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詞彙,早已有之,分析起來,不外兩層意思。一,比較古典的解釋,係指講話的內容亂七八糟;二,具有時代意義的解釋,則是特指講話人在不適當的時候,於不適當的地點,對不適當的聽眾,所講的不適當的話題。
“亂講”,是一件很討人厭的事情,但自己恰恰不知道他的講話如何令人討厭,還腆臉撅肚,意氣風發,自我感覺特別好。於是,討厭加上討厭,便是雙料的二百五了。
最近的例子,莫過於1998年夏天在法國舉行的世界杯足球賽,一些頭麵人物的“亂講”了。
例一:“6月7日球王貝利來到巴黎為男單冠軍頒獎,末了對電視發表一通高論,他預測巴西隊和德國隊將殺進決賽,看好尼日利亞隊和南斯拉夫隊會成為本屆比賽最大的黑馬……”
但願貝利這次料事如神。這幾屆世界杯,貝利的眼鏡不知已跌破了多少副了,被他看中的球隊往往會在比賽中‘倒黴’,1990年他看好的南斯拉夫,1994年他相中的黑馬哥倫比亞,無不敗得落花流水。
“亂講”一詞,時下在年輕人口頭很流行。
一代球王,現在的‘球評’卻經常使人一笑置之,屬姑且聽之之類了,想起來也令人不勝唏噓,有點為貝利悲哀。貝利在足球場上絕對是天才,但聽他‘評球’,請他‘算命’,似乎總不可靠。摘自《足球》雜誌文章《“名嘴”貝利》例二:“世界足壇有幾張不善的嘴。貝利的嘴以妨人出名,每屆杯賽他都要預測誰奪冠軍誰是黑馬,可被他相中的球隊,無一幸免地‘馬失前蹄’;阿根廷總統梅內姆也生就了一張‘烏鴉嘴’,搞得他一說阿根廷隊奪冠,阿國球迷就膽戰心驚;還有一張嘴生在馬拉多納身上,這位天才總時不時出一些驚人之語,造點新聞,現在球迷也不再買他這張嘴的賬了。”摘自《生活時報》文章《請嘴下留情》
例三:“意大利隊對智利隊的比賽過後,意大利總理普羅迪向教練老馬爾蒂尼建議,在下場同喀麥隆隊比賽中讓皮耶羅和羅伯特·巴喬一起上場。老馬爾蒂尼很不客氣地說:‘我一直認為總理普羅迪是位自行車迷,他應該繼續關心他的自行車。’老馬爾蒂尼稱,他最不喜歡別人對他的戰術布置和球員安排指手畫腳。他說:‘一支球隊有22人,那些沒有上過場的球員也應該得到機會。’”摘自《今晚報》文章《馬爾蒂尼讓總理閉嘴》
……
貝利,是前球王,算得上是張名嘴。但名嘴,不一定說的都是至理名言,這一點最起碼的清醒,差不多的名嘴們,都缺乏認識。相反,凡名嘴,無不具有強烈的演講欲。隻要麵前有一支麥克風,或有記者伸過來的話筒,那張嘴,如巴甫洛夫醫生做條件反射實驗的小狗一樣,立刻就有話好講。
前些年,貝利這張屢遭物議的嘴,就惹過麻煩。那一次,是羅馬世界杯賽,老先生坐在主席台上,同台入坐的還有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和他的同鄉、國際足協主席布倫戴奇。這張名嘴來了精神,對他的國家隊在場上的表現,很不滿意。一會兒說這個不靈,一會兒說那個該換下來;一會兒說戰術不當,一會兒指責教練指揮無能……結果到了中場,他跑到休息室裏,還沒完沒了地發表高見,全體隊員忍無可忍,一齊朝這位前球王怒吼:“你要麼閉嘴,要麼回家。”
雖被羞辱了一番,然而這張嘴好像也未吸取什麼教訓,今次巴黎世界杯賽上,又聽到他的聲音。不過,已經被人“一笑置之”,“姑且聽之”,“令人不勝唏噓”,因而不禁“有點為貝利悲哀”。盡管如此,這位前球王仍要發言。
名嘴,說到底,他之非講不可,是為了證明他擁有話語權。在這個世界上,話語權意味著身分、財富、實力,還包括品牌、名聲、能量、輿論效應等等所謂的無形資產,有這樣的人物在場,要不讓他講話,那他就太痛苦了。
幾年前,有一次文學聚會,討論的話題似乎有關軍事文學的發展,到場皆重磅人物。某君當時身居部門要職,自然是有他的話語權的。但同在主桌上,還坐著某公,論地位、論身分、論革命資曆,話語權好像應該更大一些。可某君學問太多,講得興起,卻未注意時鍾的針,在向十二點開飯時間接近;更未注意身邊某公的臉色,開始晴轉多雲。因此,主持會議者,和底下的聽眾,都覺得還剩下五分鍾,夠更有話語權的某公發揮的嗎而小餐廳裏的杯子碟子,已經丁當作響。所以,某君結束講話後,主持人請麵有慍色的某公作指示時,可想而知會是一個什麼尷尬場麵了。