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魯哀公被季康子等“三桓”欺負,跑到越國來訴苦,請求越王幹涉。越王勾踐很想去魯國支持下正義,但是又擔心外出期間文種圖謀不軌,於是拒絕魯請。魯哀公流亡在越國,混了一年,就哀傷地死了。

勾踐不能再等了,他招來文種,讓文種談自己對自己的認識。

文種說:“我是個忠臣,而且勇敢、誠信。我多次勸諫過您,拂逆過您的心思,自知死罪。範蠡也勸我,敵國滅,謀臣亡,但我……不勞大王今日來問,我都知道了。”說完,倆人無言而散。

文種回到家裏,吃飯之前也不禱告,他老婆就衝他發火了,罵他不敬業、心意貪、糊裏八塗。文種說:“老婆,你不知道,我都快死的人了,別吵吵了。”

果然,次日,越王派人送來寶劍,說:“當初你教寡人七種攻吳戰略,我隻用了三種,還剩四種,你去地下教我的先祖吧,讓他們跟吳王們勝利搏鬥吧。”

文種抱起寶劍,淒涼苦笑:“想不到,堂堂的楚國從前宛城大夫,現在遭了區區越國國王的算計。唉,以後的季世,忠臣大夫,必然有很多人會想到我,類比於我啊。”

文種的功勞太大了,勾踐沒法報答他,除非把自己的君位給他,或者分一半兒國家給他,但這都又不可能,那隻好把他賜死。功勞大到沒法賞賜的時候,也隻有把他殺了。

文種的死,還在於從前教了勾踐“七種攻吳戰略”,這七條辦法,都是陰謀下作的,什麼美人計、唆使吳國大興土木以耗費人力啊,這自然令勾踐感覺到文種是個善於陰謀的人。這樣善於陰謀的人,未來我勾踐老死之後(十年後,勾踐就死了),我那單純的兒子對付得了他嗎?當然,如果文種是個忠誠的人也沒事。可是,能對敵人使詐的人,會對自己的主子也極端忠誠嗎?

勾踐提到了這七種戰略,說明他潛意識裏是怕著如此多智、善詐的文種。是凡智謀詐謀之士,不免最後就淪落到被主子懷疑的結局。

文種死在了功成名就的事業高峰,而此時的範蠡,卻在太湖上獨來獨往,看著似錦江山,和身邊的西施互相唱答。

範蠡:(西皮倒板)整頓山河心事了,

西施:五湖煙水任逍遙。

範蠡:浮雲富貴誰能保?

西施:功成身隱是英豪。

範蠡:遠望群山顏色好,

西施:桃花千樹逞新嬌。

範蠡:雲水光中來放棹,

西施:一行白鷺上春潮。

接著,西施開始回憶她悲歡離合的身世,當然略過了當時去吳王夫差那裏“獻”的途中,跟護送她的領導範蠡,在路上發生兩性關係,並且生下了一個小孩兒(當然這說法出自於地方野史)。不過西施還是提起吳宮就心惆悵,猶如一夢熟黃粱。三千粉黛人悵惘,一身寵愛惑吳王。佯歡假媚多勉強,柔腸百轉度流光。

據《越絕書》傳說,吳王夫差自刎以後,西施30歲左右的年紀,在姑蘇城裏東躲西藏,生死難料,卻被舊日情人攬入懷抱,嫁了人類曆史上最可選的優秀郎君--範蠡,有錢的大款兼逍遙的隱士,獨守著心上人,唱隨邀遊,泛五湖而去,成為一對神仙伴侶。“注釋13”

範蠡修訂了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他來到齊國的海邊買了塊地,雇人耕耘,可能是當地魚賤米貴,範蠡很快就賣糧食發財,被齊國領導人表彰,想讓他當相國。範蠡認為這並非好事,喟然興歎:“居家則至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於是散掉家財,移居中原東部的交通、貿易樞紐--山東定陶,自稱陶朱公,在這裏當倒爺,利用地理優勢倒騰天下貨物,不久又家資巨萬,成為聞名遐邇的大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