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正確使用脊椎,從源頭防治脊椎病1(1 / 2)

保養脊椎盡在細節中,尤其是在使用脊椎方麵,坐姿習慣、行走站立、休閑娛樂等,這些都應該避免不正確的動作和姿勢,以保持脊椎的健康。否則,若經常采取不正確的姿勢,可能當時沒什麼不適,但長此以往就會對脊椎造成致命的影響。所以本章內容就是圍繞這方麵展開的,相信大家讀了之後會有所領悟,以更好地保養脊椎,開啟健康的鑰匙。

行、立、坐、臥,你用對姿勢了嗎走路簡單你未必會,正確姿勢給健康20世紀70年代,周恩來總理在接見美國訪華代表團時,有個美國官員含沙射影地對他說:“你們中國人為什麼總是喜歡低著頭走路,而我們美國人卻習慣抬頭走路呢?”周總理不慌不忙地微笑著回敬道:“這有什麼好奇怪的,我們中國人喜歡走上坡路,而你們美國人喜歡走下坡路。”一句話,噎得對方無言以對。

周總理的口才的確很棒,柔中帶剛,針鋒相對,表現出了機智與自信。但是,如果從脊椎學角度來看這個故事,我們就會發現,低頭走路確實是我們中國人普遍的走路姿勢。這個姿勢可不好,不利於脊椎的健康。

因為人在行走的過程中,如果一直保持低頭的姿勢,長期下來就會使頸椎彎曲異常,比如頸椎過直或反弓,從而違反了正常的頸椎生理彎曲,引發或加重頸椎病,嚴重的甚至還會導致腦部缺氧,這時頭痛、眩暈等問題就會接踵而至。

還有一些人,走路是“外八字”或“內八字”,這樣也不好,時間長了會造成腿部骨骼變形,或出現關節疼痛。

另外,走路時間過長也不好。我們的雙腳是因為肝血的滋養才能行走的,但是如果長時間走路,超出了腳的能力範圍,就會使腳耗傷氣血,最後出現肝血不足。中醫認為“肝主筋”,肝血不足了,它所控製的筋脈就會因失去濡養而慢慢地發生筋病、腳痛。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走路多了,會感覺腿腳酸痛疲乏的根本原因。

有人可能會問:我怎麼知道自己的走路姿勢是否正確呢?這個很簡單,看看你的鞋跟就清楚了,如果鞋底的磨損是平均分布的,就說明你的走姿正確,反之,則表明你走路姿勢錯誤。

那麼,到底怎麼走,才算是正確地走路呢?

用腰來帶動你的身體。也就是說,走的時候,應該以腰部為中心,向下,帶動大腿、小腿和腳,向上,帶動背部,甩開雙臂,就好像是一棵大樹在行走一樣。同時要抬頭、挺胸、收腹,以維持骨盆的平衡穩定。走路的過程中,落腳時要先讓腳跟著地,接著才是整個腳掌,腳尖要朝前,不要向外或向內。以這種姿勢來走路,你才能走得健康、輕鬆、舒適。

有些人性子比較急,走得較快,這樣好不好呢?實際上,快步走是維護脊椎的最佳方法。因為快步走時,需要脊椎自然維持生理曲度,椎旁肌肉處於緊張的工作狀態,但負荷並不大,因此非常有益於脊椎健康。不僅是走,跑的時候我們也要注意,同樣是腳跟先著地,要充分使用腿力,使整個人從地麵上彈起來,兩腳同時離開地麵。同時,在跑的過程中,保持抬頭、挺胸及收腹姿勢,雙手自然擺動。

睡覺姿勢對了,才有可能擁有好脊椎根據《馬王堆醫書·十問》記載,在戰國時期,宋國有個名醫叫文摯,因為醫術高超,被齊威王請到王宮,詢問養生之道。齊威王說:宋先生,聽說您精通養生之道,但我每天忙於國事,沒時間聽您長篇大論,所以您就三言兩語概括給我講一下吧。

文摯沉思片刻,回答道:大王,我寫的有關養生之道的文章有三百篇,但是我總是把睡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睡眠可以說是養生的第一大補藥,如果一個晚上不睡覺,給人帶來的損失一百天也難以恢複。

由此可見,早在古代,人們就已經重視睡眠對健康的作用。而睡眠的一個常見問題是睡姿,適當的睡姿,對脊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反之,睡姿不當,就容易使脊椎的四個生理曲度發生改變,從而引發脊椎畸形及錯位。尤其是趴著睡覺,會使頭頸向一側極度扭轉,容易引起頸部肌肉、韌帶及關節等的損傷和退變,從而導致頸椎病。同時,趴著睡也會對心肺產生壓迫,影響呼吸,加重心肺負擔。

前麵我們還說過,有些人喜歡在乘公交車或午休的時候,坐著打盹兒,這樣也不好。因為坐著打盹兒,頸椎過度彎曲,就會使供給大腦的血液減少,導致大腦缺血、缺氧,從而在睡醒後感覺頭昏、眼花、渾身無力。而在車上睡覺呢,更危險,如果突然緊急刹車,就會造成甩鞭傷,頸椎椎間關節突錯位。

那麼,什麼樣的睡姿最合理呢?這個沒有標準,隻要不影響或加重心髒負擔,不引起脊椎變形,同時還能放鬆全身的睡眠姿勢都是合理的。不過一般來說,仰臥位和右臥位睡姿較好,因為這兩種姿勢對身體髒腑器官都不會造成太大的壓迫。但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哪種姿勢,睡覺時一定要適時翻身,不要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姿勢超過2小時,否則會使人感覺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