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的識別與發現是人才開發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是人才能夠得到更有效的培養、取得社會的承認和合理選拔與任用的前提條件,也是人才成長過程中的一個轉折點。
我國是十三億人口的大國,人才資源十分豐富。但是至今還不能說我們的人才隊伍比其他國家占有多大的優勢,人才數量的不足和質量的不高依然是我國建設事業發展中遇到的一大難題。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雖然與我國的教育基礎比較薄弱,人才培養能力有限密切相關,但是,現有人才沒有得到有效的開發,其中有不少人才還沒有被識別與發現出來,因此也就談不到有效的培養,更談不上合理的選拔與任用,他們的作用遠未充分地發揮出來,這也是造成目前人才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改變這種狀況是我國人才開發中一項緊迫而又重大的任務。因此,認真研究人才識別與發現的基本規律,提高我們識別與發現人才的自覺性和基本能力,這對於加速我國人才開發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對於人才管理工作者來說,掌握人才識別與發現的基本規律和基本技能,則是必備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功。人才的識別與發現有它自身的規律和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掌握這些規律和原則,對於提高我們識別與發現人才的自覺性,建立完善的人才識別、發現和使用製度,都會有重要的幫助。我們認為,最主要的基本原則有:實踐原則,不拘一格原則,就地就近原則,比較擇優原則,開放性原則等。
一、實踐原則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造就人才的根本途徑,也是鑒別人才的試金石。猶如相馬,隻要拉到校軍場上讓它跑幾圈,和其他的馬比一比,賽一賽,人們就不難判斷這究竟是一匹“百裏馬”,還是“千裏馬”。一個人是不是人才,是哪一種類型、哪一層次的人才,隻有通過實踐,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任何人才的才華也隻有在實踐中顯現出來並取得成果,才能被社會所認識。
即便是潛人才的發現也不例外。盡管潛人才還尚未作出顯著的創造性貢獻,但是他們所具有的某種能力和向某種人才發展的較好的素質,也是在實踐中表現出來以後,人們才能夠把握的。正像陳景潤在學生時代顯示出來的數學才能和對數學的執著追求;吳數德在橫穿馬路中(當然不僅僅如此)所顯現出來的敏捷和爆發力,這正是人們對其作出判斷的實踐依據。
堅持實踐原則,必須以實踐效果作為判斷和評價人才的根本依據,要重實幹、重業績、重貢獻。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功利主義者,評價一個人是不是人才,不是僅僅看他的動機、願望和態度,而是要看他對社會和事業的功利效果、貢獻的大小。人才的價值就在於他通過自身的勞動對社會進步事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因此一個人為社會文明進步事業而奮鬥所取得的業績、作出的貢獻,應該放在首要的位置上,作為考察和評價人才的最重要依據。
堅持在實踐中發現人才,不能僅憑短期的、甚至一時一事的實踐,而要以長期的全麵的實踐作為基礎。因為客觀環境的複雜多變性,使人們的實踐也具有相對性,特別是要全麵地認識一位人才,更是複雜的事情。俗話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相馬難,知人更難。不僅有客觀環境因素,還會有社會人為因素,包括各種閑言碎語,造謠中傷等等,幹擾著人們對一位人才作出準確的判斷,何況認識的主體也有情感因素的作用和認識能力的局限性。因此我們不能憑短期的、一時一事的實踐來對人才作出判斷,要以長期的全麵的實踐作為基礎。
考察人才的實踐,要把曆史的實踐與現實的實踐相結合,以現實的(包括近期以來的)實踐為主。曆史上的實踐可以作為我們了解人才、發現人才的佐證,幫助我們更全麵地作出評價。但是人才是發展變化的,實踐的環境條件也是不斷變化的。近期的和現實的實踐能更準確地反映人才在新環境中,內在素質與外在環境的統一性,更清晰地顯示出其未來的發展趨勢。
考察人才既要在成功的實踐中,也要在失敗的環境中進行。事實上,每一個人才都既有成功的曆史,也有失敗的記錄,我們不能以一時一事的成敗定人才。因為造成成功和失敗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固然,成功者值得尊敬,但是現實為人們提供的機會並非均等,失敗者未必全屬必然,也並非全是本人素質不過關。失敗對人才也是考驗。陳毅說過:做勝利的英雄容易,做失敗的英雄不容易。但是真正的人才必然經得起失敗的考驗,能夠做一位“失敗的英雄”。
根據發現人才的實踐原則,發現人才者就必須深入到人才實踐的第一線中去。坐在辦公室,靠查檔案、看材料、聽彙報,難以發現真正的千裏馬,我們尚且不說過去的檔案材料中很少記載一個人的實際才能和貢獻,還帶有不少主觀的印記,更何況那些被壓抑、遭冷遇的人才和許多的潛人才,是很難在他們的檔案中發現“千裏馬”的痕跡的,而且很難想像,有誰會把他們的業績整理成材料,連同他們的檔案送到“伯樂”的手中呢?再則,不難想見,如果古之伯樂不深入到窮山僻壤之中,看見在鹽車重載不堪的千裏馬仍在引頸長鳴,他大概也發現不了這匹千裏馬,那位馬主人也是不會帶著檔案材料去向伯樂推薦的,因為他根本不曉得這是一匹千裏馬;抑或他知道這是一匹千裏馬,也說不定因本位主義等等原因而不願意舉薦;而那匹千裏馬也無能為力自己跑到伯樂跟前來自薦。
因此,要有效地發現人才,必須深入到人才的生活和工作實踐之中。隻要深刻地體驗和了解了在火熱的鬥爭實踐中創造不朽業績的人們含辛茹苦的奮鬥曆程,又能出以公心,不抱偏見,那是不難發現他們中間的佼佼者的。而且深入到實際生活之中,還能使那些中傷人才的流言蜚語迅速得到澄清,對人才起到應有而又及時的保護。
二、不拘一格原則
人才有不同的類型、不同的層次之分。每個人才都有各自不同的個性特征,世界上不存在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才,這裏既包括出類拔萃的科學家、發明家、企業家和各類領導人才,也包括空前數量的、能夠在祖國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發揮骨幹作用的、各行各業、各個層次的專門人才。因此,我們不能用一個固定不變的模式來套人才。要不論出身門第、年齡大小、性別、民族差異,也不論個性氣質如何,隻要有真才實學,能夠為社會和事業作出積極貢獻的人才,都將他們加以發現並舉薦出來。這就是發現人才中的不拘一格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