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橫向發展道路
橫向發展道路即企業中各平行部門和單位間個人職務的調動,例如由工程技術轉到采購、供應、市場銷售等。這種情況也叫工作職務轉換。橫向發展的道路在中層管理人員中較多采用,這有助於擴大他們的專業技術知識與豐富經曆,以便將來再提升到掌管全局的全麵性管理行列中。
3)向心發展道路
向心發展道路即由企業外圍逐步向企業的核心方向發展。當發生核心方向工作變動時,員工對企業情況就會了解得更多,擔負的責任也會更大,並且經常有機會參加重大問題的討論和決策。沿著核心方向發展與沿著縱向方麵發展是相關的。那些具有專業知識、信息和特長的人,易於向企業核心發展。
11.2.5職業認定
1)職業生涯係留點
薛恩的職業生涯係留點理論,是職業生涯發展理論中的重要內容。該理論反映人們在有了相當豐富的工作閱曆以後,真正樂於從事某種職業,並把它作為自己終身職業歸宿的思想原因。或者說,某種因素把人“係”在一種職業上。在經過長期的職業實踐後,人們對個人的“需要與動機”、“才能”、“價值觀”有了真正的認識,即尋找到了職業方麵的“自我”與適合自我的職業,這就形成人們終身所認定的、假定再一次選擇職業時最不肯舍棄的因素,即“職業生涯係留點”。我國學者又把這一理論稱為“職業錨”理論,即人們選中了一種職業,就此“拋銷”、安身。
該理論是薛恩等人根據對麻省理工學院的一批管理係畢業生進行的長達十幾年的追蹤研究,進行大量采訪、麵談和態度測量,並進行研究分析得出的。研究表明,這批人在畢業時所持有的就業動機與職業價值觀,與十多年後的實際狀況——心理需求、就業動機、職業價值觀和與之相關的實際崗位都有一定的出入。職業價值觀在十多年後有所變化的原因在於:大學畢業生對自己的認識和對外界的認識有盲目、不準確之處,在經過相當長的時間後,得到客觀實踐的矯正。薛恩指出,作為“自我概念”中最重要的內容,“人對自身才能的感知”是真正有了職業經曆、工作體驗後,才能夠正確、清楚地估測出來的。
2)管理人才係留點
薛恩把麻省理工學院管理係畢業生的係留點劃分為五種類別:
(1)技術性能力這種人的整個職業生涯核心,是追求自己擅長的技術才能和職能方麵的工作能力的發揮,其價值觀是願意從事以某種特殊技能為核心的挑戰性工作。這批人最後從事的是技術性職員、職能部門領導等各種職業。
(2)管理能力這種人的整個職業生涯核心,是追求某一單位中的高職位。他們沿著一個單位的權力階梯逐步攀升,直到全麵執掌權力的高位。這種管理能力體現為分析問題、與人們周旋應付和在不確定情況下作出難度大的決策。他們追求的目標為總裁、常務副總裁等。
(3)創造力這種人的整個職業生涯核心,是圍繞著某種創造性努力而組織的。這種努力的結果是他們創造了新產品、新的服務業務,或者搞出什麼發明,或者開拓建立了自己的某項事業。這批人中,有人在所奮鬥的事業、創造、發明中已經成功,有人仍然在奮鬥和探索著。
(4)安全與穩定這種人的整個職業生涯核心,是尋求一個組織機構中安穩的職位。這種職位能長期就業,有穩定的前途,能夠使個人達到一定的經濟地位從而充裕地供養家庭。
(5)自主性這種人的整個職業生涯核心,是尋求自由和自主地工作。具體來說,是能夠自己安排時間,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安排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他們最可能離開常規性的公司、企業,但是其活動與工商企業活動及管理工作仍然保持著一定的聯係。其職業如教學、谘詢服務、寫作、經營店鋪等。
3)其他職業生涯係留點
薛恩的上述研究結論是對名牌大學管理專業畢業生的研究,其結論的適應性有一定的限製。鑒於社會職業的廣泛性,薛恩還提出了四種不同於名牌大學管理係畢業生的社會從業人員可能具有的職業生涯係留點,這包括:①基本認同,其含義是在一些社會階層較低的職業層麵,一個人的頭銜、製服和其他職務標記可以成為“自我”定義的基本根據,例如,哈佛大學的校工不說自己是校工職業,而強調自己“在哈佛工作”的身份;②服務,即勞務;③權力欲及擴展;④工作中的多樣性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