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是舌尖中不送氣清塞音。發音時,舌尖抵住上齒齦,堵住氣流;軟齶和小舌上升,關閉鼻腔通路;較弱的氣流克服阻塞後,爆發成音。例如“道德”“蕩滌”。
t:是舌尖中送氣清塞音。發音情形和d基本相同,隻是在除阻發音時氣流較強。例如“探討”“團體”。
n:是舌尖中濁鼻音。發音時,舌尖抵住上齒齦,形成阻塞;軟齶和小舌下垂,打開鼻腔通路;氣流振動聲帶後從鼻腔流出。例如“泥濘”“能耐”。
l:是舌尖中濁邊音。發音時,舌尖抵住上齒齦,舌頭兩側留有空隙;軟齶和小舌上升,堵住鼻腔通路;氣流振動聲帶後從舌頭的兩側通過。例如“理論”“來曆”。
g:是舌根不送氣清塞音。發音時,舌根抬起接近軟齶形成阻塞;軟齶後部上升,關閉鼻腔通道;較弱的氣流振動聲帶後克服舌根和軟齶形成的阻礙,爆發成聲。例如“灌溉”“鞏固”。
k:是舌根送氣清塞音。發音情形和g基本相同,隻不過除阻時氣流較強。例如“刻苦”“慷慨”。
h:是舌根清擦音。發音時,舌根抬起靠近軟齶,中間留有一條窄縫;軟齶和小舌上升,關閉鼻腔通道;氣流從窄縫中摩擦而出。例如“花卉”“輝煌”。
j:是舌麵不送氣清塞擦音。發音時,舌尖抵住下門齒背,使舌麵前部抬起緊貼硬齶前部;軟齶和小舌上升,關閉鼻腔通道;然後較弱的氣流將舌麵和硬齶前部所形成的阻礙衝開一條窄縫,氣流從間隙中摩擦而出。例如“經濟”“階級”。
q:是舌麵送氣清塞擦音。發音情形和j基本相同;隻是除阻時氣流較強。例如“親切”“崎嶇”。
x:是舌麵清擦音。發音時,舌尖抵住下齒背,使舌麵前部抬起接近硬齶前部,中間留有一條窄縫;軟齶和小舌上升將鼻腔通路堵住,氣流從窄縫中摩擦而出。例如“消息”“新鮮”。
zh:是舌尖後不送氣清塞擦音。發音時,舌尖上翹抵住硬齶前部;同時軟齶和小舌上升,將鼻腔通路堵住;然後較弱的氣流將舌尖和硬齶前部所形成的阻礙衝開一條窄縫,氣流從窄縫中摩擦而出。例如“莊重”“政治”。
ch:是舌尖後送氣清塞擦音。發音情形和zh基本相同,隻是除阻時氣流較強。例如“馳騁”“躑躅”。
sh:是舌尖後清擦音。發音時,舌尖上翹接近硬齶前部,中間形成一條窄縫;同時軟齶和小舌上升將鼻腔通路堵住;然後呼出的氣流從窄縫中摩擦而出。例如“閃爍”“韶山”。
r:是舌尖後濁擦音。發音情形和sh基本相同,隻不過呼出的氣流要振動聲帶,摩擦輕微。例如“柔軟”“仍然”。
z:是舌尖前送氣清塞擦音。發音時,舌尖抵住上門齒背形成阻塞;同時軟齶和小舌上升將鼻腔通路堵住;然後較弱的氣流將阻塞衝開一條窄縫,氣流從窄縫中摩擦而出。例如“總則”“藏族”。
c:是舌尖前送氣清塞擦音。發音情形和z基本相同,隻不過除阻時氣流較強。例如“層次”“蒼翠”。
s:是舌尖前清擦音。發音時,舌尖接近上齒背,中間形成一條窄縫;同時軟齶和小舌上升將鼻腔通路堵住;然後氣流從窄縫中摩擦而出。例如“思索”“色素”。
六、普通話韻母的分類和發音要領
(一)根據韻母的內部構成情況,可以將普通話39個韻母分成單韻母、複韻母、鼻韻母三類
