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有可能由腰椎病導致其實,不僅便秘與腰椎受損傷有關係,腹瀉也是如此。因為這些病雖然看似不相幹,實際上都是由於大腸功能失衡這個原因導致的,而大腸為什麼會功能失衡呢?原因有很多,其中腰椎椎間關節錯位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尤其像王女士這種情況,一旦平時過度疲勞或者姿勢不良,就容易使第12胸椎到第2腰椎間的椎間關節發生錯位,從而刺激到脊神經。當交感神經受刺激時,它的抑製功能就會發生出來,使腸蠕動減弱,進而產生便秘;當副交感神經受到刺激時,它的亢奮作用就會使腸蠕動能力加強,進而產生腹瀉。
所以,對於因腰椎錯位而引起的便秘或腹瀉,我們根本用不著吃藥,隻需把錯位的腰椎複位就行了。腰椎複正了,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就能正常工作,這樣腸的功能就平衡了,病症也就消除了。
而對於那些不太嚴重的便秘或腹瀉,可以通過堅持練習刁氏脊椎保健操的第七、八節來緩解,也可以使用推拿或點穴來解決。選擇哪個穴位好呢?這要具體看到底是哪段腰椎出問題了。如果是因第12胸椎到第2腰椎錯位而引起的便秘,我們就可以點揉這部分的夾脊穴。當然,夾脊穴在背後,自己很難用手去點揉,這時就不妨在每天早上起床之前,或者晚上上床睡覺的時候,讓家人幫忙。隻要你每天堅持,效果會很好。
除此之外,容易發生便秘或腹瀉的人,在日常飲食上要多加注意。例如,經常便秘的人,平時要多吃一些富含纖維的食物、多喝白開水,還可以適當吃一些潤腸通便的食物,如蜂蜜、核桃等。
而經常腹瀉的人呢,恰好相反,平時應該適當多吃能止瀉的食物,如大蒜、山藥、蓮子等,不要吃生冷不潔、不容易消化的東西。
膀胱功能障礙,也可能是腰椎病趙小姐是位辦公室白領,一次,公司組織旅遊,晚上返回時,她本來打算先去趟衛生間再上車,可是當時看到其他同事都已經上車並準備出發時,就想著自己的“內急”也不是太急,就跟著上了車。
誰知,由於路上擁堵,原本半個小時就能到家,最後一下子竟然花費了兩個小時。最可氣的是,這一路上也沒有加油站,趙小姐隻好靜坐在車上憋尿。最後好不容易通車了,卻又發生了一點小意外,車子一個顛簸,趙小姐差點從座位上摔下來,當時就覺得後腰“哢”地一聲,接著腰部隱隱作痛。剛剛重新坐穩,趙小姐覺得鼻子癢癢,低頭使勁打了一個噴嚏,這下可好,好不容易憋了兩小時的尿,一下子都流了出來……
從這以後,趙小姐開始經常發生小便失禁的糗事,甚至咳嗽、大笑或者聽到水聲就會不由自主地流尿。這下可把她嚇壞了,趕緊去醫院診治。結果,在很多醫院的婦科、泌尿科、神經科都檢查過,但都沒有發現什麼原因。
後來,在朋友的推薦下,趙小姐來到我們這裏。我給她拍了X光片,發現她的第1腰椎到第5腰椎部左側彎曲,並且椎間關節突錯位。在給她進行了正脊複位後,我又給她配合推拿治療。如此連續治療3次後,趙小姐的小便失禁有了明顯緩解;治療15次後,不僅小便失禁完全治愈了,腰也不疼了,直到現在都沒有複發過。
像趙小姐這種因腰椎錯位而導致的尿失禁病例,門診中並不少見。但是很多人發生尿失禁後,首先想到的是泌尿係統出了問題,根本沒有意識去往脊椎上考慮,所以輾轉多家醫院,最後也難以治愈。
實際上,尿失禁屬於膀胱功能障礙,就是膀胱在受到某些因素的影響時,發生了功能性改變。導致膀胱功能障礙的因素有很多,但脊椎錯位也在其中。因為第12胸椎到第5腰椎這部分,有掌管膀胱的自主神經,一旦這部分腰椎發生錯位,就會刺激自主神經,從而使其興奮或抑製,導致膀胱功能失衡,出現尿失禁症狀。
T12~L5椎間關節突錯位會引起膀胱功能失衡那麼,對於因腰椎錯位而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礙,我們平時該怎樣進行自我調養呢?
