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全國人才結構分布及其區域性流動的現狀(2 / 3)

二、區域性人才流動現狀

人才流動,是人才從一種工作狀態到另一種工作狀態的變化,工作狀態可以根據工作崗位、工作地點、職業性質、服務對象及性質等因素來確定。因此,根據工作狀態確定因素的不同,人才流動可以劃分為職業間的流動、產業間的流動、區域間的流動等。我們主要分析我國人才在東、中、西部地區間的流動。

據統計,我國在1993―1998年的5年間,通過各級政府人事部門所屬的人才流動服務機構實現流動的人才近700萬人,其中為國有大中型企業引進人才130多萬人,為農村和鄉鎮企業引進人才140多萬人,為三資企業輸送人才175萬人。我國區域性人才流動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區域性人才流動的流量與國民經濟發展程度密切相關。下表是我國北方人才市場1995―1998年的交流情況:

北方人才市場4年間共舉辦人才集市和人才招聘專場362場,進場應聘人才達704271人次,但從每年進場交流的人數以及企業個數來看有明顯起伏,尤其是1997―1998年度出現了明顯的下降。這顯然與我國經濟受東南亞金融危機影響而出現的經濟不景氣有關。可見,人才流動的流量大小與國民經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並由此決定了政府舉辦的人才市場大小,而不是相反。

(2)區域性人才流動以大學本科、專科生和未定職稱、中級職稱的人才為主力。據深圳人才市場、成都人才市場2002年第一季度人才數據庫資料顯示,流動人才2/3的學曆是大學本科或專科,其中80%是中級職稱和未定職稱者。70%在庫人才的年齡在25―35歲之間。在調查中許多用人單位紛紛表示願意接收年輕人,原因是年輕人才有幹勁且可塑性強,特別是那些年輕又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和高學曆的人才,拿來就可以用,還能節約大量的培訓費用和時間。

(3)區域性人才流動的首選單位是外資企業。從對流動人才的求職意願情況分析來看,願意到外資企業工作的占91.9%,願意到國有單位工作的占79.4%,願意到港澳台企業工作的占76.4%,願意到股份製企業工作的占68.3%。全國各大高校畢業生分配辦公室也普遍反映,大型跨國公司、歐美獨資企業及效益好的大型國有企業深受大學生青睞,原因是這些企業能夠提供較高的工資,較好的福利和良好的職業培訓等。

(4)區域性人才流動中存在的問題明顯。合理的區域性人才流動能夠優化現有人才資源配置,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才資源危機。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才市場的進一步完善以及相關配套措施的製定、實施,區域性人才流動必將進一步加劇,不斷優化現有人才資源的結構和分布。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我國現在的區域性人才流動還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一是流動與需求脫節。在近年的區域性人才流動中,相當部分的人才流動不是按照經濟發展對人才資源的需求度進行流動,而是出現了與優化人才資源配置不一致的流動現象,形成人才需求量已趨於飽和的地區和行業由於經濟發展較快吸引更多人才,有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人才過飽和的現象,造成人才資源的浪費,而一些急需人才的地區和行業卻難以得到人才。這種現象在西部地區尤為明顯,如需求量相當大的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術、現代醫藥等方麵的專業人才不僅難以得到,而且原來的這方麵短缺人才反而向東、中部地區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