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有病自己調,做骨盆的保健醫生產後媽媽自己動手,關上“幸福之門”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見到這樣的情形:很多女性,生孩子之前身材很苗條,但生完孩子後,身材就走形了,尤其是臀部,變得寬大、鬆弛。這是什麼原因呢?主要還是由於骨盆沒有維護好。
在懷孕的時候,準媽媽們體內分泌激素,使骨盆韌帶變得鬆弛,骶髂關節也有輕度的移位,從而帶動了恥骨聯合的分離,整個骨盆變得鬆鬆垮垮的。這是正常現象,是身體為了分娩時胎兒能夠順利出盆而做出的準備。
但是生完孩子之後,尤其在坐月子期間,骨盆尚處於打開的狀態。此時,如果不注意休息調養,骨盆就難以正常合攏,從而對身體健康產生許多不利的影響,它不僅會導致身材走樣、腰腿疼痛、小便失禁等一係列後遺症,更嚴重的是,很有可能得“月子病”。
月子病大家都熟悉,也叫“產後風”,是由於女性在坐月子期間由於護理不當,導致風寒侵入骨盆而引起的一種病症。這種疾病對女性的身體危害很大,不僅會使其身體抵抗力下降、胃腸道功能下降、異常怕冷、月經不調等,還有可能引起髒腑疾病,導致髒腑功能衰退,危害女人一生。
所以,女性在坐月子期間,一定要避風、避寒、避濕。特別是在避風方麵,中醫認為,風性輕揚、無孔不入,如果產後骨盆不能及時合攏,就會讓賊風邪氣長驅直入,侵犯盆腔裏麵的髒器,等到身體複原後,骨盆關閉了,這些邪氣就會永遠留在身體裏麵,從而給健康造成巨大隱患。
讀到這裏,可能很多正在懷孕中的女性會問,到底如何保養骨盆,才能健健康康坐月子呢?我給大家幾點建議:
一是生完孩子後不要過早下地幹活。有些粗心大意的新媽媽,產後還不到一周,就自以為沒事了,於是忙著給孩子洗尿布、做飯,甚至幹一些較重的活兒。結果,她們就會感到骨盆疼痛、腰痛、屁股疼痛等,就是因為骨盆還沒有及時關閉,受力太多所致。
所以,新媽媽們最好在產後兩周左右慢慢下地,一個月後再慢慢做一些較輕的活。另外,在幹活的時候,不要總是用單側手提東西或拖地,否則也很難使骨盆正常合攏。
二是加強骨盆的功能鍛煉。比如,躺在床上做雙腿屈伸運動,彎曲膝蓋,使其靠向腹部,然後慢慢地放下,雙腿恢複原來的姿勢。
也可以再簡單一些:仰臥在床上,左右腿輪流做屈伸運動。每天做1次,每次重複五六遍,有利於骨盆的恢複。
當然,除了運動治療外,中藥治療效果也不錯,但一定要根據醫生的指導,對症施治。比如,瘀滯型的產婦,可以采取活血化瘀療法,用桃紅承氣湯或血府逐瘀湯;肝腎虧損型的產婦,可采取補益肝腎的方法,用六味地黃湯加減,等等。這些方法都能使你的骨盆快速複原。
簡單的骨盆小運動,守護你的“性福發源地”朱先生四十多歲,平時沒什麼其他愛好,就喜歡釣魚,常常在河邊一呆就是七八個小時,並且,他釣魚還和別人不太一樣,不坐著釣,就蹲在那裏。後來,他的腰就受不了,頻頻疼痛,於是就找到我這裏,看看怎麼回事。
我給他的腰部和骨盆拍了X光片,結果發現,他不但腰椎有椎間盤退化萎縮的問題,骨盆傾斜得也厲害。了解到朱先生平時有釣魚的習慣後,我就對他說:“你這個腰疼,肯定是釣魚釣的,根本原因在於骨盆,骨盆歪了,腰椎自然也跟著歪……以後可得注意,不然弄不好會影響夫妻生活。
