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漢語抽象名詞意義較具體英語裏在動詞或形容詞後麵加上-ment、-tion、-ence、-ity、-ism、-ure、-ness這些名詞後綴,我們就可以明顯感覺到其抽象性。絕大多數的漢語抽象名詞是從動詞和形容詞直接轉化而來它們在詞形上沒有形態變化,隻是詞類變化了。因此可以這樣說,漢語當中的抽象名詞實際上是一種兼類詞,即動詞兼名詞或形容詞兼名詞。所以,這些兼類詞用作名詞時還是帶有較為具體意義的。
3.漢語的範疇詞更像是抽象名詞的後綴在漢語中,有一類詞稱為範疇詞(category words),如局勢(緊張局勢)、態度(冷漠態度)、問題(腐敗問題)、情緒(自滿情緒)、狀態(敵對狀態)、現象(反常現象)等。這些詞可以加在動詞、形容詞或名詞後構成抽象名詞,而且有時可以和漢語中“性”、“度”、“化”、“法”這些外來抽象名詞後綴互換使用,如“敵對狀態”,在具體語境裏也可以說成“敵對性”,所以我們傾向於把範疇詞看作抽象名詞後綴。這樣,雖然這類詞本身意義籠統含糊,但它們可跟在動詞、形容詞、名詞後構成抽象名詞,所以,由範疇詞構成的抽象名詞具體意義較多。
4.漢語介詞比較少漢語介詞比較少,且較為單一,要使用抽象名詞結構,受到的句法限製就多一些。英語借助介詞用抽象名詞表達非常自然,而漢語在這種情況下一般用動詞集結表達法。
5.漢語形象化的成語表達多漢語裏有豐富的四字成語表達,這些成語往往曆經錘煉,以形象描摹狀物或明理言誌。這些形象化的表達常常能夠傳遞英語抽象名詞的概念,如:
disintegration土崩瓦解
ardent loyalty赤膽忠心
far-sightedness遠見卓識
total exhaustion精疲力竭
with great eagerness如饑似渴從以上漢語與英語抽象表達法的比較可以看出,漢語表達較為具體而英語表達較為抽象,這樣的結論大體是正確的。英漢之間的這一特點與以下語言現象和語用傾向有直接的關係,即:漢語是分析語,英語是綜合――分析語;漢語偏意合,英語重形合;漢語介詞使用少,英語介詞豐富且用法靈活;中國人習慣於用相應的具象使概念生動可感而有所依托,西方語言則執著於知性、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