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骨盆健康很重要,可別讓它拉警報2(2 / 3)

三是圓腰。一般人的腰部是稍微向前塌陷的,而骨盆傾斜的人中,有的腰部不是向前彎,而是向後彎。這種人不管是坐著還是站著,模樣都有點搞怪,腰部鼓鼓的,如果有啤酒肚的話,就更誇張了,好像懷胎八個月的孕婦一樣。實際上,這種情況是由於骨盆傾斜,使骶骨向後傾斜,造成腰椎反弓或直立。腰椎反弓了,腰椎間盤的受力就會加大,從而容易受傷最後導致腰椎間盤突出。

從上麵這三種情形,我們不難看出,對脊椎來說,骨盆是否處於平衡狀態確實具有重要意義。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一旦骨盆平衡失調,就會直接導致脊椎的力學平衡係統失常,使人在形體上出現“怪模樣”。所以,如何維護好骨盆形狀,就成了我們每個人急需解決的問題。

坐骨神經痛往往是骨盆出了問題吳大媽六十多歲,是個農村婦女,由於長年累月幹重體力活,腰腿疼一直很厲害。但因家庭貧寒,她一直沒有去醫院看過,平時總是靠吃止痛片硬撐著。後來,止痛片也不管用了,連正常的走路都成了問題,吳大媽這才在家人的攙扶下去了醫院。經過診斷,醫生認為她患的是腰椎間盤突出症,並要求她立即進行手術,否則就有可能癱瘓。

因為害怕做手術,再加上手術費用昂貴,吳大媽最後經人介紹,來到我們這裏。我一開始為她診斷時,發現她的情況的確很像腰椎間盤突出症,於是就對她的腰椎進行了矯正,但是結果不僅沒有起效,反而症狀更為嚴重。見此情形,吳大媽徹底絕望了,打算放棄治療,回家等著坐輪椅。但是我並沒有放棄,對她進行了第二次診斷,發現她的骨盆行扭嚴重,骶骨和尾骨上翹,右髂骨後下移,因此就懷疑是坐骨神經痛。

果然,在對她的盆骨進行了矯正複位後,她的疼痛症狀很快就緩解了不少。一個月後,當她再次來我們這複查時,人樂嗬嗬的,見到我後,還故意使勁跺了跺腳,說全好了。

實際上,像吳大媽這種情況,在中老年中比較常見。由於坐骨神經痛和腰椎間盤突出的症狀很相似,很容易被醫生誤診,而一旦以手術方式來解決,恐怕無法起到太好的治療效果。

那麼,坐骨神經痛是由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很多人會說是坐骨神經發炎或受涼所致。但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坐骨神經痛,是由於骨盆行扭,造成梨狀肌繃緊、痙攣而壓迫到坐骨神經所引發。

梨狀肌是什麼東西?就是當骨盆扭曲或骶骨傾斜的時候,在骶骨尖這個地方,有一條肌肉,會因為骶骨尖的上翹而發生痙攣,痙攣的同時還會鼓起來,像一個鴨梨似的,所以叫“梨狀肌”。

而坐骨神經呢,就在梨狀肌附近,一旦受到了梨狀肌的壓迫,髖骨梨狀肌坐骨神經梨狀肌、坐骨神經的位置它就會充血、水腫,從而引發疼痛,疼痛部位往往發生在大腿根部、臀部及大腿後側。

由此可見,坐骨神經痛,說到底是骨盆處的骨頭、肌肉及神經等交錯複雜的關係出現了問題而造成的,至於受涼、受寒,隻是一些外部誘發的因素。

另外,一般50歲左右的人患坐骨神經痛的比較多,而20歲以下的患此病的很少,兒童得此病的幾乎是零。由此也就啟發我們,人的骨盆就像汽車的大梁,剛買的新車,跑個一年半載,一般都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尤其是大梁。可是等跑了七八年之後,不僅小毛病不斷,大梁也開始出問題。

所以,對於我們的骨盆,一定要注重日常維護,不然小問題積累的多了,就會越來越嚴重,到最後再集中處理就相當棘手了,搞不好還要上手術台或者在輪椅上度過餘生。

讓骨盆“痛”苦不已的骶髂關節錯位前麵我們說過,骶骨與左右兩側的髖骨共同形成了骶髂關節。

骶髂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並且上連腰椎,一方麵處於身體的重壓之下,另一方麵又受到重力作用,因此會有一個下垂運動,從而使自身處於分離的趨勢。

