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人的家裏準備12公斤豬肉,這些豬肉包括豬的各個部位,如果買不全,就殺一頭小豬。再請12個身體健壯的男子做保爺,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官名。鬼師跳神驅鬼時,驅到一個關卡就叫:“這是天狗關,誰敢保?”相關的一個保官出來說“我來保”並吃一塊肉,以此類推,直到12個保爺都叫完,趕鬼結束。通過這樣舍命擔保,病人可望得救。一般人不敢當保爺,說當了保爺以後身體會受到傷害,有生命危險。
6.彝族有“以豬淨宅”的祭掃習俗。如果家裏有久病不愈的病人,或遇到不吉利的事,彝族人就認為是家裏不幹淨造成的,需請和尚來淨宅。需要用的東西有:一頭豬,一隻雞,一小撮蕎麥皮和去皮的柳枝十八根。把豬和雞放在一邊,把柳枝插在門前的地上,和尚來了,一邊念經,一邊壓倒門前的柳枝,認為這樣就可以壓倒病魔消除晦氣。
古人的這種做法在今天看來不免有些可笑,但在當時落後原始的生產生活方式下,人們也隻能用這些辦法和病魔作鬥爭。
在喪葬驅邪活動中,古代人寄予了很多的企盼,因為豬是吉祥物,希望通過敬獻豬來保佑墓中的主人和生病的活人,保他們平安幸福。豬能驅邪祈福,保平安,不僅老百姓這樣認為,就連古代的皇帝也深信不疑。宋代張師道的《後村談叢》裏介紹:宋太宗趙光義在宮中親自養了兩頭神豬,以求辟邪、保太平。但到了宋朝第六位皇帝宋神宗趙頊,於熙寧年間停止敬養神豬,結果在宮中發生了妖人鬧宮的事件,後來又恢複了在宮中敬養神豬的祖製。
(六)生活習俗
不論是現代,還是在古代,人們的生活都是豐富多彩的。長期下來形成了許多生活習慣和各種風俗,我們從不同角度分別介紹一下古代與豬有關的生活習俗。
1.古代人日常生活中吃豬肉最初都是吃全豬的,不是吃豬的某一個部位。老子認為吃豬肉就是“食母”。古代對豬非常敬重,吃豬肉時要舉行吃豬儀式,祈求大地豐收,人丁興旺。
2.土家族有一種叫“吃滿紅”的吃豬習俗。殺豬以後,先用豬血、豬頭、豬尾和豬的四個蹄子,來祭拜祖先。敬祖以後,用豬血來煮稀飯,請寨子裏的人都來吃,取名叫“吃滿紅”。
3.古代每當有人要趕考時,親朋好友們都來送紅燒豬蹄。祝願趕考人好運連連、朱筆題名。古代上榜時都用朱筆寫名字,“朱”音同“豬”,“題”音同“蹄”。因此,對趕考的人來說,能得到別人送給的豬蹄是十分幸運的,預示著他們將榜上有名,這是一種最美好的祝願。
4.白族、彝族和陝西一帶的漢族,大人和小孩都有穿豬頭鞋的習俗,認為這樣可以帶來財富和吉祥。
5.雲南佤族地區有用“豬膽卦”占卜的風俗。殺豬以後,根據豬膽的樣子來判別吉凶。如果豬的膽紋上下行,膽內的水分比較充分,就被認為是吉卦;如果豬膽的紋是左右行,膽內的水分少,則被認為是隱卦。
6.水族用“掐豬耳”作為待客的禮儀。貴客來到時殺小豬款待,先把小豬整頭煮熟,拿來上供,吃完稀飯,再切開待客,客人如果不急於辭行,就把豬頭放在席上享用。如果是結婚殺豬,還要在祭供時男女雙方圍坐在祭桌旁,先掐一點豬耳朵表示開祭,然後再飲酒吃肉。
7.漢族民間有立秋貼秋膘的習俗。一般都用豬肉來貼秋膘。到了立秋這一天,家家都要買豬肉燉著吃或做紅燒肉,也有的吃肉餡餃子,來彌補夏天酷暑的消耗,在今天的河北、東北、北京一帶至今還都保持這一習俗。
