故世主誠能使六合之內,舉世之人,鹹懷方厚之情,而無淺薄之惡,各奉公正(三)之心,而無奸險(四)之慮,則羲、農之俗,複見於茲,麟龍鸞鳳,複畜於郊矣(五)。

(一)論語"我則"二字作"而"。鐸按:襄卅一年左傳:'子產曰:"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當是古本有如是者。

(二)文王。鐸按:詩"自求多福"句在"宜鑒於殷"句上。

(三)"正"舊作"政",據治要改。

(四)"險"舊作"陬",據治要改。

(五)白虎通封禪篇雲:"德至鳥獸,則鳳凰翔,鸞鳥舞,麒麟臻。"禮記禮運雲:"鳳凰麒麟,皆在郊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