”一聽這話,朱先生好像想起了什麼似的,不好意思地對我說,自己這半年來,性生活的確不太滿意。後來,我對他的腰椎和骨盆進行了矯正,並囑咐他兩個月不釣魚。結果,他堅持了一個多月,不僅腰痛好了,性生活也恢複了正常。
這個例子雖然是個案,但絕不罕見。有人可能會不理解,骨盆和性功能之間有什麼聯係呢?其實聯係大了。我們知道,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生殖器官都位於骨盆裏,都要依賴於骨盆的滋養。如果因為姿勢不正確,導致骨盆發生傾斜,壓迫了那些供應生殖器氣血和能量的“管道”,就會使生殖器出現功能性障礙,從而出現不孕症、卵巢囊腫等疾病。這樣既影響身心健康,同時又會對夫妻之間的感情和幸福造成巨大的威脅。
由此可見,骨盆作為人體的能量寶庫,不僅是養護我們生命的熱土,還是性福的發源地。
那麼,怎麼才能守護好這個“性福發源地”,使夫妻之間的性生活更加和諧美滿呢?對此,20世紀50年代,美國洛杉磯著名婦科醫師凱吉爾,根據多年臨床經驗,發明了一套骨盆運動操,叫“凱吉爾收縮”或“凱吉爾運動”。這套操剛開始被用來治療女性小便失禁症,具有明顯的療效。後來在一項調查中發現,經常做這套操的婦女,在性生活中,不但能增加本人的快感,也能使性伴侶感到更加舒服。
下麵就給大家講一講凱吉爾骨盆運動操的基本動作:
第一步,收緊和放鬆陰道周圍的肌肉,每天堅持40~50次,一個月後,減少到每天20次。
第二步,練習骨盆上下運動。兩腳分開約30厘米,雙膝微彎,想象自己剛穿上一條很緊的牛仔褲,正在拉上拉鏈,於是你的骨盆會隨著身體向前和向上提高,腹部收緊。“拉鏈”完畢,繼續保持該姿勢1秒鍾,然後放鬆,準備開始重複此次運動。每天做20次左右,堅持幾天後再開始第三步的動作訓練。
第三步,旋轉骨盆。全身放鬆,站立,兩腳分開約30厘米,膝蓋微屈,臀部收緊,兩臂在身體兩側自然下垂,緩慢地使骨盆向上向前,然後轉到右方,身體重量放在右腳上。再把骨盆向左方旋轉,把臀部向上提,身體重量落在左腳上。如此完成一個旋轉運動。每天旋轉20~40次。
隻要你按照以上三步,長期堅持練習,你的“性福發源地”就會源源不斷地為你輸送生命的能量和活力!
骨盆傾斜不用怕,肚皮舞和束腰帶來拯救喜歡看戰鬥片的朋友平時從電視劇或電影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節:要想炸毀敵人的橋梁或大樓,就必須把炸藥放在建築物中間的某個位置上,而這個位置,恰恰就是對整個建築物結構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一個支撐點,所以從這個位置爆炸,才能對其產生最大的破壞力。
實際上,我們的骨盆,也是對整個身體起支撐作用的關鍵部位,因為它不僅是脊椎的基座,支撐著身體的體重,同時也是下肢的橋梁,可謂貫通和連接人體上下的樞紐。所以如果不能使骨盆穩定、平衡,我們整個身體的骨架就會被輕易地破壞掉。
那麼,怎樣才能防治骨盆位置不正或移位呢?