在這種狀態下,如果我們平時缺乏鍛煉而使骶髂關節周圍的韌帶比較弱,臀部肌肉又不夠厚實,那麼在跳躍、過量負重或者不經意間扭身的時候,就容易對骶髂關節產生巨大的衝擊,從而使其發生錯位。

骶髂關節錯位了,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就是骨盆,會引起骨盆的嚴重疼痛。因為在骨盆裏麵,分布著許多細小的神經,如骶神經、骨神經、坐骨神經等,骶髂關節又是骨盆的主要組成部分,它錯位了,就會壓迫到這些神經,從而引發疼痛。有時候,這種疼痛還會放射到腿部。所以很多對骨盆症狀不太了解的醫生,往往誤以為是腰椎間盤突出,治病不對症,後果可想而知。

以前我在門診中就遇到過這樣的事情。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幹活時不小心扭了腰,當時就覺得疼痛難忍,於是趕緊去醫院就診,被醫生診斷為第4腰椎滑脫,需要馬上動手術。但老先生的家人考慮到他的年齡太大,並且又有比較嚴重的骨質疏鬆,因此沒同意手術,最後用輪椅推著他來到我們這裏醫治。

經過檢查和分析,我確定老先生的右側骶髂關節錯位,於是對他進行調整和複位。結果,連續治療4次後,老先生再來的時候,能自己拄著拐杖走路了;治療6次後,他把拐杖也扔了,自己一個人走,不用別人攙扶。

的確,骶髂關節一旦錯位,就很難一下子完全複位,往往需要持續複位很多次,同時還要加強鍛煉,使它周圍韌帶的關節囊的強度得以加強,這樣才不易複發。不然的話,即便當時治好了,以後還會多次複發,反反複複就形成習慣性骶髂關節錯位。如此一來,治療就相當困難了,常常是錯位的關節被複位了,過了不久它自己嚴重的骶髂關節錯位便需要輪椅行走就又跳了出來,最後不得不借助手術來處理。

另外,骶髂關節錯位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的是指骶髂關節的韌帶比較弱,當摔跟頭或者骨盆一側受到嚴重的撞擊時,超過了骶髂關節的承受力,它就會“哢”一下錯位,導致骨盆嚴重的疼痛。

而慢性骶髂關節錯位,主要是由於年齡大了,關節鈣化所致。

總之,當我們發生骨盆疼痛甚至腰椎變形的時候,不要總把症因歸於腰的問題,應該多從骶髂關節錯位上來考慮,這樣有助於迅速找出病因,對症治療,避免耽誤病情或發生誤診。

髖關節轉位,骨盆難逃變形的厄運從本書開頭到現在,我們已經詳細了解了頸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以及骨盆,並深刻領悟了骨盆作為人體脊椎底座的重要意義:骨盆不正,脊椎就會發生傾斜,從而引起各種病變。

那麼,如果我們再把視野放寬一些,從總體上來觀察人體的整個骨架,就不難體會到:決定骨盆是否變形的因素,除了前麵提到髖關節的幾點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髖關節。

髖關節是連接我們人體大腿骨(股骨)最上端和骨盆的球窩關節,它的位置雖然不太顯眼,但是對於人體活動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髖關節的主要特點就是十分靈活,可以向前、向後、向左、向右,自由自在地做出全方位的轉動,因此被稱為“全動關節”。也就是因為擁有這樣一對關節,我們平時才能輕輕鬆鬆地走路、抬腿、翹腳,甚至彎腰。

但是,也正是由於髖關節的這種過於靈活的特點,使得它極不穩定,當承受過重的負擔,或者日常生活中一個過度的彎腰動作,都有可能導致髖關節轉位。轉位,就是偏離了正確的位置。那麼髖關節歪了,會導致什麼後果呢?

後果太嚴重了!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因為髖關節既是支撐骨盆的主要部件,同時又是支配下體活動的主要關節,所以它歪了,骨盆就會跟著歪,而骨盆歪了,上麵整個脊椎也會跟著歪。同時,下麵兩條腿的活動就會受限,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活蹦亂跳了。

除此之外,更讓人覺得害怕的是,由於髖關節附近沒有感覺神經,因此一旦它出現嚴重錯位,往往使人感覺不到疼痛或其他不適,隻有當骨盆或脊椎出現問題了,才有可能往它身上找原因。

由此可見,髖關節,表麵上看是一對小小球窩關節,其實卻對人體健康,尤其是骨盆健康,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看到這裏,或許很多人都會問:既然髖關節這麼重要,那麼怎樣才能保證它老老實實呆在自己的“小窩”裏不出來惹是生非呢?