(七)取名習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取名也成了一種文化。十二生肖與取名關係十分密切,取個好名字不僅要考慮生肖,還要考慮相關的文化觀念、象征意義和個人的意願。大家都希望有一個吉祥且有意義的名字。豬雖然是吉祥物,但誰又用豬取名呢?現代人是接受不了,可是古代人就喜歡用豬取人名,我們不妨舉幾個例子。
古代有用豬名取人名的風俗。
曆史上各朝各代都有用豬名取人名的習俗。戰國時期魏國有一位大力士,他的名字叫朱亥。“朱”與“豬”音同,“亥”是亥豬,豬年。也可以說間接指豬。
到了秦代,秦二世的名字叫胡亥。“亥”也是用來代表豬的。
漢代有叫“陳豨”“荀彘”的人。這兩個人的名字都和豬有關。豨是豬神豨韋氏。彘是指豬、豬腿。漢武帝小名叫劉彘,也是豬的意思。
魏晉南北朝時期,有人幹脆直接用“豬”。如有人就叫傅野豬,薛野豬,還有叫陳豬的。
唐朝有一個人姓李,取名叫豬兒,大名就叫李豬兒。現在看來,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呢?
四川羌族以十二生肖取名比較普遍。孩子出生以後,由族長或父母給孩子取名。屬豬的孩子,男孩叫“別木基”,女孩子叫“別木子”。在羌語裏“豬”稱為“別”,木基代表男孩,木子代表女孩。
屬豬的人取名字的時候,適合用豆、米、禾、土、三點水兒或寶蓋兒做部首,忌諱用係石、刀、力、血做部首。屬豬的人取名多用“翁”字。
民間取名有大名(官名)小名之分。一般給小孩取小名時都用那些比較健壯好養的動物直接命名,一是為了好養活,什麼豬兒、狗兒。二是為了用賤名欺騙鬼怪,人們認為粗俗的名字可以躲避鬼怪的侵擾。這是民間的一種習俗。
日本人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也喜歡用“豬”給小孩取名字。一般幼兒取一個賤俗的名字一來好養,二來日本人欣賞野豬的勇敢凶悍。野豬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是神勇的象征。
韓國的企業很多用豬來命名。尤其是1995年豬年,有82個地方、200多家企業是以豬命名,其中濟州島是用豬做名字最多的地方。
豬在取名的習俗中作用可真不小啊,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有情趣,豐富了生肖文化和豬文化。
(八)禁忌的習俗
關於豬的禁忌習俗非常多,形形色色,很繁雜。在民間信仰中,豬是有靈性的,家中豬的多少是農家富裕程度的一個重要標誌,於是形成了許多與豬相關的禁忌習俗。
1.養豬的禁忌
(1)建豬欄的禁忌:農家養豬代表的是建立家中的一條富裕路,一條發財路,因此都十分重視,每個環節都不能出問題。
在什麼地方建豬欄,一定要請人看風水,看地基。選好了地點,還要選吉日開工。要選雙日,切忌選單日。動工時要灑“神水”畫“井”字符,為的是驅煞,確保此地的平安。
建豬欄的過程中,匠人一句話都不許說。認為匠人一出聲,日後豬就會吵欄,鬧得全家不安寧。主人給匠人的茶點酒飯,忌諱匠人客氣不吃,或吃不完。吃得越幹淨越好,認為這樣日後豬會愛吃食,肯長肉。有的人看匠人客氣不肯吃完,就搶過來自己吃完。有的老太太搶過飯甚至躺在豬欄地上猛吃,吃不完,誰也拉不起來。
