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吳王也並不隻是光泡妞不幹正事,相反,他很busy(忙碌)。
夫差打敗越國後,同年當即就北上,進攻陳國。這也客觀地說明了夫差保留越國的存在,是便於及早北上,去向中原爭霸。陳國是吳國從東南方向進入巴爾幹的必經之路,成為吳國打擊的第一個目標。當初,吳王闔廬攻入楚國郢都後,曾經要求諸侯來這裏會盟,包括叫陳國來郢都朝拜自己。但是陳懷公以“有病”為名,拒絕去朝拜,吳怒。夫差於是在伐越的公元前494年,於伐越後的八月,就進攻陳國。戰敗越王的同年八月,進攻陳國,頗有斬獲而還。
陳國跟蔡國一樣,都在楚國的東北部,吳軍入陳,令楚昭王和令尹子西等人非常恐慌。好在吳軍並沒有南下楚國的意思。
又四年後,公元前490年,“老不死蜥蜴”齊景公終於老死了。他從前學牛被孺子牽著,那孺子是個幾歲小孩,上麵本來還有哥哥,但不知道齊景公怎麼想的,竟把這小孩立為了接班人。孺子上崗沒幾個月,次年,就被卿族中最強的陳氏(已經打跑了樂、高兩氏)的掌門人陳乞殺掉。陳乞改立齊景公的另一個兒子為君,是為齊悼公。
下一年,吳國再次攻打陳國,楚昭王(在位已有二十六年)當即親自領兵來救,駐軍楚、陳邊境的城父,結果他不來還好,一來就病死軍中了。此外,人們看見有一朵紅雲像鳥一樣夾著太陽飛了三天,楚昭王請外國專家周天子的太史來分析,後者說:“這恐怕是要應在您身上--有大的災病了。可以禳祭一下,把災病轉到令尹和司馬身上。”
楚昭王說:“解除了腹心之疾(國家腹心,指自己),卻讓肱股(指令尹、司馬)病死,這有什麼益處兮?寡人若無大罪,天怎麼讓我天殤呢?若有罪,就當受罰,何必移到他人代受?”
於是不禳祭,結果現在到軍中就病倒了,隨即死去。楚軍裹屍而撤,陳國無奈,宣布聽從吳國。吳軍方才撤兵。(從時間上看,這時候正是勾踐在吳國“留學”歸國的一兩年時。)
下一年,公元前489年,夫差又向北挺進到魯國,來探索山東半島。魯國這時候早在二十年前叛離晉霸主,改聽齊國齊景公領導,但是齊景公前年死了,內政也不穩,吳國試圖叫魯國脫離齊陣營,改奉吳國為老大。或者至少魯、吳結盟。
夫差領軍到了魯國南部,派人到曲阜請魯國君過來會麵。魯定公剛剛已經死了,兒子魯哀公在位。魯哀公非常重視,跑到南部的棗莊地區與吳王會見。兩君搞了盟誓,建立聯盟。會後,吳國大臣(也許是太宰伯嚭)故意難為魯國,向魯國征取一百牢供禮(牛、羊、豬各一頭為一牢。天子才十二牢)。魯國人震驚,說:“從前我們給晉國的卿,才不過十一牢。怎麼你們瘋了?”
“我們是王啊,按照王製,享受卿的十倍待遇啊。”
“沒這個道理的,周王製禮,天下最大的數,不過十二,一百是打哪兒來的啊?”
吳國人不理會,閉上眼,魯國惹不起,隻好拿出三百頭牛、羊、豬打發吳人。
吳軍走後,到了秋天,魯國執政卿季康子(是季桓子的兒子,季桓子四年前死了)覺得吳國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就想滅掉附近的邾國,邾國和魯國是老仇家。魯卿孟懿子也讚同。他倆都是貪圖邾國的土地。下麵的大夫都不樂意,說邾國是吳國的小弟,這麼幹,等於背叛剛剛盟誓的吳國。季康子還是出兵去打邾國,並且滅掉了邾國。邾國的亡國大夫跑到南邊求救於吳。
次年,公元前488年,吳王夫差怒而來懲罰魯國,親自率兵進攻,奪下魯國的武城、東陽,駐軍泗水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