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兒童如何補充微量元素(1 / 3)

25.兒童微量元素缺乏如何檢測

現在常見的檢測方法有兩種:頭發檢測和血液檢測。

頭發檢測作用不大。目前許多醫院的微量元素檢測手段都是進行頭發檢測,但是由於頭發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受頭發清潔程度、發質、個體生長發育程度和環境汙染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不能很好地反映兒童微量元素狀況。所以我們一般不提倡給孩子做頭發檢測。

與頭發檢測比較而言,血液檢測是一種科學的方法。通過在孩子手指上取一滴血可以檢測出其中的銅、鋅、鈣等微量元素的準確含量。不過有關專家也指出了其致命缺陷,即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微量元素正常值範圍。因此,通常的血液檢查結果也隻能作為參考。我本人在大學時曾做過用離子光譜分析法檢測嬰幼兒體內的銅、鋅等微量元素含量,定量準確,但操作較為繁瑣,不易在醫院普及和應用,隻能作為科研分析。

孩子缺啥關鍵看症狀。判斷兒童是否患有微量營養元素缺乏症的關鍵是要看孩子症狀。一般而言,兒童如果出現厭食、挑食、生長發育遲緩、反複感冒、口腔潰瘍、貧血等症狀都可能與某種微量元素缺乏有關。

26.濫補微量元素害處多

麵對鋪天蓋地的營養品廣告家長們往往會手足無措。形形色色的補鈣、補鋅營養品對孩子的健康到底有沒有用?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所有的微量元素在人體內都有一定的含量和比例。盲目給孩子補微量元素可能會造成不良後果。比如:因盲目補鐵造成兒童體內含鐵量過多會使鐵、鋅、銅等微量元素代謝在體內失衡,從而降低機體免疫力,並可能使血清中鐵離子濃度增高,有導致小兒心肌受損的危險。

因此,如果孩子有微量元素缺乏症或營養不良,應及時去醫院,在醫生的幫助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要特別強調的是:合理的膳食結構是保證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想要孩子健康成長就要培養孩子不挑食的飲食習慣。

27.維生素D與鈣的吸收

補鈣問題最初是從佝僂病開始的。20世紀60、70年代,甚至到80年代,佝僂病都是嚴重影響我國兒童發育的一種疾病。當時我國不少地區,特別是北方地區患佝僂病的孩子很多:囟門遲遲難閉合、方顱、雞胸、羅圈腿……這些都是與鈣吸收不夠,骨質軟有關。

佝僂病的全稱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也就是說佝僂病是維生素D缺乏造成的,而維生素D又是促進鈣吸收必不可少的。所以通過維生素D來促進鈣吸收一直是兒童保健工作者關注的問題。事實上這也經曆了一個認識的過程,最初的做法主要是給孩子補充魚肝油,因為魚肝油裏麵含有促進鈣吸收的維生素D,打“鈣針”(實際上是維生素D)。現在看來,當時的維生素D劑量有些過大,甚至出現過中毒的事件。現在這樣的問題不多了。

如今,我們更提倡使用自然的方式補充維生素D,如曬太陽就是一種最自然的做法,另外還可以給孩子提供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

當然,補充維生素D也要考慮具體的情況。這麼大的國家各地區差異也很大,如深圳的孩子可能多數不需要補充維生素D,而東北地區的孩子,到了冬季因為日照時間短就需要補充;在發達地區的孩子母乳喂養做得好,還有添加各種生長發育所需營養素的優質配方奶,可以不必額外補充魚肝油,而貧困地區佝僂病問題依然很嚴重,仍然需要補充維生素D。

28.微量元素何處找

(1)鐵:動物性食物中,如肝髒、動物血、肉類和魚類所含的鐵為血紅蛋白鐵,血紅蛋白鐵也稱亞鐵能直接被腸道吸收。植物性食品中的穀類、水果、蔬菜、豆類及動物性食品中的牛奶、雞蛋所含的鐵為非血紅蛋白鐵,這種鐵也叫高鐵,以絡合物形式存在,絡合物的有機部分為蛋白質、氨基酸或有機酸,此種鐵需先在胃酸作用下與有機酸部分分開,成為亞鐵離子,才能被腸道吸收。所以動物性食品中的鐵比植物性食品中的鐵容易被孩子吸收。為預防鐵缺乏,應該為孩子首選動物性食品。

(2)鋅:動物性食品中的牛肉、豬肉、羊肉、魚類、牡蠣含鋅量高。植物性食品中的蔬菜、麵粉含鋅量少,且難吸收。

(3)銅:含銅最多的食品是肝髒,大多數的海產品,如蝦、蟹含銅較多。豆類、果類、乳類含銅較少。

(4)碘:因海水含碘豐富,所以海產品都含有碘,特別是海帶、紫菜含碘最多。

(5)硒:穀物、肉類、海產品含量高,除缺硒地區外,一般膳食不缺硒。

因各種食品含微量元素多少不同,為預防微量元素缺乏應吃多種食物做成的混合食物,不能偏食、挑食。

29.補充微量元素的食譜

我們知道微量元素應該從飲食中尋找,小孩子不愛吃怎麼辦?換一種烹調方法,或許孩子就愛吃了。

(1)富含鐵、鈣、磷的蛋黃奶糕:水煮熟雞蛋(約6分鍾),取出蛋黃碾碎,用牛奶和成糕狀或粥狀。適合消化係統不成熟的嬰幼兒吃。

(2)富含鉀、鎂、鐵的綠葉菜泥(汁):芹菜、紫菜、菠菜、茼蒿等蔬菜洗淨後用清水浸泡1小時,放入沸水中即刻撈出,在幹淨菜板上剁成菜泥,擠出菜汁。可直接喂食也可和到麵條或米粥中。如果嬰兒吞咽能力很好可直接喂食菜泥。

