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韓非子難二雲:"言語辨聽之說不度於義者,必不誠之言也。"史記高祖紀雲:"人乃以嫗為不誠。"
(一三)"盡"舊作"內",據治要改。鹽鐵論孝養篇雲:"閨門之內盡孝焉,閨門之外盡悌焉。"
(一四)舊脫"為"字,"列"作"烈",據治要補、改。鐸按:烈、列古或通用,韓策二:"乃其姊者亦列女也。"史記刺客傳作"烈"。不改亦得。
(一五)"世"治要作"勢"。按管子牧民篇雲:"偷取一世。"韓非子詭使篇雲:"巧言利辭,行奸軌以幸偷世者數禦。""世"字似不誤。鐸按:治要作"勢",誤。勢、世聲近多相亂,韓非子孤憤篇:"處勢卑賤",幹道本"勢"作"世";鹽鐵論論儒篇:"無勢位,舜、禹不能治萬民",一本"勢"作"世",是其例。
(一六)"濟渡"以涉水為喻。詩匏有苦葉毛傳:"舟子,舟人,主濟渡。"
(一七)漢書匈奴傳讚雲:"城郭之固,無以異於貞士之約。"王先生雲:'"逼"疑"違"。'(一八)"眩"舊作"衒",據治要改。淮南子原道訓高誘注:"眩,惑也。"
(一九)禮記內則:'曾子曰:"孝子之養老也,樂其心,不違其誌,樂其耳目,安其寢處,以其飲食忠養之。"'孟子雲:"曾子養曾皙,必有酒肉,將徹,必請所與,問有餘,必曰有。若曾子則可謂養誌也。"
(二0)韓詩外傳一:'曾子曰:"窘其身而約其親者,不可與語孝。"'(二一)禮記月令雲:"飭喪紀。"文王世子鄭注:'"紀"猶"事"也。'(二二)晉語雲:"禮賓旅",韋昭注:"旅,客也。"
(二三)鐸按:易係辭下傳:"誣善之人其辭遊。"
(二四)鹽鐵論散不足篇雲:"古者事生盡愛,送死盡哀,故聖人為製節,非虛加之。今生不能致其愛敬,死以奢侈相高,雖無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幣者則稱以為孝,顯名立於世,光榮著於俗。故黎民相慕效,至於發屋賣業。"群書治要載崔實政論雲:"送終之家,亦無法度,至用檽梓黃腸,多埋寶貨,烹牛作倡,高墳大寢。是可忍也,孰不可忍?而俗人多之,鹹曰健子,天下企慕,恥不相逮。念親將終,無以奉遣,乃約其供養,豫修亡歿之備,老親之饑寒,以事淫佚之華稱。竭家盡業,甘心而不恨。"後漢書趙谘傳雲:"廢事生而榮終亡,替所養而為厚葬,豈雲聖人製禮之意乎?"意與此同。
(二五)魯語:'臧文仲曰:"居官者當事不避難。"'(二六)昭七年左傳雲:"從政有所反之,以取媚也。"
(二七)漢書酷吏寧成傳雲:"所愛者撓法活之,所憎者曲法滅之。"論語雲:"友便佞。"治要作"玩法以便己。"
(二八)舊脫"徒"字。淮南子人閑訓雲:"忠臣事君也,計功而受賞,不為苟得。"繆稱訓雲:"小人之從事也曰苟得,君子曰苟義。"鐸按:"徒"與"從"隸書形近而脫。北京圖書館藏黃丕烈士禮居舊藏明刊本正作"苟得之徒,從而賢之"。
(二九)史記秦始皇紀琅邪台刻石辭雲:"奸邪不容,皆務貞良。"
(三0)"而"字舊脫。
(三一)舊脫"者"字,據治要補。
(三二)"振"與"震"同。
(三三)管子明法解雲:"群臣以虛譽進其黨。"
凡此八者,皆衰世之務,而闇君之所固也(一)。雖未即於篡弒(二),然亦亂道之漸來也。
(一)荀子王霸篇雲:"闇君必將急逐樂而緩治國。"孔安國論語注:"固,蔽也。"
(二)鐸按:宣元年公羊傳注:"即,近也。"
夫本末消息之爭(一),皆在於君,非下民之所能移也。夫民固隨君之好(二),從利以生者也(三)。是故務本則雖虛偽之人皆歸本,居末則雖篤敬之人(四)皆就末。且凍餒之所在,民不得不去也;溫飽之所在,民不得不居也(五)。故衰闇之世,本末之人,未必賢不肖也(六),禍福之所(七),勢不得無然爾。故明君蒞國(八),必崇本抑末(九),以遏亂危之萌。此誠治之危漸(一0),不可不察也。
(一)易豐彖曰:"與時消息。""爭"疑"事"。鐸按:"爭"猶"辨"。襄二十九年左傳:"辯而不德。"杜注:'"辯"猶"爭"也。'"辯"與"辨"同。
(二)管子法法篇雲:"凡民從上也,不從口之所言,從情之所好者也。"鐸按:韓非子二柄篇:"越王好勇,而民多輕死。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外儲說左上篇:"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是其事。
(三)商子君臣篇雲:"臣聞道民之門,在上所先。故民可令農戰,可令遊宦,可令學問,在上所與。上以功勞與則民戰,上以詩、書與則民學問。民之於利也,若水於下也,四旁無擇也。民徒可以得利而為之者。"此下舊有"故君子曰"一段,凡二百卅七字,今考定入遏利篇。
(四)論語雲:"行篤敬。"
(五)論語雲:"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鹽鐵論褒賢篇、論衡問孔篇、刺孟篇、高誘注呂氏春秋有度篇、後漢書陳蕃傳"處"並作"居"。漢書敘傳幽通賦雲:"物有欲而不居兮,亦有惡而不避。"用論語文。抱樸子博喻篇亦雲:"不以其道,則富貴不足居。"
(六)俞樾雲:'"人"字乃"失"字之誤,"賢"字乃"皆"字之誤。言衰闇之世,本末之所以失者,未必皆不肖之故,乃為禍福所迫,不得不然也。'鐸按:如俞改,則與上文不相應。不可從。
(七)"所"下有脫字。
(八)晏子春秋諫下雲:"蒞國子民。"
(九)鹽鐵論本議篇雲:"王者崇本退末。"
(一0)"治之危漸"當作"治亂之漸"。危、亂字形相近,又誤倒"之"字於上也。鐸按:汪說近是。邵本改作"為治之漸",不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