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喻對比與英漢翻譯(1 / 3)

比喻,也稱譬喻,即打比方,它是根據事物之間的相似點,用乙事物(喻體vehicle)來說明或描摹甲事物(本體tenor)。朱熹說是“以彼物比此物”。亞裏士多德在《修辭學》中說,比喻是“用相近的類似事物作隱喻”使人“想起那個不明說的相近事物”。比喻能使行文說話更生動、更形象,更易讓對方理解和接受。比喻是增強語言藝術表達效果的重要修辭手段之一,也是人類認識世界必不可少的語言表達手段,各民族語言中都有大量豐富多彩的比喻。比喻具有全球性或相似性。由於各民族的語言各有其特點,如思維認識不同,文化地域環境各異,從而產生了比喻使用上的差異。比喻是使用最廣泛的一種修辭手法。通過比喻,陌生的事物變得親切熟悉,抽象的概念變得生動具體,因此比喻在世界上幾乎所有民族的文學作品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語言表達手段。比喻絕不僅僅是文學藝術中的一種基本的修辭手法,比喻首先是自然語言中一種常見的現象,甚至可以說是自然語言的一種基本的存在和發展方式。如果沒有比喻,自然語言的存在和發展就難以想象,難怪意大利美學家維柯認為“隱喻形成一切民族語言的骨幹”,“隱喻構成全世界各民族語言的龐大總體”。我們知道,隱喻隻是比喻的一種。按照維柯的結論推想起來,比喻在一種民族語言或自然語言中占的比例應更大。事實上,比喻作為構詞方式自古就有,從認知語言學角度看,日常用詞如“山腳、山腰、河口、牆頭、樹冠”等就是人類喻象思維在語言中的體現。現代社會日新月異,新詞層出不窮,其中不少詞就是以比喻為基礎的。無論是指示具體事物的“菜單、病毒、(準入)門檻”,還是描述抽象概念的“瓶頸、(經濟)軟著陸”,大多也是建立在喻象思維之上的。因此比喻在語言發展和語言應用中的作用是千萬不可小看的。盡管比喻是不同語言的共同現象,但是不同民族由於各民族產生、發展的曆史各不相同,更由於各民族生存環境、生活方式及思維方式的差異,用來打比方的材料――喻體也就千差萬別了。千姿百態的喻體在民族文化和民族語言發展的長河中熠熠生輝就折射出各具特色的民族光彩。然而,也正是比喻中熠熠生輝的民族色彩給溝通兩種語言的翻譯設置了道道難關。比喻種類很多,目前修辭學界對比喻的說法不一。筆者主要依據現階段通用漢語教材和現代英語中常用的類別進行對比研究,漢語中采用“三分”,即明喻、暗喻(也叫隱喻)和借喻。英語為明喻(simile)、隱喻或暗喻(metaphor)、轉喻或換喻(metonymy)和提喻(synecdoche)。以下將從對比語言學、認知語言學和文化背景的角度對比分析英漢比喻,揭示英漢比喻的內在規律,找出共性,分清差異,以便更準確地理解英漢語言中比喻的詞義和句義,提高對英漢比喻的欣賞能力和翻譯能力。

(一)比喻的民族差異性比喻是民族曆史的積澱,是民族生活的折射,因此比喻總打著深深的民族烙印。中華民族發源於黃河中下遊,農耕是中華民族先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農耕也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此以農耕設喻就成了漢語比喻的一個重要特點。看下麵幾個例句:力大如牛as powerful as an ox種瓜得瓜、種豆得豆As a man sows,so he shall reap揮金如土spend money like water拔苗助長spoil things by excessive enthusiasm瑞雪兆豐年A timely snow promises a good harvest雨後春筍Like mushrooms after rain斬草除根destroy completely and thoroughly與中國不同,英國是個麵積不大的島國,氣候涼爽濕潤卻不適宜農耕,因此很久以來海洋就在英民族的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以漁獵和航海設喻就成了英語比喻的一個重要特點。如:

drink like a fish牛飲

crocodile tears鱷魚眼淚;假慈悲

as mute as a fish默不作聲

as close as an oyster嘴很緊;不會漏嘴

between the devil and進退維穀;進退兩難

the deep blue sea

to go with the stream隨波逐流

to sink or swim好歹;不論成敗此外曆史典故、民族文學、宗教信仰等也常常為民族語言增添鮮活的比喻。臥薪嚐膽to endure hardships to accomplish

some ambition樂不思蜀abandon oneself to pleasures事後諸葛be wise after the event指鹿為馬distort facts罄竹難書(of bad deeds)too numerous to be listed脫胎換骨make a thoroughgoing change優柔寡斷的人Hamlet冷酷無情的人Shylock非常聰明as wise as Solomon唯一致命的弱點the heel of Achilles一貧如洗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由於比喻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因此將比喻從一種民族語言翻譯成另一種民族語言時勢必遇到民族差異的困擾。上述比喻的譯文僅僅是常用詞典所提供的譯文,不一定適合所有的上下文,因為比喻的翻譯既要考慮比喻的民族性、比喻的演化,還要考慮翻譯策略。

(二)英漢比喻的共性英漢兩種語言雖然分屬不同譜係,結構形態各異,但它們是世界上成千上萬種語言中的一種,作為語言大家庭中的成員,都具有語言本身所具有的普遍特征。另外英漢兩個民族在漫長的曆史發展過程中,都逐漸對如何使語言更精彩產生了趨於共同的理解,這種共識積澱在各自對本民族語言研究形成的理論之中,成為今天兩種語言比喻共性所形成的重要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