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主要體征:顱骨軟化(3個月以上)、方顱、肋骨串珠、肋膈溝(郝氏溝)、雞胸、漏鬥胸、手(腳)鐲、O(X)形腿。
(3)次要症狀:枕禿、肋外翻、囟門晚閉合(或較大)、出牙遲、肌肉韌帶鬆弛、蛙腹、大運動落後。
(4)臨床檢查:如化驗、X線拍片、測骨密度等。
綜合以上四個方麵,醫生才可以診斷孩子是否缺鈣,是否患了佝僂病。
32.缺鈣要從飲食補
有些父母雖注重給嬰兒補鈣,甚至一天給小兒3~4克鈣,但孩子仍有缺鈣的表現。其主要原因是有些因素影響了鈣質的吸收。為做到正確地給嬰兒補鈣,須注意以下幾點。
(1)鈣劑不與植物性食物同吃:有些植物性食物如穀類,尤其是全麥片、全麥、麩皮等因含植酸高,影響鈣的吸收;又如菠菜、芫荽、莧菜等多種蔬菜都含草酸鹽、碳酸鹽、磷酸鹽等,與鈣結合妨礙鈣的吸收。
(2)鈣劑不與油脂類食物同食:脂肪分解後生成的脂肪酸與鈣結合後不容易被吸收。
(3)每餐不吃過多的肉、蛋:因為各種肉類、蛋類中含磷酸鹽較多,與鈣結合後會影響鈣的吸收。
(4)補鈣的時間:由於奶製品中的脂肪酸會影響鈣質的吸收,因此補鈣最好安排在兩次喂奶之間。有些食物雖營養較豐富,如豆漿,但含鈣量較低,精米、白麵含鈣量也較低,在給小兒吃這些食物的同時都要注意另外補充鈣質。
(5)補鈣的劑量:一般2歲以下的小兒每天需要400~600毫克,3~12歲每天800~1000毫克。按照正常的飲食,兒童每天從食物中攝取的鈣質隻有需要量的2/3,所以每天必須額外補鈣,以填補欠缺的鈣。如果孩子體內缺乏維生素D,腸道吸收鈣的能力就會減小。維生素D的預防劑量為每天400國際單位,不可過量,否則會引起中毒。
(6)多吃含鈣多或能促進鈣吸收的食物:如奶類(人奶、牛奶、羊奶等)含鈣較豐富,吸收也充分;動物肝髒、蛋黃、魚、肉及豆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但動植物中的維生素D要經過紫外線照射轉化為內源性維生素D才能被人體利用,因此要適當曬太陽。海帶、小蝦皮等海產品含鈣量高;紫菜、菜花含鈣也較豐富,蠶豆連皮吃提高鈣的吸收;骨頭加醋熬湯可增加鈣質,糖醋排骨也含有豐富的鈣質;將魚炸酥後連骨吃可提高鈣的含量等。哺乳期婦女經常吃這些含鈣多的食物可提高母乳的含鈣量,對嬰兒起到補鈣作用。對幼兒和兒童要給他們經常吃這些含鈣多的食物以增加鈣質。
(7)多吃酸性食物:因鈣易溶於酸性溶液,在堿性環境則形成難溶的鈣鹽。故多吃酸性水果、果汁、乳酸菌、氨基酸等能促進鈣的吸收。
(8)注意鈣磷比例:磷是人體必需的礦物質,但磷攝入過多會與鈣形成磷酸鈣。研究表明,食物中的鈣磷比例為2:1,牛奶中的鈣磷比接近為1.2:1時最有利於鈣的吸收,母乳中鈣磷之比接近於2:1.所以用牛奶喂養的嬰兒應增加含鈣高而含磷少的食物,如綠葉蔬菜湯或菜泥、蘋果泥、蛋類等以矯正鈣磷比例。
33.補鈣不是越多越好
小孩在日常生活中攝入的奶類中蛋白質含量較高,如果過多地補鈣,鈣容易和奶製品所含蛋白質中的磷、酪蛋白結合,形成稱為“鈣皂”的硬塊。鈣皂大量形成就會導致孩子大便幹燥甚至便秘。這樣反而影響了鈣的吸收率。
還有由於高鈣奶中鈣磷乘積高,導致鈣吸收率降低,大量不能被吸收的鈣從腎髒排出甚至會導致高鈣尿症,對孩子嬌嫩的腎髒也是不小的負擔。
鈣和鋅的吸收是呈競爭性的,即鈣太多會導致鋅的吸收減少,鋅的不足會導致小孩子味覺減退,食欲下降,蛋白質合成不足,甚至還可能導致嬰幼兒生長發育障礙。您瞧,鈣過多又增添了新的麻煩。
所以,普通乳製品一般可以滿足小孩子對鈣的需求。如果孩子每天能攝入足夠的奶製品,再輔以適量的維生素D及足夠的戶外活動,孩子骨骼基本可以健康成長。
34.孩子應該早補鈣
一生之計在於嬰幼兒期。雖說從小到老都不可缺鈣,但是嬰幼兒時期缺鈣對健康的影響最大也最長遠。
其一:嬰幼兒對鈣的需要更為急迫。嬰幼兒體內的鈣每隔1~2年要全部更新一次,而成人體內的鈣更新一次需10~12年。
其二:嬰幼兒時期缺鈣對身高的影響很大。假設一個成年人的身高為165厘米,除去50厘米是在媽媽子宮內成長的,後天共長高115厘米。這115厘米中的1/3(36.6厘米)是在2歲以前生長的。
其三:從牙齒的發育來看,2歲半時20顆乳牙就出齊了,恒牙的牙胚也埋伏在下麵開始鈣化。如缺鈣,乳牙和恒牙的牙釉質發育不良,易發生齲齒。從小沒有健康的牙齒何來健康的體質。所以補鈣一生之計在嬰幼兒時期。
