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創造的種類(1 / 2)

在人類的創造活動中,形式多種多樣,涉及自然、社會、思維等三大領域,紛繁複雜。但歸納起來,無非是兩大類:科學研究和發明。

一、科學研究

蘇聯學者拉契科夫在把科學作為特殊的社會體製即作為社會勞動的一種形式下定義時說:“科學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活動,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社會體係,這個體係把科學家和科學組織聯合起來,為認識現實的客觀規律和確定實際應用這些規律的形式與途徑服務。”我們說,科學研究是運用已知的信息和一定的方法、手段來探索和揭示客觀世界的本質和規律的一種社會活動。

科學研究是一種複雜的、艱巨的、長期的探索性勞動,它與其他創造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這不同的地方有兩點:第一,在研究成果上,科學研究的成果是新思想、新理論,是對客觀規律的發現和揭示。規律是客觀的,但它要靠人們去認識,把客觀的規律揭示出來,這是科學研究的任務。第二,在勞動的方式和方法上,科學研究主要是依靠大腦的思維活動,運用的思維方法主要是邏輯思維。這與文藝創作主要運用形象思維,技術創造主要依靠實際操作是不同的。

下麵介紹一下科學研究的各階段及其工作方法:

1.準備工作

(1)課題的選擇與具體化。課題是科學研究的第一步,它對整個的研究過程及其成果有重大的影響。選得準,則有利於做出有價值的貢獻。課題的種類有:社會實踐中已經或即將遇到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原有的理論和材料與新理論和新材料的矛盾;科學發展過程中和國家長遠規劃中需要解決的課題;暫時看不到實際用途的理論課題;冷門和空白區等等。如何選題?第一,必須密切聯係實際,有實際價值;第二,考慮課題的新穎度;第三,考慮課題解決的可能和現實性;第四,選題規模適合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先小後大。選好題後,要把課題具體化,即將課題分解為彼此聯係的小問題,然後各個擊破,步步為營,直到整個問題解決。

(2)課題的曆史和現狀的研究。研究課題的曆史和現狀很有意義,瓦爾沙夫斯基說:“這可以防止重複先前已完成的工作,不致重犯早已批評過的錯誤,隻有了解問題的曆史,研究者才能判斷自己的勞動在總的研究進程中所處的地位;研究曆史便於利用前人的經驗,觀察動態中的對象可監視它那總的發展趨勢,還可預見它的未來發展道路,並在這一基礎上建立科學的預測。”研究曆史和現狀的途徑,主要是閱讀科學史的著作、最新的著作和論文以及未發表的文獻資料,然後編寫出曆史述評,指出已有的成就和麵臨的問題。

(3)製定科研計劃。課題選定後,應立即製定科研計劃或研究工作方案,以指導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科研計劃包括如下內容:課題的名稱;課題的意義、工作的幾個階段及各階段的任務、方法、勞動量和期限;研究工作的參與者、合作者及其分工;研究成果的形式;課題的經費預算等。

(4)工作條件的準備。這包括實驗儀器、書刊資料、工具等工作條件的準備。

2.資料的搜集和研究

資料對整個研究工作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馬克思強調指出:“研究必須充分地占有材料。”恩格斯也指出:“不論在自然科學或曆史科學的領域中,都必須從既有的事實出發。”科學是建立在客觀事實基礎上的,隻有充分地占有大量的、可靠的、典型的材料,才有可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1)資料的搜集和積累

資料有兩類:第一手資料和第二手資料。第一手資料是自己通過觀察、調查、實驗、測試等手段獲得的。第二手資料是指別人和前人的資料,包括圖書、報刊、參加學術會議獲得的資料等等,這類資料主要通過查閱來獲得。查閱圖書和報刊文章,可以充分利用各種索引,比如《全國新書目》、《全國總書目》、《全國報刊論文索引》等等。

資料搜集工作在科研勞動中占很大的比重。根據有關調查,花在查閱資料上的時間,大概占整個研究時間的40%。

(2)資料的整理和研究

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及搜集完之後,還要做資料的整理工作,包括:對資料進行歸類;去掉過時的、重複的、無關的資料;分析資料的可靠性和典型性;對比資料,發現矛盾,並找到正確的資料;對統計數字的文字說明等等。

在資料積累的過程中,要根據資料提出自己的觀點。當資料積累到一定程度以後,要對這些資料進行綜合分析,運用邏輯推理,得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