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成才的一般途徑(3 / 3)

然而,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說,任何人,包括我們上過大學的人,要想有所作為,都離不開自學。由於實踐在發展,人們對自然、社會的認識日益深化,現代科學文化的更新速度比過去更快,所以即使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或者已經成才的人,也仍需堅持自學。專業教育隻能打下成才的基礎,創造發明所需要的大量知識要靠自學的途徑獲得。一位教授說過這樣一句話:“我上過大學,當過研究生,但是我的絕大部分知識,主要是靠自學獲得的。”隨著大學畢業10年、20年後,人們都會對這一點有深切的體會。請大家記住:“自學成才”與我們人人有關。

三、業餘研究成才之路

自然科學的形成和發展是開始於業餘研究的。剛開始形成自然科學的時候,既沒有科學院,也沒有研究所,所有的科學團體都是由業餘科學家組成的。為近代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做出了奠基性貢獻的第一批科學家,大都不是以科學研究為生的人。19世紀的三大發現之一“進化論”,它的創始人達爾文開始學醫,後來又學神學,然而他對植物興趣廣泛。他利用業餘時間觀察和研究動植物,最終提出了進化論,成為一位著名的科學巨匠。近代化學奠基人道爾頓,他曾經是一位教師,五十年如一日堅持業餘研究,最終提出了著名的原子論。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當今社會絕大多數人才是通過專業教育造就出來的。但是,仍有不少人可以通過業餘研究而成才。

四、“半路出家”成才之路

美國哈佛大學華裔教授林繼儉是一位分子遺傳學專家,在國際學術界享有一定聲譽。他在談自己成功經驗時說:“我讀大學時,念的是法律;搞分子遺傳學是半路出家。”原來,林教授早年畢業於北大法律係,到美國留學後改學植物學,60年代,分子遺傳學迅速發展,他又轉向這個領域,結果取得了重大成就,並擔任過哈佛大學微生物與分子遺傳學係主任。事實說明,“半路出家”,轉行成才是許多人通向成功的一條道路。曆史的潮流,社會的需要,經常會使一些人“半路出家”。我們知道,一個人目標的選擇和確立,除了個人意願之外,還必然受到時代和社會的影響與製約。而順應曆史潮流和社會需要的“半路出家”,常常把一些人造就成傑出的人才。

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由於科學發現和技術變革間隔縮短,由於不斷地采用新技術,因而引起新行業的不斷興起和經濟活動領域的不斷開辟,使當代產業結構不斷發生重大變革,許多傳統產業比重下降,結構調整,而大批新興產業不斷湧現崛起,這一切常常都會使一些人“半路出家”,迅速成長為人才。現實社會中許多電腦行業和證券行業的精英人才都是“半路出家”,而許多行業都有這種現象。現在大學裏提倡和施行的“厚基礎,寬專業”,正是為了適應社會這種變化需求的。

另外,在現實生活中,由於種種原因而使一些科技人員“專業不對口”,所學非所用。如果碰到這種情況,不能隻消極地等待專業對口,而應采取積極的態度。走“半路出家”成才之路,就是辦法之一。

當然,我們不能讓大多數人都“半路出家”,如果這樣,學專業還有什麼意義呢?所以在用人上,“用其所學,用其所長”是重要的原則。但有時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實際的迫切需要,如對艾滋病的研究,對“非典”的研究,對禽流感的研究等等,則需要一些人“專業不對口”或“不完全對口”地去從事新的科研工作,這時就應轉換目標,另辟蹊徑,走“半路出家”的成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