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孫子兵法》企業文化觀(2 / 3)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僅為古今中外許多軍事家所推崇,作為一種決策製勝方略,它同樣適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尤其適用於當前的企業管理領域。在企業文化實施過程中,當出現企業的管理水平達不到要求、管理者的素質不夠高等問題時,不應該把這些問題看做是企業自身的發展問題,而應該考慮企業管理方案的可行性和生命力。根據企業自身實際狀況,逐步去打造一套同企業文化相匹配的、適合企業發展的企業管理體係,這就需要企業“知己知彼”。

“知己知彼”是企業製定科學決策的前提,它要求企業的領導者全麵了解和掌握企業自身、競爭對手、顧客用戶以及市場環境等方麵的信息。隻有對“彼”和“己”的各個方麵、各個環節都了如指掌,才能揚長避短,提高決策的自覺性,減少盲目性,使企業沿著正確的軌道順利前進。用“知己知彼”思想指導企業決策,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必須客觀地了解企業自身。企業必須正確估計自己的實力,了解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在競爭中揚長避短,把自己有限的資源用在最能發揮作用的地方。因為任何企業所擁有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商機很多,但不是每個商機都能為本企業帶來新的機遇。因此,企業必須從自身的實際出發,把企業特色同市場發展需要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企業的優勢,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其次,必須認真分析競爭對手。唯有全麵分析和了解企業的競爭對手,才能“以己之長,攻人之短”,取得競爭的主動權。因此,企業領導者必須加強對競爭對手的調查研究,把對方的每一個環節都摸透,並與自己企業進行對比,看清雙方的優勢劣勢,針對競爭對手的實際製定相應的策略。

最後,必須及時掌握市場環境變化。企業領導者應當特別關注大環境所發生的變化,並且分析這些變化的發展趨勢,研究哪些是帶有傾向性的,分析宏觀經濟形勢,估計經濟大氣候對企業的影響,並考慮對策。當代世界已經進入信息社會,信息是企業決策成敗的關鍵。企業要想做到“知己知彼”,必須及時掌握市場信息。

以“全”爭於天下,以“爭”取“勝”

《孫子兵法》追求一種“全”的境界,在十三篇中提到“全”的有十多處,如《謀攻篇》中的“兵不頓而利可全”、“自保而全勝”、“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是故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功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並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戰爭達到的目的,上策是“必以全爭於天下”,就是說一定要依靠全勝的戰略爭勝於天下。戰爭的最高謀略是“上兵伐謀”。要取得全勝,“知天知地,勝乃可全”,是說懂得天時、懂得地利,勝利就可以保全。中策是“自保而全勝”,是說將帥在打仗時不能夠感情用事,隻追求一時之利而興師致戰,應當慎重考慮國家和軍隊的安全。下策是“伐兵”、“攻城”、“拔人之城”、“破人之國”。如果不出下策就“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應當在戰爭中盡可能避免攻城、拔地而又戰勝敵人,將戰爭損失減少到最低,達到對自己最為有利的結果。戰爭的最高境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追求“全”的理想也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必然結果。這種全勝戰略思想構成中國傳統戰略文化的重要內容,成為後世用兵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用兵作戰並且取得勝利的法則是保全一個國家或一支軍隊,而不是徹底的消滅它。

“以全爭於天下”的核心是一個“爭”字。“爭”字的本義是“力求獲得,互不相讓”,含有“分出高低、上下、勝負”的意思。《孫子兵法》通篇貫穿著“爭”的思想。“爭”的直接目的是取“勝”。孫子開宗明義地說,“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那麼,從根本上講,“爭勝”又是為了什麼呢?孫子認為,是為了“生民之命”、“國家安危”。

孫子還提出,以“全爭”達到“全勝”的最好辦法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孫子說,“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說,百戰百勝還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不經交戰而使敵人屈服,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因此,“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發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就是說,上策首先是挫敗敵人的戰略計謀,其次是挫敗敵人的外交,再次是挫敗敵人的軍隊;下策是攻占敵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為的。

如果透過軍事領域看企業管理方麵的問題,用“全爭”奪取“全勝”的思想便具有普遍的意義。在商業競爭中,選擇“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略對己方來說代價最小,對對方來說反抗最小,對社會來說獲益最大。在市場競爭中,企業首先要思考如何避免商戰,通過謀略使對方放棄本來的戰略企圖,甚至化對抗為合作,實現多方共贏。對抗性的競爭隻是迫不得已時才采取的措施。有的商家不惜一切代價擊倒對手,結果落個兩敗俱傷,損人傷己。

在企業戰略製定中,一味地選擇低價策略是愚蠢的,是對資源的浪費,並且會造成兩敗俱傷。企業應該首先在“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略思想指導下進行戰略選擇,即不斷創新,不斷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市場,或者通過聯合與分工合作實現雙贏。如海爾的技術創新策略已經使海爾位居全國家電行業之首,這是商業競爭中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運籌廟算,出奇製勝

《孫子兵法·計篇》中說:“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謀攻篇》中說:“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禦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