單韻母:是由一個元音構成的韻母。發音時,舌頭和嘴唇構成的口腔形狀始終是不變的,所以發出的聲音也是單一的。單韻母共十個:a、o、e、ê、i、-i(前)、-i(後)、u、ü、er。
複韻母:是由兩個或三個元音構成的韻母。由於複韻母是由兩個或三個元音構成的,所以發音時,舌頭、嘴唇和整個口腔的形狀要逐漸發生變化;其發音時並不是幾個元音的簡單相加,而是從一個元音向另一個元音漸次滑動的過程。複韻母共有十三個:ai、ei、ao、ou、ia、ie、ua、uo、ue、iao、iou、uai、uei。
鼻韻母:是由元音帶上鼻輔音n或ng構成的韻母。其發音原理和複韻母基本相同,即發音時發音器官由元音的發音狀態逐漸向鼻音的發音狀態滑渡,最後完全變為鼻音。鼻韻母共有十六個:帶n的叫前鼻音韻母,有8個,即an、en、in、ian、uan、uen、un、van;帶ng的叫後鼻音韻母,包括ang、eng、ing、ong、iang、uang、ueng、iong,共8個。
(二)按照有無韻頭或韻頭種類的不同,也就是根據韻母開頭元音發音的口形,可以將普通話韻母分為四類,漢語傳統音韻學稱之為“四呼”
分別是:
開口呼:指沒有韻頭,而韻腹又不是i、u、ü的韻母。例如:漢(hàn)、配(pèi)。
齊齒呼:指韻頭或者韻腹是i的韻母。例如:秀(xiù)、即(jí)。
合口呼:指韻頭或者韻腹是u的韻母。例如:換(huàn)、虎(hǔ)。
撮口呼:指韻頭或者韻腹是ü的韻母。例如:學(xué)、韻(yùn)。
(三)普通話韻母的發音要領
元音的發音和舌頭移動的部位有關係。發元音時,口腔是一個共鳴器。元音的不同音色取決於口腔形狀的不同。而口腔的形狀和“口腔的開合、舌頭的位置、嘴唇的形狀”有關。因此元音的音色是由以下三個方麵造成的:
一是舌位的高低。高低是指舌麵和上齶的距離。距離近,舌位就高;距離遠,舌位就低。舌位的高低和口的開合度有直接關係:開口度大,舌位就高;開口度小,舌位就低。舌位的高低一般分為“高、半高、中、半低、低”五個等級。
二是舌位的前後。前後是指舌頭的牽伸和後縮。元音舌位的前後位置一般分為“前、央、後”三種。
三是唇形的圓展。圓展即嘴唇圓與不圓。唇形的變化一般分為“圓唇、不圓唇”兩類。
因此,描述每一個元音韻母的發音特點,一般從上述三個方麵去說明。現將每個元音韻母的發音要領分述如下:
1.單韻母發音要領
a:央、低、不圓唇元音。發音時,舌位降到最低,口腔大開,唇形成自然狀態。例如“發達、喇叭”的韻母。
o:後、半高、圓唇元音。發音時,口腔半開,舌頭後縮,舌位半高,嘴唇攏圓。例如“磨墨、婆婆”的韻母。
e:後、半高、不圓唇元音。發音時,口腔半開,舌頭後縮,舌位半高,嘴角向兩邊略展,唇形不圓。例如“客車、特色”的韻母。
ê:前、半低、不圓唇元音。發音時,口腔半開,舌位半低,舌頭前伸,嘴角向兩邊展開,唇形不圓。例如“確切”的韻母。ê自成音節時隻有一個字“欸”。“欸!你快來”中表示招呼的歎詞“欸”就是ê的讀音。它一般和i、ü組合成複韻母ie、üe。
i:前、高、不圓唇元音。發音時,口腔開口度很小,舌頭前伸,舌位最高,前舌麵接近硬齶,嘴角向兩邊展開呈扁平狀,氣流通路狹窄但不發生摩擦。例如“筆記、激勵”的韻母。
