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釋“亂講”(2 / 3)

這種生活中的小小摩擦,事屬難免。過去以後,也就拉倒。何況某君和某公,如今都已作古,還有什麼好“較汁”的呢但人們通常想不開“死去元知萬事空”的這個道理。活著的時候,話語權對於名流來講,還是很在乎的。至於講了些什麼,無關緊要,話語權的權,是不能被人忽視的。所以,在文壇上,這類自以為是的名嘴,你好意思讓他免開尊口嗎假如他資格甚老,年歲一把;假如他職務不低,來頭甚大;假如他手持綠卡,放洋歸來;假如他與昆德拉、馬爾克斯,拜過把子;假如他與諾貝爾文學獎基金會,簽過什麼得獎意向書之類;假如他其實並沒有寫過什麼了不得的作品,可自我感覺是大師之輩,坐在那裏唾沫星子亂飛,前言不搭後語地指點眾生,你能不按住性子,洗耳恭聽嗎?

其實,貝利先生坐在看台上,作怡然狀、一言不發,人家不會把他當啞巴賣了。更不能因為他保持禮貌的沉默,或即使管不住自己的舌頭,說一點不鹹不淡的話,也不會把他那頂前球王的皇冠,輕易禠奪了的。

巴西足球隊的球星羅馬裏奧說:貝利“精神上有問題,任何生活在過去的人,都會進入博物館”,“貝利現在對我們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人們現在踢球的方式同他過去完全不一樣了。貝利已成為過去。”我想,這位也不被貝利看好的球星,道出了一個真理:昨天的道理,隻適用於昨天,而活生生的現實,卻必須,也隻能用今天的道理來解釋。膠柱鼓瑟,刻舟求劍,就難免要出笑話了。

名人好“亂講”,很主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他弄不清楚他已經“成為過去”的這個事實。李世民當皇帝時,有一位從隋朝一直當官到唐朝的封德彝先生,他大概是魯迅筆下的那位九斤老太前輩,老懷念他的昨天,而對今天痛心疾首。正如貝利總是回憶他在綠茵場馳騁時那份風光一樣,而對發展到了今天的足球運動,怎麼看怎麼不順眼。封德彝認為“三代以還,人皆澆訛”,一代不如一代,已經無法教化了。魏徵當著李世民的麵反駁他:“若謂古人淳樸,漸至澆訛,則至於今日,當悉化為鬼魅矣!”

由於這位老先生抱著過去的觀點,所以,李世民要這位封老先生舉薦賢人,一直沒有動靜。李世民急了,問他,你是怎麼回事他這張嘴完全可以撒個謊,譬如與同僚搓麻將啦;譬如和小蜜風流啦,搪塞過去。但他意識到自己是張名嘴,豈能泛泛而言他對李世民說:“非不盡心,但於今未有奇才耳。”唐太宗當即火了,有沒有拍桌子,不得而知:“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於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

唐太宗的話,若用現代語言,也就是你封德彝在“亂講”罷了。

“亂講”,有多種。第一次海灣戰爭後,美軍司令鮑威爾,著了一部書,其中講到他在越南戰場上,到中部的順化機場當指揮官的經曆。有一位飛行員不滿機場由鮑威爾這樣一位外行來領導,向他挑戰,問他要不要跟著上天去飛行一次。想到此事關乎尊嚴,他就爬進機艙飛上藍天。當然,飛行員顯然是想折磨他,讓他很領受了一番高速飛行的痛苦。不過,當他看到地麵河堤上的鐵軌時,忙問飛機的方位。那個飛行員說,大約在廣治以北一點點。他罵了:“你這個該死的笨蛋,趕快回頭,我們正在北越上空!”

後來,證實鮑威爾的觀察是對的。於是,這位將軍說:“別讓專家把你唬倒,他們所知豐富,但通常判斷力差。”所以,一個作家,他自己可能寫出好的作品,但他在指導別人創作的時候,不一定會是極好的專家。如果,萬一不幸,這位指導你的作家,並沒有寫出什麼公認的好作品,也在那裏大言不慚地誇誇其談,你拿著小本,認真記下來的一切,很大程度上恐怕是屬於“亂講”的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