很簡單,可以多練習刁氏脊椎保健操的第七、八節,並點揉三陰交穴和外關穴(這兩個穴位前麵我們已經了解過,在此不再贅述),再配第12胸椎到第5腰椎處的夾脊穴,堅持每天按揉,效果很顯著。
腰腿痛,都與腰椎椎間關節錯位有關係“哎呀,疼死我了!腰閃了!”“醫生,你快給我看看怎麼回事,前天早上一起床,就覺得腰痛,不能動了!腿也跟著痛,貼膏藥也不管用!”
在我的門診中,像這樣被腰腿痛折磨的患者太多了,他們不是被家人攙扶著來就診,就是拄著拐杖,一瘸一拐,表情痛苦,非常讓人同情。
我們常說“牙疼是小病,疼起來不要命”,我覺得這話用在腰腿痛上也適合。因為大家對腰腿痛這種病往往會抱著一種不合乎邏輯的態度:一方麵,腰腿痛發作起來確實很讓人痛苦,有時候甚至連死的心都有了;可是另一方麵,不管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人,往往都缺乏對腰椎的保護意識,很多人完全處於忽視狀態,以致腰腿痛問題十分普遍。
這種態度是不對的,既然腰腿痛是一種病,並且“痛起來不要命”,那麼我們平時在沒患此病的時候,就不要忽視它,應該重視它,想辦法別讓它出來;一旦患了此病,也不要過於擔心,應該及時找出原因並積極治療。
為什麼會腰腿痛呢?這其實是人類進步的不完善所致。
與生物界那些用四條腿走路的動物相比,雖然我們人類解放了雙手,隻用兩條腿走路,但由此也讓椎間盤承受了更多的身體重量。
尤其是腰椎間盤,要比上麵的頸椎間盤和胸椎間盤承受更大的負荷,所以更容易出問題。
當然,導致腰腿痛的因素有很多,也很複雜,一兩句話說不全麵,但是我認為,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腰椎椎間關節突錯位!
在臨床實踐中,我發現,因為腰椎椎間關節突錯位所導致的腰腿痛實在是太多了!當腰椎椎間關節突錯位時,會使腰椎椎體之間的椎間孔變小,相對應的神經和血管受到刺激,進而造成神經損傷和血管供血減少,從而導致腰腿痛、下肢麻木等一係列症狀。
到此,我們對腰腿痛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最重要的是,大家都知道了腰腿痛和腰椎椎間關節突錯位之間的關係。弄清了這一點,不管在預防還是治療腰腿痛上,都會大有幫助!
對症下手!正脊療法快速治療腰腿痛孫先生是某公司老總,四五十歲,不胖不瘦,氣色也不錯。可是有一天,他拄著拐杖來門診找我,愁眉苦臉地對我訴苦,說雖然自己現在事業春風得意,但幾年來一直被腰痛所困擾,多方求醫問藥均無太好的效果。無奈之下,他準備好了輪椅,聲稱要是再嚴重的話,就要和輪椅為伴了。
見孫先生把腰痛描述得這麼嚴重,我趕緊對他進行一番安慰,之後給他拍了X光片,結果發現他的腰椎問題其實很簡單,就是第1、2腰椎的椎間關節突錯位了,隻要糾正過來就行了。兩分鍾的正脊複位之後,孫先生腰痛症狀緩解了不少。接下來的一個月裏,我又為他治療了5次,結果他的腰痛症狀完全消失,拐杖也扔掉了,原來準備的輪椅也賣掉了,高興得合不攏嘴。
腰腿痛這個病確實很複雜,很多患者因為缺乏相關的醫學知識,會像孫先生一樣,把腰腿痛視為“猛虎”,認為得了這個病,就沒治了,隻能等著坐輪椅。而實際上,由腰椎椎間錯位引起的腰腿痛,會因為錯位位置不同,表現出不同的症狀。隻要我們根據相應的症狀,對症治療,完全可以輕輕鬆鬆擺脫腰腿痛的折磨!