(3)富含鋅、銅、鉻、硒的鯰魚湯:鯰魚洗淨,放入冷水中,加入花椒5粒,蔥白1段,煮沸至水變成乳白色(約20分鍾)後放少許食鹽、香油調味,直接喂食魚湯。

(4)含鋅豐富的栗子粥:將栗子5個剝皮後切碎。鍋置火上,加入水,放入栗子煮開後,放入大米1把混合同煮至熟,即可喂食。

(5)含鋅豐富的薺菜雞肝米:將雞肝150克洗淨,切成米粒狀,加少許黃酒、食鹽、蛋清、水澱粉拌合均勻;把薺菜洗淨切成碎末。鍋內放少許油,薑末爆香後,下入切好的肝米翻炒十幾下,把切好的薺菜倒入,略加一點水。煮沸,勾薄芡出鍋即可食用。

(6)含鐵豐富的蟹蓉燴莧菜:將蟹肉斬蓉,盛入碗中,用少許牛奶調開,加入雞蛋清攪勻成蟹蓉;莧菜在沸水內焯一下撈出。鍋內放入油燒熱,烹入料酒,加入雞湯、食鹽、胡椒粉,放入莧菜、蟹蓉,待燒沸後用水澱粉勾芡,加入牛奶拌勻,熟後裝碗,撒上火腿蓉即可食用。

(7)含銅豐富的桃仁燴口蘑:將洗淨的去根口蘑25克,放入碗內,加入雞湯125毫升,放入蒸屜蒸60分鍾左右,將口蘑取出切片,用清水洗淨,碗內湯留用;核桃仁用開水泡過,撈出去皮,切成小塊。炒鍋內放入雞湯125毫升,再把蒸口蘑的水加上,燒沸,下入口蘑片,加入少許醬油、紹酒、食鹽,撇去浮沫,水澱粉勾芡盛入碗內。原炒鍋內放入雞湯125毫升。把核桃仁放進去汆一下,撈出與口蘑放在一個碗中,撒上豌豆苗尖即成。

30.嬰兒如何補充微量元素

(1)0~4個月的嬰兒:母乳喂養的乳兒可以從母乳中獲得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如果乳母本身膳食結構中缺乏某種營養元素那麼嬰兒就會缺乏。所以母乳喂養的媽媽應飲食品種多樣化;飲食搭配合理化;飲食食品天然化;烹調技術科學化;食品宜粗不宜精;食品宜簡不宜繁。牛乳喂養的乳兒可以從配方奶中獲得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各種元素。

(2)4~12個月的嬰兒:無論是母乳喂養還是牛乳喂養的乳兒4個月後都需要添加輔助食品以保證足夠的營養物質攝入,尤其是保證各種微量元素的攝入。乳類是這一時期嬰兒鈉、鈣、磷、鉀、鎂、鋅、銅、碘的主要來源。穀物是這一時期嬰兒鐵、錳、硒的主要來源。蛋、綠葉蔬菜是這一時期嬰兒鐵的主要來源。水也是一些元素的主要來源,合格的礦泉水和白開水最好。我總在文章和醫囑中反複強調嬰幼兒多飲水,很多媽媽都認為水沒有任何營養隻是解渴,所以水的攝入量遠遠不達標。

31.如何判斷孩子是否缺鈣

與20世紀50、60年代相比,我們餐桌上的食物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改變使得佝僂病的發生率呈下降趨勢。在佝僂病防治方案中,沿著曆史的軌跡我們可以看到:維生素D的補充從以往的30萬國際單位/日,到現在的400國際單位/日(合每月1.2萬國際單位);鈣劑從每日1克到現在母乳喂養不需要補鈣、人工喂養補鈣推薦適宜攝入量一半(不到6個月的孩子150毫克/日,6個月~1歲的孩子200毫克/日,1~3歲300毫克/日)。配方奶中有強化鈣。隻要孩子每天攝入鈣量達標,就不用補鈣。這些信息告訴我們,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防治方案也必須與時俱進。中醫學講究“辨證施治”,現代醫學講究“循證醫學”,都是強調把病人當成一個變化的、整體的人來看待。

那麼,孩子缺不缺鈣,是否有佝僂病,是如何判斷呢?

佝僂病的發生與維生素D和鈣攝入不足有關,多見於人工喂養、生長迅速、早產、多病、戶外活動少、環境汙染重、過早喂養穀類、食欲差、偏食的孩子身上,因此了解病史是必需的。

(1)要詢問相關症狀:包括多汗、夜驚、煩躁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