建豬欄一般喜歡用楓樹,取風吹夜長之意。
裝好豬欄之後,忌諱從豬欄邊跨越,怕日後豬往欄杆上爬跨。這些做法都是希望人給豬做個榜樣,希望人的行動能夠感染影響到日後養的豬,可見古人對養豬這件事的重視。
豬欄完全建好之後,要請“養育大神”進來掛紅紙,預示著養豬事業興旺發達。
(2)買豬仔的禁忌
農家把豬欄建好以後,就要買豬仔了。首先要選好日子,古代忌單日買豬,要選雙日。
對豬的要求,首先是頭,切記不能買頭太大的豬,也不能買破頭豬。破頭豬就是黑頭豬上邊有一線白毛,或白豬頭上有一線黑毛。也忌買戴孝豬,指黑豬白頭或黑豬白毛,認為不吉利。頭上長旋的豬也不能買。其次是嘴的要求,忌買嘴又長又尖的豬,這種豬隻吃食不長肉。然後是對耳和毛的要求。忌諱買耳又小又尖又細的豬,這種耳的豬不肯長。忌買豬鬃淺的豬,忌買白豬身上有黑絨毛,黑豬有白絨毛的豬,忌買全身毛倒伏的豬,古代人認為這種豬買回來會走背運的。最後是忌買五爪豬,南方把五爪豬稱為靈官豬,是靈官菩薩變的,是神豬,民間普通百姓是不敢養的。
買豬成交後,賣家一定要索回牽豬繩,認為牽豬繩象征著運氣,是把握豬財的牽線。賣家也不會送豬到買家。如果送了對買家不利,會破財,自己也會被人恥笑。
豬買回來後,街坊鄰居來看,主家要衝糖水給大家喝,忌諱喝不完,喝得越幹淨,將來豬會養得越順當。眾人講話也要注意,不要說“撬口不開、閉眼、閉嘴”的話,否則豬不好喂。如果豬不進欄,也不要著急,不要說話,保持沉默。也不能罵“瘟病死的”,否則真會得瘟病的。
豬進欄後看看它是先拉屎,還是先撒尿,如果是先拉屎就認為是能聚財。如果先撒尿,就認為財氣難保,就要小心些。有些地方還忌諱買豬的第一天就喂食,相信“好豬不吃上門食”。台灣人還有屬虎的人不能看豬仔的禁忌習俗。
喂豬也有禁忌,哈尼族禁忌將豬槽反倒過來,認為這樣會得罪畜神。如果豬自己拱翻了豬槽,就要把這隻豬殺死或賣掉,並向畜神供祭品贖罪。漢族有不讓豬跑到別人家的禁忌,特別是黑豬,民間認為是黑煞神,人們認為這種豬跑到別人家不吉利。養豬的人家要燒香敬神,驅除災難。
以上這些養豬禁忌,與古人對豬的崇拜、對養豬的期望值高、求吉利、求發財的觀念有直接關係。在今天看來,有些禁忌有較濃的迷信色彩,甚至有些是荒謬的,但在當時每一條都被人們嚴格地遵守著,也不失為一種豬文化。
2.殺豬的禁忌
古人殺豬不是隨便什麼時候都可以殺的。一般都是在過年過節或有大事情時,如結婚、生子、喪禮等才殺豬。春節殺豬也有講究,一般都在臘月二十五以前殺完,臘月二十六是封刀日,以後就不能動刀了。
3.食豬的禁忌
(1)殺豬的屠戶不吃豬血,可以吃新鮮豬肉。主家殺豬以後,要先割出2斤左右的方塊肉,貢獻給“養育大神”,然後再自己吃。
(2)小孩子禁忌吃豬腦、豬尾,認為吃了豬腦就不聰明了,將來不識數,吃了豬尾,事事落在別人的後麵,或者是膽小,不敢走夜路。
土家族還不讓小孩吃豬鼻子,否則長大了睡覺會打鼾。台灣地區還禁止小孩吃豬蹄,認為如果吃了豬蹄,長大以後婚事難求。
以上我們從八個方麵介紹了豬與民間習俗,從這些民俗中可以看到豬與人類的關係密不可分,豬是我們生活中不能缺少的寶物,從這些習俗中我們也體會到了民間對豬的喜愛和崇拜。人類賦予豬很多內涵,使它成為神的象征、財富的象征、吉祥幸福的象征,從而使生肖豬的文化更加絢麗多彩,燦爛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