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享有“世界古代第一兵書”、“兵學聖典”之美譽,是我國璀璨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孫子兵法》的核心是力求以智謀取勝,它所包含的思想廣博精深、觀點嚴謹,是智慧的結晶,其社會功能早已突破了兵法的限製,被廣泛地應用在許多領域。尤其是在企業的市場競爭中,孫子的思想為眾多的企業家所認識和運用,被譽為“現代商戰中的指南”。本節主要探討《孫子兵法》中的戰爭智慧如何靈活地應用於戰略管理、營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麵,尤其是對企業文化的構建有哪些啟示。
“五事七計”,道為首計
孫子曰:“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計,而索其情。”即必須通過對決定勝負的五個基本因素的分析和決定戰爭勝敗的七個基本條件的比較,來預測戰爭勝負的趨勢。成功的經營戰略也是如此。
“五事”
“五事”分別是道、天、地、將、法。首先是道,然後一分為二是天、地;再把它合起來是將,再產生法。
用兵者要為道。“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可與之死,可與之生,民弗違也”,意思是說國君施行仁政,以恩信道義愛撫民眾,則民眾便與國君上下一致,同心同德,可以為國君出生入死,而不違抗。從經營管理的角度來看,就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目標要一致,以人為本,取得員工的支持,滿足顧客需要,取得顧客的支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用兵者要知天。“天者,陰陽、寒暑、時製也”,意思是順天時,因時製宜。從經營管理的角度來看,就是要抓住市場機遇,順應市場的變化,特別是對消費者偏好的變化要敏感。企業不僅要適應和利用自然環境的變化,還要適應和利用經濟景氣周期、產品生命周期、企業生命周期等經濟規律,適應和影響政府的政策,創造環境。
用兵者要知地。“地者,高下、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意思是說要知地利,因地製宜。從經營管理的角度來看,企業要熟悉和掌握市場需求、市場容量、市場競爭的變化情況,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經營策略。
用兵者要善於用將。“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意思是說要善於任用將領,選用將領的標準是“智、信、仁、勇、嚴”。從經營管理的角度來看,就是要做好用人決策,這五條用人標準對企業用人決策同樣有借鑒價值。智:專業知識,生活常識,人生閱曆;信:自信於己,施信於人,取信於民;仁:體恤下屬,以己推人,給人機會;勇:勇於冒險,敢於說不,勇於認錯;嚴:嚴於律己,嚴格要求,賞罰分明。
用兵者要知法。“法者,曲製、官道、主用也”,曲製是指軍隊的組織編製及組織運行方式,官道指職責分工,主用指物資供應。從經營管理的角度來看,就是要規劃設計企業的組織運作方式、指揮係統,明確崗位職責與分工、激勵與懲罰,使物流暢通。
“七計”
所謂“七計”,是指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
“主孰有道”,指領導要賢明。一個企業的領導一定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發揚民主,聽取大家的意見,全心全意依靠大家。如果企業領導能做到這一點,就算“主孰有道”了。
“將孰有能”,指幹部要有才能。一個企業不光要有好的領導,而且還要有一大批德才兼備的技術幹部和管理幹部,去貫徹執行領導製訂的方針和政策。
“天地孰得”,指要把握環境的有利條件。一個企業要發展,要有良好的環境。有了寬鬆的政治環境和優越的政策環境,還要及時抓住機遇,迅速發展。
“法令孰行”,指法規要執行。企業要管理好,必須嚴格貫徹企業的各種標準和規章製度,做到有令則行,有禁則止,有法必依,違法必究。
“兵眾孰強”,指具有一定實力。企業要有實力,必須形成一定的規模,要有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企業有了實力,才有競爭能力。
“士卒孰練”,指隊伍要有訓練。企業有高素質的職工,才能生產高質量的產品。為了提高職工的素質,就要經常對職工進行培訓和教育。
“賞罰孰明”,指獎罰要嚴明。當前許多企業缺乏活力,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獎罰不公平,沒有章法。
“五事”、“七計”道為首。“五事”,“道”稱一,“七計”,“道”為首計。戰爭謀道,得道勝。孫臏雲:“以決勝負安危者道也。”何謂“道”?在兵書中有關“道”的闡述,主要有三點:一是政治原則、觀念形態。《孫子兵法·計篇》中說,“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思危”;二是規律法則。《孫臏兵法·八陣》中說,“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內得其民之心,外知敵之情”;三是方法經驗。如《吳子·料敵》中說,“夫安國之道,先戒為寶”。上述三解,以政治原則、觀念形態、思想體係最為重要,“五事”、“七計”“道”為首的“道”,即作此解。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市場就是戰場,一個企業要在競爭中取勝,必須清醒、周詳、實事求是地分析企業的內外環境,並考慮自身的具體條件,以“道為首計”,運用“五事”、“七計”進行科學地預測和決策,製定出能夠適應企業環境變化的經營戰略和措施。今之所謂企業文化,無非求“道”,以為立業精神,成為有“道”企業,方能長存於世,立於不敗之地。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孫子兵法·謀攻篇》中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意思是說,在軍事紛爭中,既了解敵人,又了解自己,百戰都不會失敗;不了解敵人而隻了解自己,勝敗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敵人,又不了解自己,那隻有每戰必敗的份兒了。這句話的深刻哲理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調查研究,全麵了解並把握敵我雙方的情況和力量對比,必定百戰百勝;否則,必敗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