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人力資源社會保護(3 / 3)

(2)工作生活質量將個人發展與組織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工作生活質量改變了過去人力資源開發管理活動中隻重視整體忽視個體或者隻強調個體而忽視組織的傾向。在工作生活質量運動以前,即使組織的員工有提髙自己工作生活質量的意識,也隻能從自身出發規劃和安排自己的職業生涯,組織的人力資源開發管理部門在製定人力資源開發計劃時是不會從提高員工工作生活質量的角度來考慮的。他們注重的是組織的整體目標。這是無法全麵、充分、合理地開發人力資源的。工作生活質量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企業與個人的關係模式。在工作生活質量的視角下,企業是一個組織,是各種群體、物體之間相互合作,各自作出貢獻的有機整體,組織與個人的相互合作關係在其中尤其重要。這時,組織的人力資源開發管理就應該從協調組織與個人關係的角度去重新認識,從而實現既發展組織又發展個人的目的。同時,還應該認識到,組織內部的各個群體、個體之間是有差異的,應充分利用其特性為組織作貢獻。應該把人力資源開發管理視為一個完整的係統,它包括組織計劃和個人計劃,二者需要不斷協調。在管理實踐中,人們認識到,在組織的發展過程中,如果員工不能最大限度地發展自己,那麼組織的發展也將受到約束。在工作生活質量運動的影響下,許多組織紛紛在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設立職業生涯管理機構,從組織的角度幫助員工設計職業生涯,讓企業的每一位員工都感覺到自己確實找到了適合自身發展的位置。

(3)工作生活質量促使民主思想和觀念變成人力資源管理的一部分在工作生活質量運動出現之前,民主隻是在社會生活中被廣泛關注和實踐,而工作領域中的民主雖然一直是工人運動所追求的目標,但從來沒有被企業管理層所認可。工作生活質量運動的出現表明,工作中的民主問題已經為雇主階層所關注。在工作生活質量運動中,企業民主管理的實現既是手段,又是目標,企業民主成為工作生活質量目標體係的一個部分。它要求在企業內部上級與下級之間建立良好的相互關係。形成民主的氣氛,員工敢於說出自己的各種想法,上級領導善於聽取意見,改善不妥的做法;它注重將生產效率的提高和員工工作生活質量的改善結合起來;另外,企業民主所提倡的企業各級員工的參與,既是實踐工作生活質量計劃的開始,也是實現該計劃的關鍵。

複習思考題

(1)基本概念:人力資源養護社會保障知識產權工作生活質量。

(2)你如何看待人力資源養護在理論和實踐方麵的意義?

(3)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4)談談如何保護知識產權。

(5)工作生活質量對人力資源開發管理有哪些重要意義?如何搞好?

【案例討論】

深圳勞資糾紛的產生、解決和發展

自從國務院確立深圳為經濟特區以後,深圳在短短幾年時間裏,它的外商投資企業從1979年的5家,發展到1993年的萬餘家,加上國有、集體、私營、內聯等其他新時代企業,全市用工單位總數達到5萬家,而外來勞動力的數量卻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近3萬人,猛增至1993年的250萬人。深圳經濟發展給雇主和勞工帶來了豐厚的回報,但雇主和勞工在切分經濟成果時往往爭執不下,加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起步階段市場法規不夠完善的客觀現實,使得勞資糾紛層出不窮。

深圳自建立經濟特區開始,各屆特區政府一直在努力尋求協調勞資關係,尤其是維護廣大勞工的合法權益的有效途徑。從1986年執行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勞動製度改革四項“暫行規定”,到1993年開始實行全員勞動合同製的短短幾年時間內,深圳市先後頒布了《深圳市實行勞動合同製暫行辦法》、《深圳經濟特區勞務工條例》等100多份有關勞動法規的規範性文件,初步建立了以勞動合同製為中心,輔之以社會保險、工傷保險、待業保險,並以勞動監察為強大後盾的用工模式。這一模式把勞動力的供給和需求引入了市場秩序,從而為勞動力供求雙方創造了相互選擇的機會,比我國幾十年來廣泛運用的固定工用工模式更具有效率,也更加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對社會勞動力資源配置的要求。盡管有關的政策法規還在源源不斷地出台,有關的條款明顯地反映了政策製定者對保護勞工權益的深切憂慮,勞動行政部門主持的勞動用工大檢查進行得既全麵又紮實有效,但決策者的憂慮還是變成了現實。有關的政策規定雖然文字上完美無缺,實際執行的結果卻是漏洞百出,勞工的合法權益甚至基本人權屢遭侵犯,由此引發的勞資糾紛無論從數量、範圍、規模,還是其危害性來看,都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勞工由開始時的個別投訴,發展到集體上訪、停工、罷工等激烈的鬥爭形式。1994年,又發生了一家大型台資製鞋企業對勞動監察部門的整改意見陽奉陰違,非但不落實整改條款,反而更加苛刻地克扣勞工工資,終於引發3000多名員工同時罷工的重大勞資糾紛。為什麼勞資糾紛屢治不絕反而愈演愈烈呢?除了勞資雙方利益相互對立的根本原因外,如何進一步改善我國現行的用工管理模式,確實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探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長期以來采用推行集體勞動合同製的辦法,在一定程度上為廣大勞工爭取並維護了應有的權益,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從而也證明了集體勞動合同製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協調勞資關係的有效途徑。針對深圳存在大量勞資糾紛而擾亂了勞動力市場和社會生產秩序的現象,有必要通過推行集體勞動合同製來提高勞工的自我保護能力,使勞動力市場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

深圳以服裝加工、電子裝配等勞動密集型行業為突破口,推行集體勞動合同製,並以此作為全麵推行集體勞動合同製的基礎。這是采用了“部門(或行業)突破”的政策。另外一種政策是“雙軌並行”,指當時以個人勞動合同為標誌的勞動合同製和新型的集體勞動合同製在一定時期內同時存在,讓集體勞動合同製能以其特有的功能為社會自覺接受,這也是增強集體勞動合同製的生命力的有效辦法。

深圳集體勞動合同製的推行,不但能保障企業員工的合法權益,也能使勞資糾紛在萌芽狀態便得到直接的協調,從而避免了勞資糾紛的進一步激化,雇主也能因此減少損失而增加收益,促進經濟的發展。

案例討論題

(1)分別從企業和員工的角度討論集體勞動合同製的優缺點。

(2)如何改善企業與員工之間的勞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