例如,當第12胸椎到第1腰椎這段的椎間關節突錯位時,刺激了相應的脊神經,往往隻表現出腰痛和直彎腰受限,下肢則沒有什麼症狀。對於這種情況,采取正脊複位的治療方法,效果很明顯。如果症狀比較輕,平時可多堅持點揉委中穴,並配第12胸椎到第1腰椎段的夾脊穴,能起到很不錯的保健效果。
委中穴這個穴位非常重要,是膀胱經上的一個要穴,具有舒筋通絡、散瘀活血和清熱解毒的功效。中醫上講“胸背委中求”,就是說,凡是腰背上的病症,都可以用委中穴來治,由此可見此穴位確實神通廣大。這個穴位也很好找,就在兩膝蓋背麵膕窩的中央。
當第1、2腰椎椎間關節突錯位時,就會像孫先生那樣,表現為腰部疼痛。對此,除了正脊複位外,平時保健也應該點揉委中穴,並配此段的夾脊穴。
當第2、3腰椎椎間關節突錯位時,刺激了相應的神經,一般會表現為腰部、臀部及大腿疼痛。這時也要點揉委中穴,並配此段的夾脊穴。
如果是第3、4腰椎椎間關節突錯位了,則會導致膝蓋內側疼痛,走路一瘸一拐的,上下樓梯很困難。對此,同樣還是點揉委中穴,並配此段的夾脊穴。
如果椎間關節突錯位發生在第4腰椎到骶椎,坐骨神經根就容易被刺激到,從而導致坐骨神經痛。其症狀主要表現為麻痛沿著坐骨神經放射,從單側下肢放射到小腿外側再到腳麵、腳趾,嚴重的還會放射到腳跟。一般長期坐辦公室的人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對此,平時要多點揉委中穴,並配以第4腰椎到骶椎處的夾脊穴。隻要每天堅持點按,就可以有效預防坐骨神經痛。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患了腰腿痛,不管你屬於上述類型中的哪一種,最好都要配合練習刁氏脊椎保健操的第七、八節,這樣會達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女性,更要當心被腰痛“戀上”有一次鄰居老肖來我家串門,說自己的兒媳婦小惠懷孕已經六個多月了,每天窩在家裏不出門,把沙發當成了床,不是睡覺就是看電視。每次讓她出去活動活動,她總說自己腰痛不想動。特別是最近幾天,小惠腰痛得更厲害,還伴有輕微的腿疼。一家人擔心壞了,害怕胎兒會有什麼問題,於是就打算明天領著小惠到我們醫院去看看,到時候讓我親自檢查一下。我欣然答應了。
第二天,老肖果然領著兒子兒媳到我的門診。我馬上給小惠做了全麵的檢查,發現她肚子裏的孩子沒什麼問題,倒是她自己的腰椎出現了錯位,這才導致了腰痛症狀。最後,經過簡單的正脊複位之後,小惠當時腰就不那麼痛了。
實際上,不止是小惠,很多女性在懷孕期間,都容易腰痛。這主要是因為,女性在懷孕之後,體內分泌激素改變,各種韌帶也會比較鬆弛,以便為胎兒分娩做準備。這個時候,腰部的關節、筋膜也會變得鬆弛,穩定性減弱,再加上隨著胎兒逐漸長大,孕婦的腰椎要承受更大的壓力,所以很容易出現腰椎椎間關節突這種小關節錯位,引起腰痛。
那麼,對於因懷孕而誘發的腰痛,女性朋友該怎麼保健呢?很簡單,不需要推拿按摩,也不需要練習保健操,隻要多休息就行了。
懷孕時,容易由腰椎關節錯位而引發腰痛。
但是“多休息”並不是說整天窩在家裏不動,可以適當進行一些簡單的活動,比如散步。另外,還要注意飲食均衡,平時站立的時候為了維護身體重心平衡,可以有意識地將腰部向前挺。
當然,對於女性來說,由於特殊的生理特點,除了懷孕時容易腰痛外,生完孩子後,也容易腰痛。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產婦在產褥期出血過多,或產後勞動過早、過累以及受涼等,都容易造成腰痛。還有一些產婦,平時久站、久坐、久蹲或束腰過緊等,也會誘發腰痛。對於這些原因引起的腰痛,平時一定要多注意休息,坐月子期間最好不要幹活,做好保暖工作,防止受涼,更不要吃冷的食物或喝冷飲。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產婦,給孩子喂奶的姿勢不當,時間長了也會引起腰痛。為了避免由此引發腰痛,應該坐在低一點的凳子上喂奶,如果坐的位置較高,可以把一隻腳放在腳踏上,或者把身體靠在椅子上。
喂奶時,也不要總是低著頭盯著孩子,一動不動,否則會感覺頸椎不舒服。
另外,經期腰痛也是女性腰痛中比較常見的,尤其是在發生痛經時,最容易出現這種腰痛或小腹疼痛,有時甚至能痛到腰骶部,嚴重的甚至會疼暈。對此,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在月經前五六天點按三陰交穴,堅持點按一周,症狀就會有所緩解。
經常發生痛經的女性,平時一定不要吃寒涼食物,尤其是冰激淩、雪糕、冰鎮飲料等,否則會加劇痛經,從而誘發腰痛。
月經不調久治不愈,別忘了檢查腰椎很多女性,在過了二十六七歲之後,會明顯感覺自己的身體狀況不如從前,同時皮膚也變得越來越差。這到底是由於什麼原因所導致的呢?主要和子宮、卵巢的健康狀況有很大關係。
中醫認為,女性身體的任脈、督脈和衝脈這三條經脈的經氣,都是從子宮和卵巢裏發出來的,所以如果子宮、卵巢比較健康,那麼女性全身氣血充足,就不容易衰老,同時身體也會很棒。由此可見,對於女性來講,保護好子宮和卵巢,就等於保護自己的青春。
而腰椎好不好,對子宮和卵巢的影響也很大,尤其當腰椎發生關節錯位時,就很有可能導致子宮和卵巢方麵的疾病。這其中,月經不調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月經不調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病。以前我們習慣上把經期不穩定,出血量不穩定,閉經看成是月經不調,但實際上,像痛經、功能性子宮出血以及經期腹痛、腰痛、頭痛等,都可以看作月經不調。
為什麼會出現月經不調呢?原因有很多,比如工作壓力過大、精神過度緊張、過於肥胖等,這些因素很多女性都知道,但很少有人了解,當第1腰椎至第4腰椎發生椎間關節突錯位的時候,也會產生月經不調!
