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藝術殿堂(1 / 3)

羅曼·羅蘭終其一生,以追求偉大成就的意誌追求著一個無限廣闊、無所不包、史詩一般的藝術世界。他以無限愛戀的戲劇這一形式開始了自己的藝術創作生涯,為世人留下了《信仰悲劇》和《革命戲劇》;他對音樂愛得如癡如狂,對音樂大師的創作活動進行過探索,留下了大師的傳記和對大師音樂創作的評論;他熱愛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繪畫藝術,撰寫了《16世紀意大利繪畫衰落之原因》的博士論文;他撰寫了作為奠基之作的“音樂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以及《母與子》、《哥拉·布勒尼翁》等一係列著名作品,使他名揚世界,在文學領域成為一顆明珠;他為藝術大師們著書立傳,他也走進了藝術的殿堂,也使別人為他著書立傳。在羅曼·羅蘭的一生中,藝術占據著他無限的感情和整個的心靈,羅曼·羅蘭也把自己貢獻給了藝術這個廣闊無邊的世界。

羅曼·羅蘭在藝術上取得的偉大成就與他在少年時代所受到的藝術熏陶有直接的聯係。少年的羅蘭通過音樂、繪畫、戲劇、文學等藝術形式進入了一個新的令人心醉神迷的世界,也使他那鬱悶的少年生活獲得了歡愉和希冀,使熾熱和煩亂的靈魂得到了清涼解渴和恢複活力的噴泉,使軟弱的孩童為避免毀滅而尋求到了避難所。藝術是少年羅蘭無法遏止的內心需要,少年羅蘭也培養了異乎尋常的廣泛的藝術愛好。

音樂是最早走入羅曼·羅蘭心靈中的藝術,也是他最早從藝術殿堂中獲得的一種“教育”。童年的生活中他就知道了柏遼茲、貝多芬、瓦格納等音樂家的名字,少年時他在黑色的鋼琴前掌握了非凡的音樂知識,而且這些知識不斷地得以深化。在以後的大學生活中,羅曼·羅蘭在熟悉的鍵盤上獲得了蘇亞雷斯的友情,從貝多芬和巴赫的樂曲裏補充了自己還很匱乏的音樂知識,還從欣賞音樂會的演奏中抹掉了揮之不去的厭倦情緒,忘記了使人窒息的現實,懂得了生活的道理,到達了美的世界,掌握了他不曾掌握的演奏古典音樂的鑰匙。在羅曼·羅蘭的生命曆程中,音樂是他最初的愛,像剛剛做母親的女人愛自己的孩子一樣,這種愛一直持續到他生命的終結。

然而,羅曼·羅蘭的音樂興趣在很長時間內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他的音樂天賦也沒有使他成為音樂家。在克拉姆斯小城,羅曼·羅蘭沒有音樂教師指導,最好的老師就算他慈愛的母親了。她的手在鋼琴鍵盤上滑動,把小羅蘭引入那諧和音樂和不諧和音樂的無限密林之中,使他那幼小的心靈在旋律、和弦的進行中進入到一個美麗和諧的世界,好像在日月運行、四季交替中感受到的和諧一樣,在琴弦和心弦的跳動中,小羅蘭的心靈感受到了無限的愉快,同時隨著海頓、莫紮特和羅西尼的旋律,德國、意大利這些未知國度也進入了他的心靈。羅曼·羅蘭在回憶音樂對他幼小心靈的滲入時發表過精彩的評論:

我家有許多樂譜……我翻開這些樂譜,在鋼琴上一個音一個音地把它們彈奏出來……這涓涓的音樂細流灌溉了我的心田,就好像土地適逢甘露。莫紮特和貝多芬的愛情歡樂、痛苦夢想和追求就是我的七情六欲,我和他們息息相通,他們的情感就是我的情感,他們就是我……他們賜予我莫大的幸福!我小時候生病並且害怕死去的時候,莫紮特的優美旋律像我心愛的姑娘時時陪伴著我。後來,當我處於懷疑和絕望的危急時刻,貝多芬的一首曲調重新燃起我心中永恒的生命火焰,每當我心力交瘁的時候,我就坐在鋼琴前,沉浸在音樂中。

羅曼·羅蘭隨老母來到巴黎時,母親發現了兒子所具有的音樂天賦,想要培養兒子發揮所長,但她不敢公開表示,因為對於一個小資產階級的後代,對於一個市民的子弟來說,這種音樂天賦可能會影響他進入某個有名望的高等學府,會白白地貽誤他學業的發展。此外,羅曼·羅蘭的全家來到巴黎這個富人的世界,在音樂界沒有任何可以依靠的關係,他的雙親隻是老老實實地做著他們討厭的工作,不懂,也不想懂“向上爬”的方法,這樣羅曼·羅蘭這個具有音樂天賦的孩子在音樂的道路上就誤入了迷途,直到16歲還不會從演奏舒曼的《曼弗雷鎮》中領略阿爾卑斯山的雄渾,更不懂得高尚的降E小調協奏曲顯示出來的貝多芬的啟示。盡管他曾發誓將此生貢獻給音樂,盡管他20多歲時就已具有高超的鋼琴演奏技巧,盡管他曾那麼生動,那麼富於感染力地講述音樂史,但他始終沒有沿著他天賦的道路成為一名理想中的音樂家。在巴黎時期,如果羅曼·羅蘭獲得一位像以後遇到的羅馬藝術家艾貝,作曲家弗蘭克那樣的有經驗的音樂家的指點的話,這位14歲的少年也許會走上一條筆直的成才道路。