-i(前):舌尖前、高、不圓唇元音。發音時,舌尖前伸對著上齒背,形成一條窄縫,氣流通過時不發生摩擦,嘴唇向兩旁展開。-i(前)在普通話裏隻和z、c、s三個聲母相拚。例如“字詞、自私”的韻母。
-i(後):舌尖後、高、不圓唇元音。發音時,舌尖上翹接近硬齶最前部,形成狹窄的通路,氣流通過時不發生摩擦,嘴唇向兩旁展開。例如“支持、事實”的韻母。
u:後、高、圓唇元音。發音時,口腔開口度很小,舌頭後縮,後舌麵接近軟齶,雙唇攏圓像一小孔。例如“圖書、鼓舞”的韻母。
ü:前、高、圓唇元音。發音時,口腔開口度很小,舌頭前伸,舌位最高,前舌麵接近硬,嘴唇攏圓。ü和i發音情況基本相同,區別在於嘴唇的圓扁。例如“區域、旅居”的韻母。
er:央、中、不圓唇卷舌元音。發音時,口腔半開,舌麵中央升到中間高度,同時舌尖卷起對著硬齶,嘴角略微展開。er是一個特殊的單韻母。它雖用兩個字母表示,實際上隻是一個元音;其中的r隻是表示卷舌動作的符號。它不能與聲母相拚,隻能自成音節,如“而、二、爾”等,也可以和其他韻母結合起來,用作兒化韻的標誌,例如“花兒(huar)”。
2.複韻母發音要領
複韻母中,韻腹(即主要元音)發音響亮清晰,韻頭和韻腹發音相對較為輕短模糊。
ai、ei、ao、ou由於韻腹在前,稱為前響複韻母。發音時,前一個元音比後一個元音開口度大,並由前一個元音向後一個元音滑渡,前一個元音響亮清晰,後一個元音輕短模糊,隻表示發音時舌位滑動的方向。例如“愛戴、肥美、報告、守候”的韻母。
ia、ie、ua、uo、üe由於韻腹在後麵,稱為後響複韻母。發音時,後一個元音比前一個元音開口度大,同樣由前音向後音滑渡;後一個元音清晰響亮,前一個元音相對輕短,隻表示一個起始位置。例如“加價、貼切、掛畫、碩果”的韻母。
iao、iou、uai、uei由於韻腹在中間,稱為中響複韻母。中間的主要元音發音最響亮,比前後元音開口度大;前元音發音比較輕短,隻表示一個起始動作;後元音輕短模糊,隻表示舌位滑動的方向。例如“飄渺、悠久、外快、追隨”的韻母。
3.鼻韻母發音要領
an、en、in、ian、uan、uen、un、uan稱為前鼻韻母。發音時,先發完元音,然後舌尖抵住上齒齦,緊接著軟齶下降,打開鼻腔通道,氣流在鼻腔共鳴時,舌尖與齒齦繼續持阻,直至鼻音完畢。例如“談判、恩人、親近、簡便、婉轉、溫順、均勻、圓圈”的韻母。
ang、eng、ing、ong、iang、uang、ueng、iong稱為後鼻韻母。發音時,同樣先發完元音,緊接著舌根部分抵住軟齶形成阻礙,同時軟齶下垂堵住口腔使氣流在鼻腔共鳴,鼻音發完後,舌根和軟齶在解除阻礙。例如“幫忙、風聲、傾聽、從容、響亮、狀況、嗡嗡、洶湧”的韻母。
七、普通話發音的口腔控製
發音吐字時,口腔控製應注意“挺軟齶、打開牙關、適當收唇和吐字力度集中於中線”。
挺軟齶是指將軟齶適當上抬,以擴大口腔容積,增加舌頭活動的空間,使共鳴得到改善,這樣能夠改善吐字的清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