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譯文】那些次於聖人的賢人,能夠推究局部的事理。推究局部事理也能獲得誠實,內心誠實就會表現於外,表現於外就會日益顯著,日益顯著就會光輝昭明,光輝昭明就能感動他人和外物,感動他人和外物就能使它們有所變化,使它們有所變化就能化育天下萬物,隻有天下至誠的人才能化育萬物。

【輔義】本章從人道言誠。賢人“自明誠”,能夠由偏致全、由微致顯,最終上達於天下至誠的境界,進而化育萬物。

四書

【至誠如神】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①;國家將亡,必有妖孽②。見乎蓍龜③,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注釋】①禎祥:吉祥的征兆。禎,音zhēn,吉祥。祥,征兆。②妖孽:不祥的征兆。③蓍龜:蓍草與龜甲,古代占卜的用具。蓍,音shī,蓍草。

【參考譯文】掌握至誠之道,可以預知未來。國家將要興盛,一定先出現吉祥的征兆;國家將要衰亡,一定先出現不祥的征兆。這些征兆,表現在占卜時的蓍草和龜甲之上,顯現在人們的四肢行動之中。禍福將要到來的時候:好的一定能預先知道,不好的也一定能預知。所以說,掌握至誠之道的人如同神明一樣。

【輔義】本章從天道言誠。任何事情的變化發展都會顯現出一些跡象。聖人至誠無私,因此能夠像天地神明一樣,根據事物呈現的種種跡象推知事情變化發展的方向和趨勢。

【成己成物】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①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

【注釋】①道:音dǎo,履行,踐行。

【參考譯文】誠是需要自我完成的,而道是需要親自踐行的。誠貫穿於事物的始終,如果不誠就不存在萬物了。所以君子以誠為貴。至誠的人不隻是自我完成而已,還要成就萬物。自我完善,這是仁;成就萬物,這是智。仁和智都是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品德,是貫通內與外、己與物的方式,所以任何時候的發用都是合宜的。

【輔義】本章從人道言誠。隻關注於自我的實現,這種態度仍然囿於小我;不僅自我實現,而且成就萬物,這種做法突破了小我而達於與天地萬物為一體的大我,也是人之所以“可以與天地參”的原因。

四書

【至誠無息】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征①,征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

【注釋】①征:征驗,顯現。

【參考譯文】所以至誠之道是沒有止息的。沒有止息就能長久,長久就能逐漸顯現,顯現就能悠長久遠,悠長久遠就能廣博深厚,廣博深厚就能崇高光明。廣博深厚就能承載萬物,崇高光明就能覆蓋萬物,悠遠長久就能成就萬物。廣博深厚可以與地相配,崇高光明可以與天相配,悠遠長久就像時間一樣無窮無盡。這樣的至誠之道,無須表現而自然彰顯,無須行動而自然變化,無須施為而自然成功。

【輔義】本節從天道言誠。至誠是天地固有之德,因而能生生不息,毫無間斷。博厚之地與高明之天構成萬物生長化育的空間條件,悠久無限的時間構成萬物生長化育的時間條件,至誠之道作用於其中,徹上徹下,無始無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