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易幹。
(六)仲長統昌言雲:"天下士有三俗:選士而論族姓閥閱,一俗。"見意林。
(七)"真"程本作"貞",誤。淮南子有俶真訓。說文雲:"俶,善也。"經典多通用"淑"。
堯,聖父也,而丹凶傲(一);舜,聖子也,而叟頑惡(二);叔向,賢兄也,而鮒貪暴(三);季友,賢弟也,而慶父淫亂(四)。論若必以族,是丹宜禪而舜宜誅,鮒宜賞而友宜夷也。論之不可必以族也若是。
(一)書皋陶謨。
(二)堯典。
(三)昭元年、十三年、十四年左傳。鐸按:亦見晉語九。
(四)莊卅一年、閔二年左傳。
昔祁奚有言:"鯀殛而禹興,管、蔡為戮,周公佑王(一)。"故書稱"父子兄弟不相及"也(二)。幽、厲之貴,天子也,而又富有四海(三)。顏、原之賤,匹庶也,而又凍餒屢空(四)。論若必以位,則是兩王是(五)為世士(六),而二處為愚鄙也。論之不可必以位也,又若是焉(七)。
(一)襄廿一年左傳。"佑"今作"右"。
(二)昭廿年左傳:'苑何忌曰:"在康誥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疏雲:"此非康誥之全文,引其意而言之。"鐸按:僖三十三年左傳晉臼季引康誥曰:"父不慈,子不隻,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後漢書章帝紀元和元年詔引同。或謂康誥闕文。
(三)墨子非命下篇雲:"桀、紂、幽、厲,貴為天子,富有天下。"新書過秦下篇雲:"貴為天子,富有四海。"
(四)論語。
(五)"是"字疑衍。
(六)治要載屍子勸學篇雲:"使賢者教之以為世士。"
(七)莊子盜蹠篇:'子張曰:"勢為天子,未必貴也;窮為匹夫,未必賤也。貴賤之分,在行之美惡。"'故曰:仁重而勢輕,位蔑而義榮(一)。今之論者,多此之反,而又以九族,或以所來,則亦遠於獲真賢矣(二)。
(一)春秋繁露雲:"今人大有義而甚無利,雖貧與賤,尚榮其行。"新語本行篇雲:"賤而好德者尊,貧而有義者榮。"桑柔鄭箋雲:'"蔑"猶"輕"也。'程本"蔑"作"辱",誤。
(二)漢書貢禹傳雲:"求士不得真賢。"
昔自周公不求備於一人(一),況乎其德義既舉,乃可以它故而弗之采乎?由餘生於五狄,越蒙產於八蠻(二),而功施齊、秦,德立諸夏(三),令名美譽(四),載於圖書(五),至今不滅。張儀,中國之人也;衛鞅,康叔之孫也(六),而皆讒佞反複,交亂四海(七)。由斯觀之,人之善惡,不必世族;性之賢鄙,不必世俗(八)。中堂生負苞(九),山野生蘭芷(一0)。夫和氏之璧,出於璞石;隋氏之珠,產於蜃蛤(一一)。詩雲:"采葑采菲,無以下體。(一二)"故苟有大美可尚於世,則雖細行小瑕曷足以為累乎(一三)?
(一)論語。鐸按:實貢篇:"周公不求備。"
(二)"蒙"舊作"象"。史記鄒陽傳雲:"秦用戎人由餘而霸中國,齊用越人蒙而強威、宣。"索隱雲:'越人蒙未見所出。漢書作"子臧",張晏雲:"子臧或是越人蒙字也。"'鐸按:俞樾茶香室續鈔亦謂"越象"當是"越蒙"。
(三)閔元年左傳雲:"諸夏親匿",杜注:"諸夏,中國也。"鐸按:論語八佾篇包注同。
(四)襄廿四年左傳雲:"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周語雲:"為令聞嘉譽以聲之。"
(五)韓非子用人篇雲:"書圖著其名。"大體篇雲:"豪傑不著名於圖書。"
(六)並見史記。
(七)詩青蠅雲:"讒人罔極,交亂四國。"史記蘇秦傳雲:"左右賣國反複之臣。"按:漢書息夫躬傳,王嘉言"寵、躬皆傾覆,有佞邪材,恐必撓亂國家",亦用青蠅詩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