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人力資源自然養護的概念
人力資源自然養護是指對於作為經濟資源的人體方麵的健康保護,尤指勞動者的職業安全健康方麵的保護,也稱為勞動保護。人力資源養護的對象,是從事社會經濟活動的各種勞動者,包括藍領人員、白領人員和各種其他人員。人力資源養護一般涉及職業病的預防、意外事故的預防以及更廣泛的安全健康內容,其具體內容包括防範普通的、傳統的工作地的物理條件因素所致的身體疾病(職業性疾患),工傷事故等造成的身體的急性損傷,還包括人的精神與情感等內容,如工作壓力。人力資源養護還包括對員工身體健康素質的改善和對抗疾病能力的提高,從而使這一資源的自然性能力得以維持和擴大。人力資源養護是一項複雜而重要的工作,需要許多領域的專門知識,例如工業衛生、職業醫學、安全工程學、環境科學、心理學和生態學等。
13.1.2職業病的預防
1)職業病的種類
在我國人力資源開發管理製度中,被列入勞動保護的18種職業病是:職業中毒、塵肺、熱射病和熱痙攣、日射病、職業性皮膚病、電光性眼炎、職業性白內障、職業性聽力障礙、振動性疾病、潛涵病、高山病和航空病、職業性炭疽、放射性疾病、職業性森林腦炎、煤礦井下滑囊炎、布爾杆菌病、煤肺、炭黑塵肺。預防職業疾病是一項係統工程,它要求采取各種綜合措施,針對不同行業、不同工種的特點製定不同的預防辦法。
2)我國職業安全健康法律製度
我國有關職業安全健康即勞動保護的法律製度,是指國家為了保護勞動者在生產、工作過程中的健康,防止和消除職業危害而製定的各種法律和製度的總和,包括各種工業生產衛生、醫療預防、健康檢查等技術和組織管理措施的規定。這些法律和製度規範體現了國家對員工身體健康的關心,用人單位應當自覺將其作為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工作的指南。
我國的職業安全健康法律和製度主要有《工廠安全衛生規程》《中華人民共和國塵肺病防治條例》《工業企業中噪聲衛生標準》《工業企業人工照明標準》等,以及衛生責任製度、衛生技術措施、計劃管理製度、衛生教育製度、衛生檢查製度、勞動衛生監察製度、職業病的防治和處理製度。其主要內容為防止有毒、有害物質的危害,防止粉塵的危害,防止噪音和強光刺激,防暑降溫和防凍取暖,通風和照明,個人防護用品和生產輔助設施,職業病防治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還規定了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實行特殊勞動保護。
3)職業安全健康技術措施
預防職業疾病因行業、工種、工作條件不同而要求采取不同的技術措施,主要有如下幾方麵:
(1)防止粉塵的危害許多工業生產都以石英或其他含遊離二氧化矽的物質為勞動對象,如礦產開采、玻璃製品、耐火材料、砂輪製造、選礦、陶瓷、搪瓷、機械製造的翻砂和噴砂等。在這些產品生產中,易造成遊離二氧化矽的飛揚,使工作者吸入肺部而導致矽肺病,要采取各種防護措施來解決。
(2)防止有害物質的危害在某些產品的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有害氣體和流體。勞動者如果吸入或直接接觸這些物質,輕則損害健康,重則引起中毒。因此,企業應采取相應防護措施,加強通風排氣,正確使用各種勞動防護用品,對廢氣、廢液綜合利用或淨化處理,以免損害勞動者健康,避免有害物質排入空氣和河流中使附近居民健康受損和破壞生態。
(3)防止噪音和強光的刺激在工業生產流程中,許多環節會產生強烈的噪音、強光等,如電焊、冶煉、鍛壓、紡織等作業,都會產生噪音或強光而損害工作者的視覺或聽覺器官。因此,必須采取消音、防震、遮光措施,使用保護耳膜和眼睛的防護用品。
(4)降低勞動操作對人體器官的傷害如打字員長期工作造成對頸椎和手指關節的傷害以及對視力產生不良的影響。對此,首先,員工應通過改進身體狀況,加強鍛煉,使身體更強壯,減少勞動操作對身體的傷害。其次,企業應製定各種健身計劃,促進勞動者身體狀況的改善。再次,工作中的心理環境的改善也可減少勞動對個體器官的傷害。
(5)妥善處理危險品危險品必須妥善存放、有效管理,並謹慎、合法地使用。用人單位在製定有關的管理措施時,必須明確說明在工作場所裏要恰當、合理地使用所有危險品,同時,要對員工進行使用程序等方麵的相關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