35.春秋補鈣好時節
一年之計在春、秋。有句話:孩子冬天生,春天防抽風,這裏所說的“抽風”就是“嬰兒手足搐搦症”。原因之一是體內血鈣水平太低引起的“無熱抽搐”。這是為什麼呢?出生在寒冷冬季的孩子,大多是隔著玻璃曬太陽,紫外線被玻璃擋住了。缺少紫外線的照射孩子皮膚合成的維生素D減少,體內鈣的吸收相應不足,機體通過減少鈣的利用,使血鈣水平的維持在標準之上。春風送暖時孩子猛地接觸大量陽光,體內維生素D猛增,血鈣被大量運送到骨骼中去,致使血鈣水平猛跌就會出現抽搐。
應對上策是:冬天千萬別放過任何一個晴朗無風的好日子,露出孩子的小臉和小手,帶上孩子在戶外多曬會兒太陽。春天,注意逐漸延長孩子的戶外活動時間別曬猛了,而且要保證攝入足夠的鈣。生後得不到母乳喂養的嬰兒,滿月以後可以服魚肝油以促進牛奶中鈣的吸收和利用。魚肝油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D,要注意用量。濃縮魚肝油每天2~3滴就夠了,注意不是2~3下子,滿管是20滴左右,魚肝油吃得太多會引起中毒,切勿認為“魚肝油是補品,多多益善”。
還有這麼一句話“幼兒度苦夏,秋涼把鈣加”。夏天孩子出汗多,從汗液中丟失不少的鈣,天熱食欲差攝入的鈣少。秋天天高氣爽,溫度適宜應多帶孩子外出曬太陽,同時多補充含鈣豐富的食物使體內的維生素D和鈣多儲存一點兒,待冬天來臨就可派上大用場了。
36.奶、豆補鈣益處多
一日之計在奶、豆。人們習慣於把奶稱為“嬰兒飯”,孩子一旦能上桌吃飯就不再給孩子喝奶了,其實這樣是不對的。營養學家指出,一生不要斷奶,因為奶及奶製品不僅含鈣豐富而且鈣的吸收和利用率高。大豆及豆製品同樣含鈣豐富,小魚、小蝦製成的帶骨帶皮吃的香酥小菜,花生醬,芝麻醬等配著主食一起吃也都是很好的鈣源。再加上麻醬花卷、淋在麵包上的花生醬,這一日所需的鈣就足夠了。
孩子上桌吃飯後還應當每天喝奶,孩子的碗裏有豆又有菜,花生醬、芝麻醬、小魚、小蝦等富含鈣的食品。隻要精心安排好孩子每一天的飲食,讓孩子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一日三餐就能滿足孩子每天成長所需的鈣。
37.嬰兒補鈣應缺多少補多少
現在多數孩子的奶製品攝入量是足夠的。一方麵是因為孩子年齡小,食物的主要來源是奶;另一方麵,母乳、配方奶等都是富含鈣的食物。
那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缺鈣嗎?談到這個問題,必須要弄清楚的問題是:孩子飲食中已經含有了多少鈣?
孩子每天鈣的來源主要靠母乳、配方奶、添加輔食後的強化米粉,以及其他含鈣食物。通過這些來源,孩子的鈣攝入量大致為多少?
在估計了孩子所攝入鈣量的基礎上,再決定自己的孩子是否需要補鈣。這與靠鈣劑來補充孩子一天的生理需要完全是兩個概念。比如一個孩子一天需要400毫克的鈣,我們往往希望孩子通過吃鈣劑達到這個量,事實上孩子通過食物所攝入的鈣就已經達到了這個量。
常見誤區:把配方奶、米粉等食物與補鈣完全分解開,認為補鈣隻有靠鈣劑才能完成。
其次要弄清楚的問題是:究竟怎麼補?
缺多少補多少!先將飲食中獲取的鈣從鈣的總需求量中減去,如果不足再補充。隻有經過科學的計算才能決定孩子是否真的需要額外補充鈣。
筆者遇到的很多父母,之所以對補鈣問題總是放心不下,往往是因為周圍環境的影響:別的家長都這麼做,萬一我的孩子沒有補,耽誤了發育怎麼辦?再說,補了總比不補好……事實上,補鈣並非多多益善。補鈣多了,反而會影響到鋅、鐵等其他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素的吸收。
38.母乳喂養的孩子不必特別補鈣
母乳每100毫升含鈣隻有34毫克(牛乳含鈣高達125毫克),但母乳中鈣和磷的比例為2:1,最適於鈣的吸收。當孩子每天的魚肝油需要量得到滿足時,1歲內母乳喂養的孩子每天可從母乳中得到225~250毫克的鈣元素,所以對6個月內母乳喂養的孩子,並不強調額外補鈣;而6個月~1歲母乳喂養的孩子也隻要稍微額外補充一些鈣就夠了,而這些通過添加含鈣的米粉等輔食就基本夠了。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如果沒有明顯缺鈣症狀就沒有必要補充鈣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