首先來看肚皮舞。從審美角度來說,肚皮舞是一種具有阿拉伯風情的舞蹈,動作優雅迷人,變化多端,跳這種舞蹈的過程中,需要舞者隨著音樂節奏,快速擺動臀部和腹部,顯得既神秘而又性感。
而從醫學角度來講,肚皮舞幾乎全都是骨盆運動,因此可以很好地鍛煉骨盆,維護骨盆的平衡。
這一點我們從肚皮舞的起源中也可以看出。在古埃及,相傳有一位身體特別好的妙齡女子,結婚後由於骨盆出了問題,一直不能生育。於是,她來到神廟祈禱,並在神像前投足、扭腰、擺臀,好像在跳舞,以祈求神靈早日圓她的生育之夢。當時,在場的所有人都被這個女子婀娜多姿的舞蹈給征服了。後來,法老就將她的舞蹈作為祭祀舞蹈,一直流傳了下來,而那個女子呢,果然不久後就如願以償懷了孕。
由此可見,肚皮舞不僅能維護骨盆的健康,而且還能防治婦科疾病。
可能有些女性朋友會說,我不太喜歡肚皮舞,不好學,舞姿還那麼妖嬈,怎麼辦?這裏有一個更簡單,並且男女都適合的保健骨盆方法—束腰帶。
我們知道,骨盆傾斜了,人就會覺得不舒服,特別是在腰部這裏,會經常發生疼痛。這個時候,用束腰帶把骨盆和腰部給固定住,就能緩解這種情況了。大家如果不相信,不妨做做下麵的小測試,束腰帶有助於穩固骨盆親身體會一下。
仰躺在床上,讓家人或朋友以右手抓住你的右腳踝,把你的右腿抬起來伸直,然後對方把左手按在你的右膝蓋上,用力向下壓。
此時,如果你想用力對抗他的手,結果就會覺得腿部一點力氣都沒有,一下子就被對方給按下去了。這說明你的腰椎無力。
但是,如果你在骨盆上紮上一根束腰帶,再重複剛才的動作,別人就很難一下子再把你的右腿給壓下去。什麼原因呢?就是骨盆固定了,你的腰部才有力,腿部的肌肉和韌帶自然也就跟著產生了對抗力。
所以,骨盆和腰椎不太好的朋友,平時逛街或出去旅遊,就不妨買條束腰帶束著骨盆,這樣可以避免走路多了所導致的腰酸背痛。
不過,需要提醒女性朋友的是,不要用束身衣來代替束腰帶。
因為束身衣主要是塑身用的,對矯正骨盆沒什麼效果。而束腰帶就是針對骨盆和腰椎的,所以它對骨盆的矯正效果更好。
簡簡單單!用踢毽子和做保健操來鍛煉髖關節前麵我們講過,髖關節是支撐骨盆最主要的部件,它轉位了,骨盆就會傾斜、行扭,從而引發一係列的問題。所以要想維護好骨盆,平時鍛煉髖關節也是很有必要的。那麼怎樣鍛煉呢?
平時大家在外麵鍛煉身體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一些老年人踢毽子。踢毽子主要保健的是身體的什麼部位?就是關節,尤其是髖關節。因為,踢毽子主要是以下肢的協調運動為主,同時,為了保持身體的平衡,手臂也左右伸展。這樣就會使全身脊椎跟著一起運動,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都會因此而得到充分的鍛煉。
當然,踢毽子的花樣有很多,但是內踢和外踢這兩種方式,最能鍛煉我們的髖關節。所謂“內踢”,就是用腳內側,在身體前方或側麵踢;而外踢呢,恰恰相反,將小腿向同側身體的側後方彎起,用腳外側或腳後跟,在身體側麵或側後方踢。這兩種踢法,可以有效糾正因髖關節錯位而引起的長短腳問題。
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專門鍛煉髖關節的健身操。比如下麵這套,不僅操作簡單,而且效果不錯。
第一節:前抬腿。站直身體,雙腳並攏,兩手叉腰,放鬆全身。
將左腿或右腿慢慢抬起,與地麵約呈45度角,腳麵繃直,然後緩緩放下。稍微休息幾秒後,再重複抬起。如此反複做幾次後,然後換另一條腿重複剛才的動作。
第二節:側抬腿。站直身體,雙腳並攏,兩臂向身體兩側伸展至水平,然後將身體重心慢慢移到一隻腳上,另一隻腳斜著向外伸出,與地麵約呈45度角。保持此姿勢不動,使身體呈一個“大”字形。
之後,換另一隻腳伸出,重複剛才的動作。
這兩節的動作,都是單腿站立,不僅能使髖部的肌肉得到鍛煉,同時股骨頭也得到獨立訓練,從而使脆弱的股骨頸變得強壯,保證了髖關節的穩定性。
第三節:蹲馬步馬步,是我們中國武術最基本的樁步,有“入門先站三年樁”、“要學打先紮馬”的說法。但是,作為一般的健身鍛煉方式,蹲馬步不像學武術要求得那麼嚴格,隻需要保持身體的穩定,臀部向後翹,膝關節略彎曲,前傾不超過腳尖就行了。兩手呢,也不一定要太標準,插在腰間就可以。
蹲馬步可以很好地鍛煉髖關節有些體質不太好的人,可能蹲馬步堅持不了多長時間,沒關係,實在堅持不下去,就停下來休息一會兒再練。如果你堅持蹲馬步10分鍾,之後就會覺得身體有輕微地發顫,並且開始發熱、出汗,這些都是身體的正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