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就近”發現人才,也決不是領導者和人才管理者把眼光隻是盯在繞著自己身邊轉的幾個人身上;與某些人拉山頭、鬧宗派、搞小圈子、任人唯親,也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就地就近”發現人才,要求我們必須打開眼界,在我們的眼力“能見度”的範圍內,全方位地去發現人才。
四、比較擇優原則
常言道,“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在千騎競賽中發現千裏馬並不困難,就是因為有公開的比較。發現人才也是如此。人才都是相對的,通過比較可以分出優劣,比出高低,就能鑒別發現人才。識別千裏馬,不能僅僅靠“相馬”,還要靠“賽馬”。
實行比較擇優原則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進行比較的對象和條件要有可比性。一般是同一類型、同一層次的人才進行比較,並且在相同的客觀條件下。
第二,比較內容要有科學性。這就是說比較的內容要能夠比較準確、深刻地反映出人才的本質和特點,要有科學的指標體係,盡量采用定量化的方法。這樣就可以是比較擇優而不是憑經驗、憑印象、或者憑考核者的意誌和權力,而隻能以實際的業績為依據,以科學的客觀指標為準繩,從而把人為情感因素的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
第三,要進行全方位的比較。任用人才要擇其善者而為之,實行優勢定位。但是要發現人才,則應盡量進行全麵的考察了解,從不同的方麵、不同的角度進行比較,要有足夠的信息豐度,為比較判斷提供可靠的依據。
第四,比較擇優既是相對的,又是動態的。事業在發展,人才在變化。今天的優勝者,到明天未必還是優勝者,後來居上者和相形見絀者,都必有其人,這是規律。因此,比較擇優不是一次性比較,而是在經常進行比較中不斷地選擇,從而使新生力量連綿不斷而又及時地得以發現。
堅持比較擇優原則,就是通過正當的公開的競爭途徑來發現人才。實際上人才之間的競爭從來就存在著。自古沿襲下來的科舉製和我們今天的各種考試都是一種競爭。當然由於各種不同的原因,人們各自的競爭目標、競爭手段和方式也各有不同。有的人在事業上競爭,把全部才智和精力用在出成果、做貢獻上,有的人則在關係網上競爭;有的人通過競爭,希望不落在人後,因此用加倍的努力,奮力拚搏,而有的人卻采取攻擊別人抬高自己一類不光明正大的手段,把別人拉下來,把強者踩在腳下等等。問題在於,我們過去對這些客觀存在的競爭處於不太自覺的狀態,使那些積極的良性競爭,沒有得到有效的扶持和引導,而那些消極的惡性競爭,在一些領域沒有得到應有的抑製和消除。
特別是,在對待競爭問題上,也有傳統的偏見。一些人出於對傳統道德的遵循和維護,以及長期以來平均主義、吃大鍋飯所造成的倫理觀念的束縛,把正當的競爭視為非傳統、不道德、不正當。也有些人由於另有所圖或者意料到自己可能成為競爭中的失敗者,則竭力借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倫理觀念,來維護其本身已經得到的利益,甚至采用不正當的做法來取代公開的正當的競爭。顯然,這種觀念和做法是不合時宜的,是錯誤的。
因此,要有效地堅持比較擇優的原則,必須在觀念上來一番轉變。必須充分認識到,隻有通過提倡在事業上為著一個明確的奮鬥目標而進行公開的積極的競爭,擇優淘劣,才能扶正祛邪,鼓勵人們在事業上進取、冒尖,為拔尖人才的脫穎而出創造機會和條件,並給人們造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壓力,從根本上改變平均主義所造成的傳統心理,使嫉賢妒能者失去活動的市場。可以說,通過公開的積極的競爭來比較擇優,不僅是發現人才的有效途徑,而且是加速人才成長,轉變社會風氣,造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道德風尚的一個有效的推動力。
五、開放性原則
開放是時代的潮流。這不僅是指在國際事務中應該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而且要把“開放”這一時代的特征,貫穿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包括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以及整個人才開發事業,都要適應這一時代的潮流,確立開放觀念,實行開放性原則。
在人才發現中堅持開放性原則,就是要求:
第一,要實現人才發現的社會化。這就是說,要打開眼界,跳出傳統的人才管理的封閉體係,尤其是發現人才,要成為全社會各行各業各級組織、各類群團部門的共同事業和義不容辭的責任。要把人才發現的工作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改變人才管理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不斷開拓發現人才的新渠道,建立起一個多層次、多係列、多渠道的發現人才的社會化信息網絡。
第二,要實現人才發現的民主化。發現人才不能變成少數幾位領導者和組織人事部門的事情。靠少數人發現人才,不僅在認識上(無論在深度上還是在廣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發現人才的數量畢竟有限,不可能滿足事業發展的大量需要。此外,還容易給心術不正者和不正之風以可乘之機,使一些傷害人才的流言容易發生作用。實現人才發現的民主化,就是要給廣大群眾以發現和舉薦人才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中更多的人能夠有效地參與對人才的發現和甄別的工作。為此,必須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為廣大群眾行使其發現人才和舉薦人才的權利提供機會,創造條件。諸如進行民意測驗,群眾評議,建立各種人才舉薦製度,實行自薦製度等等,都是實現人才發現民主化的有效形式。
第三,要實現人才發現的公開化。要破除人才發現神秘的觀念,把發現人才的任務、目標、方式方法以及某些必要的環節過程,向群眾交底,要讓他們能夠在發現人才中主動自覺地發揮作用,而不是被動地成為“走群眾路線”的點綴。甚至也要將某些環節和內容向人才本人公開,這也是破除人才發現工作神秘化的一個重要方麵。
由此可見,實行人才發現的開放性原則,不僅有利於動員廣大群眾參與人才發現的工作,使整個人才發現的工作置於廣大群眾的監督之下,從而保證人才發現的科學性、準確性、有效性,而且有利於糾正和消除在發現人才工作中的不正之風,密切黨群、幹群關係,進一步造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和比才幹、比貢獻的良好的社會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