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踐借“糞遁”回國以後,大夫範蠡又發揮他的建築特長(這家夥文、武、工程、藝術、財經、流通、天文、占卜一身兼備),修築了會稽山下的新都城。範蠡苦心運思,築大小兩城。大城又稱蠡城,周長二十裏,比蘇州的“吳王闔廬大城”小一半,有陸門三,水門三(西北角無門無牆,表示對吳國不設防,心扉洞開)。小城周長三裏餘,設陸門四,水門一,有“勾踐小城”之稱。小城是王族住的。“注釋7”另外,當時諸侯國城很多還不是方方正正的,而是三個城呈“品”字形或兩個城一大一小並列,可以互為犄角,利於守禦。

勾踐以文種治理國政,開墾田疇,獎勵生孩子,輕斂薄賦,減刑省罰,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受到遠在四百裏外吳國領導人的肯定。夫差很快發來嘉獎電報,恢複勾踐對越國原80%領土的統製權,勾踐大喜。夫差是把勾踐當成中央下派地方的幹部來支持對待了,讓勾踐料理好南邊的事物,每年春秋兩次進貢,然後夫差可以安安心心地經營北方中原。

勾踐為了向“中央”表功,特發出國中男女,人山采集葛藤,漚製抽絲之後,紡成葛布(比絲還薄,透氣性比絲好,適合夏天穿,染色之後也很漂亮),合計十萬匹,以及蜂蜜九大桶,狐皮五雙,造箭的竹子十船,獻到吳王那裏。“注釋8”

吳王立刻賜給勾踐諸侯旗幟的羽毛,諸侯的幾杖。兩國人民歡欣跳躍。

勾踐這個人,是短性子,也就是說比較任性,易於反複。當初一即位,就著急打吳國,導致被囚三年;在吳國的時候,也許他是誠心臣服了,對吳國像親爹似的;哭喪著臉,諂著笑,裝了三年孫子剛回來,過了沒兩年,就又還陽了,又猖狂了,又要你死我活了。

勾踐遂召集眾臣,痛罵了一頓吳國,然後要求討論戰鬥方案,征集大家策謀。

他下邊的人不像他這麼任性輕率,大夫逢同說:“國內稍微剛有點兒殷實,立刻整頓軍備,鋒芒畢露的話,恐怕會驚動吳國,那我們就大難再至了。鷙鳥將要搏鬥,必須低飛收羽,聖人將要造反,先應該裝出和順。”

範蠡和大夫苦成也勸。勾踐隻好稍安勿躁,接受文種的六條外交方略。

第一,祭天,討老天爺喜歡(君權神授嘛)。

第二,賄賂吳國的君王、大臣。

第三,高價收購吳國的大米、糧草,挖空吳國,而自己偷著儲備糧食。

第四,贈送美女,擾亂君心。

第五,進獻能工巧匠和深山大木,促使吳國建造華麗的宮殿,使他消耗民力(那時候搞點兒土木建築就可能累得民生凋敝,現在搞個登月計劃也無礙於經濟民生,時代是不同了啊)。

第六,扶植吳國的阿諛奉承之臣。

總之,文種的這些主意都比較“下作”,都不是軍事對抗,而是進行政治經濟幹擾,拖對方領導幹部下水,拿糖衣炮彈腐蝕對方的精神,即便現代國際間也不多用這些“損招”,用多了,難免搞得自己臭名昭著。文種後來不得好死,宜也。(這些“損招”對一個民族和地域的損害,比幾場戰爭還要來得消極,春秋時代以前,一直沒有這種打法。而文種這樣能對敵人用欺騙的手段的人,往往也會令主子懷疑他自己的忠誠性。)

夫差果然中計,據說他在靈岩山上修築姑蘇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能遠望二百裏。為了修建這個東西,木材堆積如山,以至堵塞河道(隨後這裏得名木瀆),消耗民力頗大。(如今,兩千五百年後,這裏成了遊人遊蕩的地方,著名旅遊景點有“吳王井、玩月池、琴台、硯池、西施洞”,都在靈岩山,但估計都是後人修的,不是原裝了。是後人的生財之道。)“注釋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