盡管羅曼·羅蘭一家在巴黎舉目無親,但他的母親還是想起了一個出色的鋼琴家,她就是約瑟芬·馬丹。她在拿破侖帝國時代曾名震一時,專門為皇後彈鋼琴,同當時的鋼琴大師肖邦過從甚密。羅蘭的母親還是一位少女的時候,曾經就學於約瑟芬·馬丹,並從她那裏獲得了不少教益。約瑟芬·馬丹有較高的鋼琴演奏技藝,演奏自如,指法科學、細致,迷人而又柔和。在她那靈巧的手指下,樂曲常常在發展到高高的山巔之上時,突然被最弱音切斷,仿佛一個人失去了立腳的根基而滑入那崇高欲望的深淵似的,在震耳欲聾的怒濤聲中洋溢著一種解放和滿足的情緒,然後又潮水般地退卻……皇後常常沉醉在這令人癡迷的旋律之中。

對於羅曼·羅蘭來說,約瑟芬·馬丹的演奏技巧掌握起來並不難,他從她那裏學會了演奏沙爾倍的幻想曲,學會了她那18世紀氣味過於濃厚的演奏風格。由於少年羅蘭對她那過於陳舊的演奏方法感到厭煩,尤其是她對舒曼、柏遼茲、瓦格納的否定使羅蘭難以容忍,於是他離開了第一位“真正”懂得音樂的教師。但是約瑟芬·馬丹對彈奏鋼琴的指點對於羅曼·羅蘭來說是極為寶貴的,尤其是在教授如何演奏莫紮特作品時,這位老演奏家把自己從肖邦那裏模仿來的奧秘毫不保留地“泄露”給了這位少年。在羅蘭的少年時期,她的這些指點成了他獲得的唯一教誨。

更為幸運的是,羅蘭的父母利用音樂會給少年羅蘭提供了受教育的機會,音樂會成了他的“業餘教師”。作為生活在巴黎的小資產者,羅蘭的雙親可以說是慷慨的,他們精打細算,省吃儉用,把節省下來的法郎送給羅曼·羅蘭,讓他每星期去買一張標價低廉的音樂會的普通票,聽巴德魯,科洛納的演奏,後來聽拉穆勒的演奏。這是令人心醉神怡的3個小時,不朽的音樂波濤激蕩著這顆顫抖的稚子之心,使他忘卻了巴黎並超越了時間;這也是他全神貫注地學習的3個小時,因為深思而使他去看、去聽、去判斷,使他沉醉在莫紮特、貝多芬、舒曼的藝術裏,沉醉在小提琴演奏大師奇妙的琴聲裏,或者被鋼琴家激烈而又溫和的表現手法深深地打動。羅蘭在柏遼茲、瓦格納精神激起的銅管和木管的音樂海洋裏盡情地暢遊,這些音樂當時在巴黎是嶄新的。羅曼·羅蘭和好友克羅特爾一起在演奏會上為《戰鬥女神的侵襲》鼓掌或者沉浸在貝多芬D調縮彌撒曲所營造的氛圍中。

晚上在家裏的火爐邊上,羅曼·羅蘭重溫著音樂會上那些動人心弦的時刻,回味著演奏的情景,同時對那些令他感到神秘的主題進行分析。他努力從中搜尋秘密的思想和內在的邏輯,日複一日,年輕的羅蘭在探索創作者的心靈。羅蘭逐漸接近了莫紮特,貝多芬和格魯克。羅曼·羅蘭進入大學以後也經常接受音樂會的教育,並在日記中記述了許多中肯的、經過仔細考慮的批評意見。他寫道,音樂教育是一種具有獨特魅力的教育方式,它能幫助我們同其他人的心靈進行最密切、最激動人心的交往,而且是通過直接途徑,而不是用任何間接的方法來進行交往的。大學生活中,羅曼·羅蘭同蘇亞雷斯結下了深厚友誼,把他當作平生的第一知己,留學羅馬期間羅曼·羅蘭與瑪爾維達相識,這一切不都證明了青年羅蘭身上形成的把音樂看做是使人們相互接近的一種力量的觀點嗎?——這種觀點在以後《約翰·克利斯朵夫》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得到了發揮。

貝多芬是大師中的大師,是無形廟堂裏英雄神龕中的第一尊偶像。早在童年時期,羅曼·羅蘭的媽媽教他如何運用手指在琴鍵的奇妙森林裏漫遊的時候,貝多芬就成了小羅蘭的老師、領路人和安慰者。他雖然不止一次地改變童年的愛好,但貝多芬始終是他中意的人物。隨著少年羅蘭對貝多芬的愛戀,他漸漸地產生了一個願望,想要打開貝多芬的音樂世界,尋找這位神明的塵世生活。羅曼·羅蘭前往維也納、美因茲和波恩,考察貝多芬居住過的小屋,參加貝多芬的慶祝會,瞻仰貝多芬誕生的閣樓,體會貝多芬創建不朽事業的外部生活,不過這是後來的事情。

幫助少年羅蘭進入貝多芬音樂世界的是一位年老的布列塔尼伯爵。這位老先生在瑞士與羅曼·羅蘭偶然相遇,並把自己手中掌握的鑰匙給了羅蘭,他叫德·布勒伊蓬。

這位老先生世代居住在法國,祖上就非常喜愛音樂,並且為音樂的發展做出過貢獻。他高高的個兒,消瘦而筆挺,說起話來和藹可親,十分健談,對別人的提問總是彬彬有禮地給予回答。在他的一生中,宗教占據了他所有的感情,音樂占據了他的生命,使他簡直著了魔。每當談起音樂的時候,這位老先生可以一連幾小時興高采烈地說下去,滔滔不絕,話語中充滿了智慧和豐富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