這就需要找出髖關節轉位的原因,根據原因采取對應的預防措施,才能有好的效果。

一般來說,髖關節轉位的原因可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先天性是指胎兒在母體子宮中由於蜷曲姿勢過重,再加上分娩過程中醫生用力拉扯過大,導致新生兒的髖關節轉位,主要表現在輕微的X形腿或O形腿上。對此,如果腿型變形比較嚴重,就一定要及時進行矯正,否則長大後就很難再調整過來了。

而後天性的髖關節轉位呢,主要是由於日常生活中的不當姿勢和習慣造成的。比如,經常用單手提重物,坐著的時候經常翹起一側腿腳,經常使用單側肢體進行激烈的運動,如踢足球、打網球等,這些不良習慣和姿勢均可以引起髖關節轉位。

所以,我們要想維護骨盆乃至身體整個骨架的平衡,就必須重視起髖關節轉位的問題,防微杜漸,改掉那些不利於髖關節健康的姿勢和習慣,這樣才能擁有正常的髖關節狀態。

骨盆傾斜移位,還會使胎兒無辜受害對於女性來說,骨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絕大多數女性一生都要經曆懷孕、生孩子這個特殊的階段,而胎兒生長的安樂窩在哪?在骨盆,這個小生命在這裏紮下根之後,就相當於安家了,不斷從盆腔中吸收營養成分,等到了一定的時間,就會通過骨盆離開母體,開始新的生命旅途。

所以從這一點來說,女性的骨盆是否健康,比男性的還要意義重大。當然,神通廣大的造物主,在造物之初,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於是就專門對女性骨盆做了精心的設計,以便為將來的孕育胎兒做好準備。

因此,女性骨盆和男性骨盆相比,形狀構造上就有些不太一樣,它比較大,並且骨盆淺一些、寬一些,有利於胎兒分娩。另外,女性的骨盆底部是由三層強韌的肌肉和筋膜組成的,有力支持和承載著盆腔內的髒器,這無疑也會對胎兒起到一個很好的承托和保護的作用。

男性的骨盆深且窄女性的骨盆淺且寬而在女性的骨盆內部,空間是否足夠大,對胎兒的生長發育最為關鍵。我們都見過在懸崖峭壁上生長的樹木,很少有長得又高又直的,絕大部分都是歪脖子樹。原因何在?就因為它在幼年的成長受到了空間的限製,無法吸收足夠的營養,所以隻能歪著脖子生長。

而位於骨盆內的胎兒呢,也是如此。如果骨盆發生了傾斜,內部的空間就會減少,供應胎兒發育的營養管道就會因壓迫受阻,這樣就無法使胎兒獲取足夠的能量和養分,從而嚴重影響他的骨骼包括脊椎、骨盆等器官的健全發育。

可惜,這個道理很多人並沒有領悟。在我國,平均每年有成千上萬的先天殘疾和缺陷的嬰兒出生,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無辜嬰兒的母親們,在懷孕期間,根本沒重視骨盆的穩定性,導致骨盆受損,從而使胎兒無法在骨盆這座能量聚集庫中得到最豐富、最精華的營養!

由此可見,作為一個準媽媽,孕期多關注骨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關乎你自己的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下一代的健康!所以,準媽媽們在懷孕期間,一旦發現自己的骨盆有疼痛不適的感覺,就要充分重視起來,避免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不良姿勢和習慣,給骨盆施加太大的壓力。

比如,避免長時間站立,即便站立時,也要保持骨盆稍向後傾、上半身抬起、肩膀稍向後落下的姿勢;坐著時,後腰要舒服地靠在椅背上,同時伸直上半身;不要穿高跟鞋走路;睡覺時最好采取側臥姿勢,並把身子蜷曲。

除此之外,準媽媽們還應多散步、曬太陽。如果散步走累了,就要及時停下來,輕輕按摩一下腿腳,保持血液暢通。另外,補鈣也是很重要的,一旦缺鈣,就容易使胎兒骨骼發育畸形。補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每月燉兩三次豬骨、適當多喝牛奶和奶製品等,這些都有利於促進胎兒骨骼的發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