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職業與職業生涯(3 / 3)

1)教育背景

教育是賦予個人才能、塑造個人人格、促進個人發展的社會活動。它對人的職業生涯有著巨大的影響,原因在於它奠定了一個人的基本素質。首先,獲得不同教育程度的人在個人職業選擇與被選擇時,具有不同的能量,這種能量關係著職業生涯的開端與適應期是否良好,還關係著他以後在發展、晉升方麵是否順利。其次,人們所接受教育的專業、職業種類,對於其生涯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往往成為其生涯的前半部分以至一生的職業類別。即使人們轉換職業,也往往與他所學的專業有一定聯係;或者以所學的專業知識、技能為基礎,流動到更高層次的職業崗位上。再次,人們所接受的不同等級教育、所學的不同學科門類、所在的不同院校及其不同的教育思想,會形成不同思維模式與意識形態,從而使人們以不同的態度對待自己,對待社會,對待職業的選擇與生涯的發展。

2)家庭影響

一個人的家庭也是造就人的素質和影響人的生涯的主要因素。人在幼年時期就開始受到家庭的深刻影響,長期潛移默化的結果會使人形成一定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人還會受到家庭中親人的教誨和各種影響,自覺或不自覺地習得一定的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這種價值觀、行為模式、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必然從根本上影響著一個人的職業理想和職業目標,影響著其職業選擇的方向、選擇中的冒險與妥協程度、對職業崗位的態度、工作中的行為等。

3)個人需求與心理動機

人們在就業時出於對不同職業的評價和價值取向,要從社會眾多的職業中選擇其一;就業後也要從若幹個人發展機會中進一步作出生涯的調整,從而使自身獲得盡量好的歸宿,取得他人與社會的承認,取得自己的成功。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和取得成功,人們要付出各種努力,包括作出一定的犧牲。就一般情況而言,人在年輕時意氣風發,成功的目標和擇業的標準都較高。人到成年,特別是人過中年,就變得越來越現實。因為不論是一般的勞動者,還是事業上有成就的人,在有了相當多的職業實踐和各種閱曆以後,更容易看到社會環境的約束,其成功的目標和擇業、轉職的標準就非常實際,從而更適合社會與所在組織的情況。

4)機會

機會是一種隨機出現的、具有偶然性的事物。這種機會,既包括對於一個人而言是隨機性的社會各種就業崗位,也包括所在的組織給個人提供的培訓機會、發展條件和向上流動的職業情境。

機會雖然是具有偶然性的事物,但由此就認為機會對於個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隻能等待、隻能“碰”,也是消極的和不正確的。素質與機會有著一定的聯係。天地之間,人是主宰,大千世界中機會是客觀存在的,人的高素質和能動性可能通過“尋找”而得到新的發展機會,自己也可以開拓和創造職業機會。

5)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通常是指社會的政治、經濟形勢、涉及人們職業權利的管理體製、社會文化與習俗、職業的社會評價及時尚等大環境。這些環境因素決定著社會職業崗位的數量、結構,決定著其出現的隨機性與波動性,從而決定了人們對不同職業的認定和步入職業生涯、調整職業生涯的決策。進而言之,社會環境決定著社會職業結構的變遷,從而也決定了人的生涯不可抗拒、不可逆轉的變動規律性。除了上述宏觀方麵的內容外,“社會環境”還指個人所在的學校、社區、家族關係、個人交際圈子等較小的環境。這些小的社會環境因素,決定著一個人具體的社會活動範圍、內容及其所受到的限製,從而也決定了個人生涯的具體際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