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成才定向與設計(1 / 3)

一、成才定向與設計的意義

成才定向,它是指人們根據社會的需要和個人的特點來確定成才的方向和目標。又可稱為選擇目標。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做出決定的過程,通過這些決定,個人就可以使自己的愛好和社會勞動分工係統的需要保持最好的平衡”。

首先,成才定向是一個發展的過程。這個發展過程是從無向到有向、從幻想到現實、從抽象到具體的發展過程。蘇聯心理學家把這個過程分成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兒童遊戲階段,即兒童在遊戲中扮演一定的職業角色;第二階段,是少年幻想階段;第三階段,是青少年的職業預選階段;第四階段,包括成才的目標及想達到的層次水平。金茲伯格(Ginzberg)也把目標選擇分成三個時期:空想時期(到10歲左右)、暫定時期(11―17歲左右)、現實時期(18歲以後,又分為探索階段、結晶化階段、特定化階段)。可見,成才定向是一個從幻想到現實的過程。

其次,成才定向還是一個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在成才的整個過程中都存在著定向問題。中學生畢業後,部分升高一級學校,部分就業。無論是升學或就業,都有一個定向問題。比如升學,就要報考某個係、專業,這就是定向。大學生畢業分配時,又有一個定向的問題,即具體做哪方麵的工作。而在工作的過程中,又有許多具體目標和任務的定向問題。據有人對100名理工科正、副教授選擇目標的情況的調查表明,他們大學畢業的平均年齡為23.5歲,而選擇目標的平均年齡是27歲。這說明他們在參加職業勞動後,還有一個具體目標的選擇問題。

選擇了成才的目標後,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還需要進行總體的設計和規劃,也即有人所說的自己設計自己(簡稱自我設計)。所謂總體設計,是指人們依據其成才目標,對達到這個目標的步驟、途徑和方法,進行全麵的規劃和設計,以指導其成才實踐。

成才定向和總體設計對一個人成才起著重大的作用。有些人在批判那種從個人目的出發的自我設計時,認為一切設計都是個人主義的,因而簡單地否定一切自我設計。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我們反對的隻能是自我設計的錯誤動機,而一個人能否根據社會的需要和主、客觀條件來設計,就是說是不是科學的設計,這是設計的方法問題。

為什麼有必要進行成才定向和總體設計?第一,是為了真正滿足社會的需要。社會的需要是多種類多層次的,整個的社會需要不可能直接支配人們的行動。一個人不可能滿足所有的社會需要,他必須對社會的需要進行選擇,把某種需要當作自己內在的需要和使命,進而去為之奮鬥,這樣,社會的需要才能得到滿足。如果空洞的叫喊要服從社會需要,不許人們定向,否認動機端正的自我設計,那社會的需要是決不會得到滿足的。

第二,是把個人理想具體化並變成現實的要求。人們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就要把它具體化為特定的成才目標,確定具體的步驟和方法,以指導自己的行動。如果我們否定總體設計的必要(不管這個設計的主體是自己還是別人),就是否定人們把理想具體化、現實化,其結果,理想隻能是空想,社會也必然不能前進。顯然,簡單地否認一切成才定向和總體設計,都是錯誤的。當然,對於動機不正的定向和設計,我們要反對;對於不科學的定向和設計,我們要給予指導。

二、成才定向與設計的特點

1.社會性。無論是設計的主體,還是設計的客體,都是社會的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因而成才定向和設計具有明顯的社會性。這種特性具體表現在定向與設計的動機、內容和方法上。一般來說,成才的自我設計要求考慮和符合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也考慮個體的需要。

2.差異性。每個人的客觀環境和主觀條件不一樣,因而定向和設計也不同,存在著差異。這種差異性表現在兩個方麵:第一個方麵是選擇的目標、具體的措施和途徑不一樣;第二個方麵是定向和設計的自覺性、明確性、具體性、可行性不一樣。

3.能動性。人們不是被動地為社會需要所支配,而是自覺地認識社會的需要,並積極主動地根據社會的需要來進行定向和設計,以滿足社會的需要的。可見,定向和總體設計反映了人在滿足社會需要過程中的能動性。當然,這種能動性是有限度的。

4.動態性。定向和總體設計是動態的、發展的。具體表現在:第一,定向與總體設計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個思考、檢驗、調節的過程;第二,定向與總體設計是一個不斷具體化的過程;第三,定向與總體設計的內容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需要的變化和主、客觀條件的變化而變動的。馬克思在談到工人的職業流動時,就說明了這一點。馬克思說:“現代工業通過機器、化學過程和其他方法,使工人的職能和勞動過程的社會結合不斷地隨著生產的技術基礎發生變革。這樣,它也同樣不斷地使社會內部的分工發生革命,不斷地把大量資本和大批工人從一個生產部門投到另一個生產部門。因此,大工業的本性決定了勞動的變換、職能的更動和工人的全麵流動性。”在現代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新的研究部門、新的研究方向不斷出現,需要科學工作者全部或部分的改行,這是不可避免的。

三、人才定向的原則

要使定向科學,使之有實現的可行性,必須遵循科學的定向原則。

1.以科學的人生觀作指導,端正定向動機

首先,要端正定向的動機。科學的人生觀認為,人的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各種職業和成才目標不過是實現人的價值的手段。馬克思說:“我們在選擇職業時所應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自我的完善。”又說:“科學決不是一種自私自利的享樂。有幸能夠致力於科學研究的人,首先應該拿自己的學識為人類服務。”羅曼?羅蘭在確定自己成才方向時曾寫信請教托爾斯泰,托爾斯泰回信說:“一切真正的職業的前提條件,不是對這個職業如何愛好,而是看這個職業能否對人類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