因為通往子宮和卵巢的神經是從第1腰椎到第4腰椎發出的,這些月經不調可由腰椎關節錯位引起神經指揮、調節著月經的生理活動。如果這段的腰椎因為外傷發生了錯位,刺激了這些神經,就會出現自主神經紊亂而導致月經不調。
看到這裏,可能不少女性朋友會恍然大悟:怪不得!以前我因為月經不調,藥吃了不少,針也打了不少,可一點效果都沒有!原來病因在腰椎裏麵藏著啊!
的確,日常生活中,由於腰椎很容易受傷,所以因腰椎錯位引起的月經不調非常普遍。那麼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平時應該怎樣保健呢?首先,如果已經發生了腰椎錯位,就要及時采取正脊複位手法,把錯位的腰椎糾正過來。腰椎複位了,控製子宮和卵巢的神經也就恢複了正常的功能,那麼月經不調自然也就好了。
另外,女性朋友平時一定要注意腰部的正確姿勢,尤其是不能在彎腰扛東西時隨意扭動腰部,否則很容易導致腰扭傷。沒事的時候,可以多練習刁氏脊椎保健操的第七、八節,對保護腰椎特別有效。
還應該多點揉三陰交穴,配第12胸椎到第4腰椎處的夾脊穴。三陰交穴前麵我們講過,是脾經、腎經和肝經的合穴,經常點按這個穴位,能促進經脈通暢,從而使女性氣血充足,不但可以治療月經不調或痛經等婦科病,還能延緩衰老,保持肌膚亮麗。
前列腺問題也可查查腰椎幾年前我在某社區做講演,回來的路上,有個中年男人熱情地跟我打招呼,我看他有些麵熟,似乎聽了我剛講的課,於是就停下來和他聊了一會兒。聊天中,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訴我:剛才聽我講演時,他對前列腺的問題很感興趣,因為自己最近不知道為什麼排尿方麵出了問題,想尿卻尿不出來,下體局部腫脹,同時還伴有腰痛症狀。
一聽到“腰痛”,我就知道症結在哪了,於是就建議他盡早去我們醫院檢查一下。結果,第二天一大早,他就來了。我給他拍了X光片,果然發現他的前列腺問題和腰椎有關係,第2腰椎和第3腰椎椎間關節突錯位,導致此處的神經受刺激,從而引發了排尿困難。
其實,類似這位患者的情況也並不少見。從根本上來講,前列腺疾病是由於腎和膀胱功能減退所導致,而從第9胸椎到第11胸椎這部分,發出的神經是支配腎的;從第12胸椎到第5腰椎這部分,發出的神經則是支配膀胱的。
因此,一旦腰椎椎間關節突錯位,刺激了這兩處的神經時,就會出現像上麵那位患者那樣排尿困難,同時伴有腰痛的症狀。
那麼怎樣應對這種情況呢?並不難,如果是第9胸椎到第11胸椎錯位,可點揉三陰交穴和太溪穴,再配以此段的夾脊穴;如果是第12胸椎到第5腰椎錯位,還是點揉三陰交穴和太溪穴,並配此段的夾脊穴。
太溪穴三陰交穴點揉三陰交穴和太溪穴可有助於緩解排尿困難三陰交穴前麵我們已經了解過,這裏不再贅述。而太溪穴呢,是腎經上的原穴,也就是腎經的原氣都彙集在這裏。我們都知道,腎是人體的先天之本,腎一旦出問題,人體就會百病叢生。所以,經常按揉太溪穴,具有一定的提高腎功能的作用。這個穴位在哪兒呢?就在腳內踝後緣的凹陷當中(見上圖)。揉這個穴位的時候,身體虛弱的人會沒什麼反應,並且一按就凹陷下去了。對此,一定要把這個穴位給揉按痛了,然後按到由痛到不痛,這樣才能打通腎經,把太溪穴給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